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預習:統計調查


熱點專題:2015年經濟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二十二、統計調查
1、統計調查的概念與作用
統計調查,按照預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科學的統計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數據信息資料的過程。包括搜集第一手統計數據和搜集第二手統計數據。
①第一手統計數據,是統計活動所取得的初級統計數據,是原始的統計信息。原始統計數據,指從各個調查單位搜集的、尚待匯總整理的個體統計數據,這些個體數據需要通過匯總、整理,形成總體特征的綜合數據。
②第二手統計數據,指已經經過加工整理的統計數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現象。它包括開始用于其他研究目的,但本次研究仍可利用的資料;為對比分析所利用的歷史資料、外地區外部門的資料等。
2、統計調查的種類
①按調查對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全面調查,對構成調查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逐一的、無一遺漏的調查,包括全面統計報表和普查。
非全面調查,對調查對象中的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包括非全面統計報表、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
②按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分為連續調查和不連續調查。
連續調查,是為也觀察總體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一年內)的數量變化,它要求隨著調查對象的發展變化,連續地進行調查登記。如工廠的產品生產、人口的出生、死亡。
不連續調查,是間隔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通常一年以上)所作的調查,一般是為了對總體現象在一定時點的狀態進行研究。如生產設備擁有數、耕地面積等。
3、統計調查的方式
我國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
類型 | 定 義 | 特點(掌握) |
統計 報表 | 我國目前收集統計數據的一種重要方式,統計報表是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調查方式。統計報表要以一定的原始數據為基礎,按照統一的表式、統一的指標、統一的報送時間和報送程序進行填報。 按調查對象范圍的不同可分為全面報表和非全面報表。 目前大多都是全面報表,按報送周期長短不同可分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按報表內容和實施范圍不同可分為國家的、部門的、地方的統計報表。 | |
普查 | 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如人口普查、經濟普查等。普查是適合特定目的、特定對象的一種調查方式,主要用于收集處于某一時點狀態上的社會經濟現象的基本全貌,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 |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普查涉及面廣、調查單位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常需要間隔較長的時間。 2)普查一般需要規定統一的標準調查時間,以避免調查數據的重復或遺漏,保證普查結果的準確性。 3)普查的數據一般比較準確,規范化程度也較高; 4)普查的使用范圍比較小,只能調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現象。 |
抽樣調查 | 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方式和方法,它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并根據樣本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 抽樣方法主要有:概率抽樣、非概率抽樣。概率抽樣是最理想、最科學的抽樣方法。 概率抽樣形式:①簡單隨機抽樣;②分層抽樣;分層抽樣可以有效降低估計誤差。③整群抽樣;④等距抽樣,又稱系統抽樣。非概率抽樣容易實施,成本較低,但不適于推斷總體的項目。 非概率抽樣的形式:①主要由調查人員自由選擇被調查者的非隨機選樣;②通過某些條件過濾選擇某些被調查者參與調查的判斷抽樣法;③大多數種類的研究―產品測試、街坊、座談會。 | 1)經濟性。這是抽樣調查的一個最顯著優點。 2)時效性強。 3)適應面廣。抽樣調查適用于對各個領域、各種問題的調查。 4)準確性高。 了解:①總體,調查研究的事物或現象的全體;②個體,組成總體的每個元素或成員;③總體容量,一個總體中所含的個體的數量;④抽樣, 從總體中按一定抽樣技術抽取若干個體的抽到過程;⑤樣本,所抽到的部分個體;⑥樣本容量,樣本中含個體的數量。 |
重點調查 | 從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中選擇少數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 |
典型調查 | 是從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中選擇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典型調查主要是一種定性調查研究。 |
典型調查的作用:①彌補全面調查的不足;②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驗證全面調查數據的真實性。
典型調查不在于反映現象的總量數據特征,在于了解與統計數字有關的生動的具體情況,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4、統計數據搜集的方法
☆搜集第一手統計數據的方法
①直接觀察法,指調查人員到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觀察點數和計量,以到得原始數據的過程。如我國的農產量抽樣調查。
②報告法,一般由統計機構將調查表格分發或利用網絡傳送給被調查者,被調查者則根據填報的要求將填好的調查表發回。如我國的統計制度。
③采訪法,根據被調查者的答復來搜集統計數據,這種方法又分為口頭詢問法、被調查者自填。
④登記法,如我國的人口出生、死亡的統計和流動人口的統計,均采用當事人到公安機關登記。
⑤電話詢問法。
⑥網絡調查法。
⑦試驗設計法。
☆搜集第二手統計數據的方法
第二手統計數據的主要來源有公開的出版物、未公開的內部調查等。對于未公開發表的內部調查數據,應注意保密及合理使用等問題。
利用間接來源的統計數據,必須注意幾個問題:
1)要評估第二手數據的可用價值;
2)要注意指標的含義、口徑、計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避免誤用和濫用;
3)注意彌補缺失數據和進行質量檢查;
4)引用統計數據時,一定要注明數據來源。
5、統計數據的質量
①統計數據的誤差、誤差的來源(掌握)
統計數據的誤差,通常是指統計數據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差距,誤差有登記性誤差和代表性誤差兩類。
類型 | 概念 | 產生原因 | 特征 |
登記性誤差 | 調查過程中由于調查者或被調查者的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 | 1)調查者所造成的登記性誤差主要有:調查方案中有關的規定或解釋不明確導致的填報錯誤、抄錄錯誤、匯總錯誤等。 2)被調查者造成的登記性誤差主要有:因人為因素干擾形成的有意虛報或瞞報調查數據。 | 從理論上講,登記性誤差是可以消除的。 |
代表性誤差 | 主要是指在用樣本數據進行推斷時所產生的隨機誤差。 | 1)抽取樣本時沒有遵循隨機原則; ( 2)樣本結構與總體結構存在差異; ( 3)樣本容量不足等。 | 通常是無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進行控制或計算。 |
②統計數據的質量要求及檢查(了解)
就一般的統計數據而言,可將其質量評價標準概括為六個方面:
(1)精度,即最低的抽樣誤差或隨機誤差;
(2)準確性,即最小的非抽樣誤差或偏差;
(3)關聯性,即滿足用戶決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4)及時性,即在最短的時間里取得并公布數據;
(5)一致性,即保持時間序列的可比性;
(6)最低成本,即在滿足以上標準前提下,以最經濟的方式取得數據。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或加經濟師考試QQ群:129666620,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Ctrl鍵+D】手動收藏此頁面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