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經濟師《中級工商》輔導:第四章(1)


熱點專題:2014經濟師報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經濟師如何選專業|[每月免費課堂]
套餐推薦:"私人訂制"學習方案|全程一對一|零基礎VIP保過|初中級保過|超值特惠
第四章 生產管理與控制
第一節 生產計劃
一、生產能力(掌握)
(一)生產能力概念
生產能力是生產系統內部各種資源能力的綜合反映,直接關系著能否滿足市場需要。
廣義生產能力 | 技術能力 | 人的能力和生產設備、面積的能力 |
管理能力 | 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成熟程度、應用管理理論與方法的水平和科學態度與能力等 | |
狹義生產能力 | 技術能力中生產設備、面積的數量、狀況等能力 |
一般所講的生產能力是指狹義的生產能力,即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全部生產性固定資產所能生產某種產品的最大數量或所能加工處理某種原材料的最大數量。
生產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含義:
(1)企業的生產能力是按照直接參加生產的固定資產來計算的。
(2)生產能力必須和一定的技術組織條件相聯系。
(3)生產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內的實物量。
單一品種的企業 | 可用具體產品作為生產能力的計算單位,如飛機廠的飛機架數 |
品種比較穩定的多品種成批生產企業 | 用代表產品或假定產品作為計量單位 |
生產多變的多品種單件小批生產企業 | 可采用能說明各種產品數量特征的某個重要技術參數作為計量單位,如大型汽輪機廠和大型發電廠用功率(千瓦)作為計量單位 |
(二)生產能力的種類
生產能力按其技術組織條件的不同可分為三種:設計生產能力、查定生產能力、計劃生產能力。
類型 | 含義 | 作用 | 適用情況 |
設計生產能力 | 指企業在搞基本建設時,在設計任務書和技術文件中所寫明的生產能力 | 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對企業生產能達到的水平的期望,是企業在搞基本建設時努力的目標 | 企業確定生產規模,編制長遠規劃和確定擴建、改建方案,采取重大技術措施 |
查定生產能力 | 指企業沒有設計生產能力資料或設計生產能力資料可靠性低的情況下,根據企業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而重新審查核定的生產能力 | 為研究企業當前生產運作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戰略提供了依據 | |
計劃生產能力 | 也稱現實能力,是企業在計劃期內根據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所能夠實現的生產能力 | 直接決定了近期所做生產計劃 | 編制企業年度、季度計劃 |
(三)影響企業生產能力的因素
影響企業生產能力的各種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個:
1.固定資產的數量。固定資產的數量是指計劃期內用于生產的全部機器設備的數量、廠房和其他生產性建筑的面積。
? 設備的數量應包括正在運轉的和正在檢修、安裝或準備檢修的設備,也包括因暫時沒有任務而停用的設備,但不包括已報廢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調的設備和企業備用的設備。
? 生產面積中包括企業廠房和其他生產用建筑物的面積,一切非生產用的房屋面積和場地面積均不應列入。
2.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是指按照企業現行工作制度計算的機器設備的全部有效工作時間和生產面積的全部有效利用時間。
3.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是指單位機器設備的產量定額或單位產品的臺時定額,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產量定額或單位產品生產面積占用額。
2014年經濟師劉艷霞獨家主講 環球網校2013押題命中90%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或加經濟師考試QQ群:129666620,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移動APP下載:下載環球網校移動客戶端,手機、IPAD,隨時隨地看資訊,學講義!
