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二級物流師《物流系統工程》復習資料(五十一)


十五、供應鏈運作績效評估◆
1、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特點:評價指標數據來源于財務結果,時間滯后,不能反映動態運營情況;由企業職能部門完成,不能達到系統、科學、客觀的效果;側重于事后分析。
2、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的特點:應能恰當的反映供應鏈整體運營狀況以及上下節點企業之間的運營關系,并提出相關方法測定整個供應鏈是否有能力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是否有能力滿足市場顧客的需求。
3、供應鏈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重點分析;重視對供應鏈業務流程的動態評價;評價指標應能反映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情況;要能反映供應鏈各個節點之間的關系及利益相關性;定性和定量衡量相結合,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重視對企業長期利益和長遠發展潛力的評價。
4、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的作用:對整體運營效果、各個成員、合作關系做出評價與激勵。
5、對企業供應鏈業務流程的評價:
產銷率指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已銷售的產品和已生產的產品數量的比值。反映庫存
產需率指標:指在一定時期內,供應鏈各節點已生產的產品數量(或提供的服務)與其下游節點(或用戶)對該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量的比值。反映供需關系
產品生產(或服務)循環期指標:指供應鏈各節點產品生產(或服務)的生產間隔時間。反映對需求的響應程度
供應鏈總運營成本指標:信息系統成本、總庫存成本、企業外部運輸成本。
6、對供應鏈上下各節點間關系的評價:
準時交貨率指標:指在一定時期內供應鏈各節點準時交貨(或服務)次數占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反映生產(服務)能力
成本利潤率指標:指供應鏈各節點單位產品(或服務)凈利潤占單位產品(或服務)總成本的百分比。反映贏利能力
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反映質量水平
售后服務質量指標:定性評價售后服務響應時間、客戶訪問次數、返修率、投訴次數等。
7、供應鏈經濟效益評價:可采用傳統關鍵性的財務評價指標
8、供應鏈創新與學習能力評價:
智力資本比率指標;是企業總資產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價值所占的比重。
新產品(服務)收入比率指標:
雇員建議增長率指標:
9、SCOR推薦的五個方面13個KPI指標:交貨可靠性、響應性、柔性、成本和資產管理效率。
交貨能力、訂貨滿足率、訂貨提前期、訂單完全執行率、響應時間、生產柔性(計劃外20%增產所需天數或在交貨期前30天所能承受的訂貨減少百分比)、管理總成本、產品銷售成本、增值生產率、擔保成本或退貨處理成本、可供應存貨天數[(原材料和在制品+廠內制成品+廠外制成品+樣品+其他)*365天/產品銷售成本]、現金周轉期、資產周轉率。
9、評價方法:標桿法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