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市場供給


(一)供給的含義和影響供給的因素
供給是指一段時間內和一定的價格水平下,生產者愿意并能夠為市場提供商品的數量。市場供給是所有生產者供給的總和。
一種商品的供給數量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可以用供給函數來表示供給與這些因素的關系。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只考慮某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這時,供給函數可表示為:
Qs=Qs(P)(1―3)
式中:Qs――供給量;
P――該商品的價格。
影響供給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本身價格。在影響某種商品供給的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該種商品自身的價格和其供給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二者呈同方向變動。具體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產品價格升高,會增加企業的收益或利潤,從而會吸引眾多企業去生產更多的此類產品,使供給增加;反之,價格下降,收益減少,供給就會減少。同樣,在特定時期或對于某種特定商品,情況可能相反。
(2)生產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生產產品的成本降低,意味著產品利潤增加,會刺激生產擴大,供給增加;反之,如果生產成本上升,供給就會減少。
(3)生產技術。生產技術的進步或革新,往往意味著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進而影響供給。
(4)預期。生產者或銷售者的價格預期往往會引起當期供給的變化。
(5)相關產品的價格。相關產品主要是指該種產品的替代品和互補品。其對價格的影響機理,可參考需求相關內容的分析。
(6)其他因素,如生產要素的價格以及政府產業政策等。
(二)供給規律和供給曲線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隨其價格上漲而增加,隨其價格降低而減少,二者呈同向變動,即為供給規律,也稱供給定理。這是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的上升可以使生產者利潤率提高,刺激生產者增加產量。
相反,市場價格下降,會使得生產者的利潤率降低,生產者向市場上提供商品的數量自然就會減少。
以P代表價格,以Q代表供給量,分別用縱軸和橫軸表示,在坐標系中反映供給量和價格之間呈相同方向變化關系的曲線,通常被稱為供給曲線,如圖1-3所示。
在圖1―3中,兩軸之間的曲線SS即為供給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到,當價格從P1上升到P2時,供給量從Q1增加到Q2,即供給曲線向上傾斜。
類似于需求分析,供給分析也要區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單純分析價格的變動如何影響供給的變動,這種變動表現為供給沿著既定供給曲線的變動,稱為供給數量的變動。另一種情形是由于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技術等發生變動而引起供給的變動,稱為供給的變動,這種情形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移。在做經濟分析時,應當把價格變化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動和因其他因素的變化引起的供給的變動兩者區分開來。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