熱點專題:2014經濟師報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經濟師如何選專業|[每月免費課堂]
套餐推薦:"私人訂制"學習方案|全程一對一|零基礎VIP保過|初中級保過|超值特惠
二、生產計劃的概念與指標
(一)生產計劃的概念
生產計劃是關于企業生產運作系統總體方面的計劃,是企業在計劃期應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任務的計劃和對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
優化的生產計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銷售機會,滿足市場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機會,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產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企業的生產計劃一般分為中長期生產計劃、年度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幾個層次。(掌握)。
中長期生產計劃 (對生產職能未來發展所做的規劃) | 企業中長期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期一般是三年或五年,也有年限更長的。根據企業經營戰略對生產所做的規劃。 |
年度生產計劃 (確定企業生產水平的綱領性計劃) | 企業年度經營計劃的核心,計劃期為一年。 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利潤計劃、銷售計劃的要求和其他的主客觀條件,確定企業計劃年度內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產值等生產指標 與中長期生產計劃的不同在于:它是以計劃期現實的市場狀況和充分利用現有生產能力為依據制定的企業的生產綱領,是考核企業生產水平和經營狀況的主要依據;而中長期計劃則是為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受企業現有條件的約束,是為開創新局面所制訂的生產發展規劃。 |
生產作業計劃 (生產計劃的執行性計劃) | 企業年度生產計劃的具體化。將企業生產任務分解至每個工人、每個具體的時間。 |
(二)生產計劃指標(掌握)
生產計劃應建立包括產品品種、產品質量、產品產量及產品產值四類指標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指標體系。
1.產品品種指標
產品品種指標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規定生產產品的名稱、型號、規格和種類。
產品品種指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市場需求和企業實力,按產品品種系列平衡法來確定。
? 產品品種系列平衡法中所講的市場引力是指市場吸引企業的能力,從四方面體現:產品資金利潤率、銷售利潤率、市場容量、該產品對國計民生的影響程度。
? 企業實力從四方面體現:本企業生產該種產品的生產能力、企業技術能力、企業原材料供應能力、該產品銷售能力。
2.產品質量指標
產品質量受若干個質量控制參數控制。對質量參數的統一規定就形成了質量技術標準。
在執行質量標準上有幾種形式,即國際標準、國家標準、部頒標準、企業標準等。
產品質量指標包括兩大類:
? 一類是反映產品本身內在質量的指標,主要是產品平均技術性能、產品質量分等;
? 一類是反映產品生產過程中工作質量的指標,如質量損失率、廢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3.產品產量指標
產品產量指標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并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實物數量。
確定產品產量指標主要采取盈虧平衡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
盈虧平衡分析法又稱量本利法或保本點法。它是根據企業在一定條件下,產品產銷量、生產總成本和利潤具有一定關系來分析判斷的。
三者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達為:
E=S-(F+vQ)
式中: E――利潤;
S――銷售收入;
F――固定成本;
v――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Q――產銷量。
其中,S=P×Q;P為產品價格。
在圖4-1中,線1為固定成本線;線2為變動成本線;線3為總成本線,它由固定成本線和變動成本線疊加而成;線4為銷售收入線。
【例7】某企業某年計劃生產一種產品,該產品單價為500元,單位產品的變動費用為250元,其固定成本為600萬元,根據以上資料確定該企業產銷量不賠的最低量。
根據盈虧平衡圖,可看出此時E=0,因此S=F+vQ,即PQ=F+vQ
由此可得到: =24 000(件)
因此,企業不賠的最低產銷量為24 000件,企業要想盈利其產銷量必須高于24 000件。
4.產品產值指標
產品產值指標是用貨幣表示的產量指標,能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成果,以便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
根據具體內容與作用不同,分為工業總產值、工業商品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三種形式。
工業總產值 | 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是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主要比例關系、一些經濟指標的依據。 | ? 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和自制半成品、自制設備、在制品期末期初結存差額價值。 ? 價格根據不同需要采用可變價格或不變價格。 |
工業商品產值 | 工業商品產值是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預定發到企業外的工業產品的總價值,是企業可以獲得的貨幣收入。 | ? 利用商品產值和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比較,可以體現出企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吻合程度。 ? 商品產值包括:企業利用自備材料生產成品價值,利用訂貨者的來料生產成品的加工價值,完成承接的外單位的工業性作業的價值等。 |
工業增加值 | 是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 ? 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在于它們確定最終成果的范圍不同。工業增加值以社會最終成果作為計算的依據,而工業總產值是以企業最終成果作為計算的依據。以社會范圍確定最終成果,不包括企業之間、部門之間相互消耗產品的轉移價值,減少了工業總產值的一些重復計算部分,更加真實的體現了產值問題。 ? 工業增加值的價值構成是新創造的價值加固定資產折舊。 |
2014年經濟師劉艷霞獨家主講 環球網校2013押題命中90%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或加經濟師考試QQ群:129666620,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移動APP下載:下載環球網校移動客戶端,手機、IPAD,隨時隨地看資訊,學講義!
