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


現代醫學重藥輕方,它是以藥物為基本單元,即使有方,也把它還原為藥。中醫學有輕藥重方的特點,有些人說,重藥更重方。因此,方劑學是中醫學和現代醫學在學科的重視上很大差別的一個方面。方劑學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臨床上體現出整體動態的特點。為方便大家復習方劑學各章節考點,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備考2016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的考生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預祝大家順利通過2016年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2016年復習講義匯總
第二十四章 治風劑
第一節 概述(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
一、 概念 凡用辛散祛風或熄風止痙的藥物為組成,具有疏散外風或平熄內風的作用,治療風病的方劑。
二、 分類 風邪分為外風和內風,治風劑亦分為疏散外風和平熄內風兩大類。
風證:
一、外風證(邪自外來):治之宜疏散外風。正虛邪甚,傷人病位深,病情重,多傷于肌肉、筋骨、關節等處。表現為關節屈伸不利,肌膚麻木不仁,破傷風口噤,角弓反張等。――川芎茶調散,牽正散。
二、內風證(風自內生、肝風內動):本虛標實,治之宜平熄內風。
1、高熱動風,熱極生風――清熱涼肝熄風――羚角鉤藤湯
2、肝腎陰虧,陰虛陽亢;肝風上旋――滋陰潛陽,平肝熄風――鎮肝熄風湯
3、溫病后期,真陰虧損,虛風內動――滋陰養血熄風――大定風珠
三、 注意事項
1、若屬外風,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若屬內風,則以平熄,且忌用辛散;
2、外風與內風之間,亦可互相影響,外風可以引動內風,而內風又可兼夾外風,對于這種錯綜復雜的證候,立法用方,應該分清主次,全面照顧。
第二節 川芎茶調散
組成:川芎 荊芥各12g 白芷 羌活 甘草各6g 細辛3g 防風4.5g 薄荷12g 食后以清茶調下。
功用:疏風止痛。
主治: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者。
方解:本方證為外感風邪所致,故治外風以疏散為主。方中川芎、羌活、白芷可以疏風止痛,分別用于少陽、厥陰頭痛(頭頂或兩側痛),太陽頭痛(后腦牽連項痛),陽明頭痛(前額及眉心痛);細辛散寒止痛,用于少陰頭痛;防風辛散風邪,為治風之要藥;薄荷,荊芥解表疏風,清利頭目;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方藥配伍特點:本方集上行升散諸藥于一方,故祛風止頭痛之效明顯,
用時以清茶調下的作用:取茶葉的苦寒之性,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制約風藥的溫燥升散之性,使升中有降。
“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巔頂之上,惟風藥可治。”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西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現代醫學重藥輕方,它是以藥物為基本單元,即使有方,也把它還原為藥。中醫學有輕藥重方的特點,有些人說,重藥更重方。因此,方劑學是中醫學和現代醫學在學科的重視上很大差別的一個方面。方劑學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臨床上體現出整體動態的特點。為方便大家復習方劑學各章節考點,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備考2016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的考生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預祝大家順利通過2016年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2016年復習講義匯總
第三節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地黃各6g。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解:為風寒濕邪時久不愈,以致損傷肝腎,耗傷氣血所致。久痹正虛邪實。祛邪-秦艽、防風、細辛(入三陰經,發散陰經風寒,搜剔筋骨風濕而止痛)、桂心(溫補下元腎陽);既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獨活(祛下焦風寒濕邪,蠲痹止痛,為君)、桑寄生、杜仲、牛膝;補益-含有八珍湯之方義,人參、甘草、茯苓四君子去白術、川芎、當歸、芍藥、地黃八珍湯。
配伍特點:是以祛風寒濕藥為主,輔以補肝腎、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礙邪之義。
久痹用本方,新痹者用蠲痹湯。
《素問•痹論》“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第四節 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9g 川芎 獨活 白芍 石膏 甘草各6g 羌活 白芷 黃芩 白術 茯苓 生地 熟地各3g 細辛2g
功用:祛風清熱,養血活血。
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口眼歪斜,舌強不能言,手足不能運動,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
方解:
祛邪――秦艽(祛風清熱,通經活絡,為君),羌活、獨活、細辛、白芷、防風,辛溫之品,祛散風邪;
扶正――又用四君子去人參和四物(二地黃同用),茯苓、白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生地;
清熱――石膏、黃芩、生地(為風邪郁而化熱所設,藥物可換)
“六經中風輕者之通劑也。”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西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現代醫學重藥輕方,它是以藥物為基本單元,即使有方,也把它還原為藥。中醫學有輕藥重方的特點,有些人說,重藥更重方。因此,方劑學是中醫學和現代醫學在學科的重視上很大差別的一個方面。方劑學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臨床上體現出整體動態的特點。為方便大家復習方劑學各章節考點,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備考2016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的考生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預祝大家順利通過2016年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2016年復習講義匯總
第五節 小活絡丹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
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又走不定。亦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濕痰瘀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第六節 牽正散
組成:白附子 白僵蠶各6g,全蝎3g。
功用:祛風化痰止痙。
主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
方解:方中白附子歸脾經,白僵蠶、全蝎歸肝經,祛風通絡止痙。使用時用熱酒調服,可以宣通血脈,并能引藥入絡。另外,炙甘草湯、生化湯也是水酒各半。
第七節 玉真散
方歌: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反張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
功用:祛風定痛。
主治:破傷風。牙關緊閉,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舌。
第八節 消風散
組成: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蛻 蒼術 苦參 石膏 知母 當歸 胡麻仁 生地各6g 木通 生甘草各3g
方歌: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功用: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瘙癢,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方解: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 四者共為君藥-―疏風止癢;
知母、石膏――清熱瀉火;
蒼術、苦參――祛風、清熱燥濕(止癢);
當歸、生地、麻仁――養血活血,滋陰潤燥;
生甘草、木通、生地――清熱解毒,使邪從小便而出,為導赤散之方義。
配伍特點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
治癢必要疏風。治血包含:配伍活血藥、祛瘀藥;郁久化熱,故用涼血藥;郁久耗傷陰血,故用養血藥。
若癢甚,則加清熱燥濕之品: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方劑學第24章治風劑復習講義。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西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