熱點專題:2014經濟師報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經濟師如何選專業|[每月免費課堂]
套餐推薦:"私人訂制"學習方案|全程一對一|零基礎VIP保過|初中級保過|超值特惠
三、生產計劃的編制(熟悉)
編制生產計劃的主要步驟,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調查研究
2.統籌安排,初步提出生產計劃指標
3.綜合平衡,編制計劃草案
4.生產計劃大綱定稿與報批
四、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掌握)
產品出產進度應做到:保證交貨時期的需要、均衡出產、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企業資源。
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取決于企業的生產類型和產品的生產技術特點。
(一)大量大批生產企業
大量大批生產企業安排出產進度的主要內容是確定計劃年度內各季、月的產量。
方法 | 含義 | 適用情況 |
各期產量年均分配法 | 也叫均勻分配法,即將全年計劃產量平均分配到各季、月。 | 適用于社會對該產品需要比較穩定的情況。 |
各期產量均勻增長分配法 | 將全年計劃產量均勻地安排到各季、月。 | 適用于社會對該產品需要不斷增加的情況。 |
各期產量拋物線形增長分配法 | 將全年計劃產量按照開始增長較快,以后增長較慢的要求安排各月任務,使產量增長的曲線呈拋物線形狀。 | 適用于新產品的開發,且對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 |
(二)成批生產企業
通常方法是:
1.將產量較大的產品,用“細水長流”的方式大致均勻地分配到各季、月生產。
2.產量較少的產品,用集中生產方式參照用戶要求的交貨期和產品結構工藝的相似程度及設備負荷情況,安排當月的生產。集中生產可以減少生產技術準備和生產作業準備的工作量,擴大批量,有利于建立生產秩序和均衡生產,但其可能與用戶要求的交貨期不完全一致。
3.安排老產品。要考慮新老產品的逐漸交替。
4.精密產品和一般產品、高檔產品和低檔產品也要很好搭配,以充分利用企業各種設備和生產能力,為均衡生產創造條件。
(三)單件小批生產企業
安排進度時應注意到:
(1)優先安排延期罰款多的訂單。
(2)優先安排國家重點項目的訂貨。
(3)優先安排生產周期長、工序多的訂貨。
(4)優先安排原材料價值和產值高的訂貨。
(5)優先安排交貨期緊的訂貨。
【例題1?單選題】企業根據現有的企業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所能夠達到的現實生產能力是指( )。(2011年)
A.設計生產能力
B.預期生產能力
C.計劃生產能力
D.調控生產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計劃生產能力的概念。計劃生產能力也稱現實能力,是企業在計劃期內根據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所能夠實現的生產能力。
【例題2?單選題】某鉗工車間生產面積500平方米,單一生產產品A,單位面積有效工作時間為每日8小時,每件產品A占用生產面積2.5平方米,生產一件產品A占用時間為1小時,則該鉗工車間的日生產能力是( )件。(2011年)
A.800 B.1200
C.1500 D.1600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作業場地生產能力的計算。該鉗工車間的日生產能力=(單位面積有效工作時間×生產面積)/(單位產品占用生產面積×單位產品占用時間)=(8×500)/(2.5×1)=1600(件)。
2014年經濟師劉艷霞獨家主講 環球網校2013押題命中90%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或加經濟師考試QQ群:129666620,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移動APP下載:下載環球網校移動客戶端,手機、IPAD,隨時隨地看資訊,學講義!
熱點專題:2014經濟師報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經濟師如何選專業|[每月免費課堂]
套餐推薦:"私人訂制"學習方案|全程一對一|零基礎VIP保過|初中級保過|超值特惠
第二節 生產作業計劃
一、生產作業計劃的概念(熟悉)
生產作業計劃是生產計劃工作的繼續,是企業年度生產計劃的具體執行計劃。
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編制企業各個層次的作業計劃。
(2)編制生產準備計劃。
(3)計算負荷率,進行生產任務和生產能力(設備、生產面積等)之間的細致平衡。
(4)日常生產的派工、生產、調度、執行情況的統計分析與控制。
生產作業計劃與生產計劃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生產作業計劃 | 生產計劃 |
計劃期短,表現為月、旬、日和小時 | 計劃期較長,生產計劃的計劃期常常表現為季、月 |
計劃內容具體,把生產任務落實到車間、工段、班組和工人 | 計劃內容相對粗略,是整個生產企業的計劃 |
計劃單位小,詳細規定各零部件,甚至工序的進度安排 | 計劃單位相對較大,一般只規定完整產品的生產進度 |
編制生產作業計劃的要求有以下幾方面:
(1)要使生產計劃規定的該時期的生產任務在品種、質量、產量和期限方面得到全面落實。
(2)要使各車間、工段、班組和工作地之間的具體生產任務相互配合緊密銜接。
(3)要使生產單位的生產任務與生產能力相適應,并能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生產能力。
(4)要使各項生產前的準備工作有切實保證。
(5)要有利于縮短生產周期,節約流動資金,降低生產成本,建立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實現均衡生產。
二、期量標準(掌握)
期量標準,又稱作業計劃標準,是指為加工對象(零件、部件、產品等)在生產期限和生產數量方面規定的標準數據。是編制生產作業計劃的重要依據。
1.大批大量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
大批大量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有:節拍或節奏、流水線的標準工作指示圖表、在制品定額等。
? 節拍是指大批量流水線上前后兩個相鄰加工對象投入或出產的時間間隔。
? 節奏是指大批量流水線上前后兩批相鄰加工對象投入或出產的時間間隔。
? 在制品定額是指在一定技術組織條件下,各生產環節為了保證數量上的銜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儲備量。
2.成批輪番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
成批輪番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有:批量、生產周期、生產間隔期、生產提前期等。
? 批量是指相同產品或零件一次投入或出產的數量。
? 生產周期是指一批產品或零件從投入到產出的時間間隔。
? 生產間隔期是指相鄰兩批相同產品或零件投入的時間間隔或出產的時間間隔。
? 生產提前期是指產品或零件在各工藝階段投入或產出時間與成品出產時間相比所要提前的時間。
3.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的期量標準有: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等。
隨著生產條件和生產數量的變化,期量標準要做出修訂。
三、生產作業計劃編制(熟悉)
廠級生產作業計劃是由廠級生產管理部門編制的。它根據企業年度(季)生產計劃,編制各車間的月(旬、周)的生產作業計劃。
? 編制廠級生產作業計劃分兩個步驟:正確選擇計劃單位;確定各車間的生產作業任務。
? 編制廠級生產作業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企業的生產計劃,為每個車間正確地規定每一種制品(部件、零件)的出產量和出產期。
? 安排車間生產任務的方法隨車間的生產類型和生產組織形式而不同,主要有在制品定額法、累計編號法、生產周期法。
1.在制品定額法
在制品定額法也叫連鎖計算法,適合大批大量生產類型企業的生產作業計劃編制。
這種方法是運用預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額,按照工藝反順序計算方法,調整車間的投入和出產數量,順次確定各車間的生產任務。
本車間出產量=后續車間投入量+本車間半成品外售量+(車間之間半成品占用定額一期初預計半成品庫存量)
本車間投入量=本車間出產量+本車間計劃允許廢品數+(本車間期末在制品定額一本車間期初在制品預計數)
【例8】某機床企業運用在制品定額法來確定各車間的生產任務,相關數據及計算如表4―3所示。
表4-3 在制品定額計算表
產品名稱 | 130機床 | |||
產品產量 | 10 000臺 | |||
零件編號 | A1―O01 | A1―012 | ||
零件名稱 | 齒輪 | 軸 | ||
每臺件數 | l | 4 | ||
裝配車間 | l | 出產量 | 10 000 | 40 000 |
2 | 廢品及損耗 | -- | -- | |
3 | 在制品定額 | 1 000 | 5 000 | |
4 | 期初預計在制品結存量 | 600 | 3 500 | |
5 | 投入量(1+2+3-4) | 10 400 | 41 500 | |
零件庫 | 6 | 半成品外售量 | -- | 2 000 |
7 | 庫存半成品定額 | 900 | 6 000 | |
8 | 期初預計結存量 | 1 000 | 7 100 | |
加工車間 | 9 | 出產量(5+6+7-8) | 10 300 | 42 400 |
1O | 廢品及損耗 | 1OO | 1 400 | |
11 | 在制品定額 | 1 900 | 4 500 | |
12 | 期初預計在制品結存量 | 600 | 3 400 | |
13 | 投入量(9+10+11-l2) | 11 700 | 44 900 | |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