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初級商業經濟專業知識重點匯編(101-200)

初級商業經濟專業知識重點匯編(101-200)

更新時間:2013-05-09 09:18:4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初級商業經濟專業知識重點匯編(101-200)

  點擊查看:初級商業經濟專業知識重點匯編

  101、宏觀調控的綜合協調體制要求:目標統一、政策協調、功能互補、適時適度

  10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力因素

  103、跨國公司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

  104、經濟全球化可劃分為:貿易全球化、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105、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意義:是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后對外承諾的國際義務也是一致的

  106、我國涉外經濟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必須有利于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必須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的總體平衡、必須有利于帶動國內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升級,提高科技含量,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必須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必須有利于擴大就業和緩解國內結構性矛盾,維護城鄉社會穩定

  107、公共物品的兩大特征: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108、消費上的非競爭性是指某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并不增加任何額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個人消費的邊際成本為零

  109、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來,要排除一個額外的消費者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盡管技術上的排他性是可行的,然而這樣做的成本太高

  110、非競爭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的派生特征

  111、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政治機制顯示對公共物品的需要

  112、公共物品的融資:政府融資(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私人融資(可能導致提供的數量不足和結構不不平衡)、聯合融資

  113、公共物品的生產包括:政府生產和合同外包

  114、決策問題是公共物品供給制度結構的核心

  115、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彌補市場失效、提供公平服務、非盈利性、法制性

  116、公共財政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117、公共財政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是通過財政活動對生產、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發生影響,達到穩定和發展經濟的目標

  118、財政支出根據交易的經濟性質可分為: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

  119、2007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的收支分類改革,支出功能分類設類、款項三級,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類、款兩級

  120、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因素:經濟發展因素、政治因素、經濟體制制度因素、社會因素

  121、購買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政府投資性支出,反應政府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

  122、轉移性支出直接表現為資金無償、單方面的轉移,顯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123、購買性支出具有有償性,轉移性支出具有無償性,購買性支出具有等價性,轉移性支出具有非等價性

  124、我國財政收入由一般性財政收入和特殊性財政收入構成

  125、我國一般性財政收入主要有:稅收(是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形式)、國有資產收益、政府收費、專項收入(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其他收入(罰沒收入、利息收入、捐贈收入、外事服務收入)

  126、我國特殊性財政收入包括:專用基金收入、政府債務收入

  127、財政收入相對量指標,是用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表示,或者用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來表示

  128、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經濟結構、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價格

  129、我國常用“兩個比重”來間接地反映效率與公平的兼顧程度,“兩個比重”全國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

  130、政府債務收入的特征:有償性、自愿性、靈活性

  131、發行公債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

  132、衡量政府債務的三個指標:國債依存度、國債負擔率、國債償債率

  133、國債依存度=發行規模 / 財政支出

  134、國債負擔率=累計債務 / 國內生產總值,是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指標

  135、國債償債率=還本付息總額 / 財政收入

  136、稅收的內涵:稅收的征收主體是國家,征收客體是單位或個人;稅收的征稅目的是滿足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或者說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稅收征收的依據是法律,憑借的是政治權利,而不是財產權利;征稅的過程是物質財富從私人部門單向地、無償地轉移給國家的過程;從稅收征收的直接結果來看,國家通過稅收方式取得財政收入

  137、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強制性三個基本特征

  138、在稅負轉嫁的情況下,納稅人與負稅人是分離的

  139、課稅對象是區別稅種的主要標志,體現著不同稅種課稅的基本界線

  140、稅率的確定或調整,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納稅人的負擔

  141、按照稅率與課稅對象的變動關系,分為比例稅率、累進稅率、累退稅率

  142、累進稅率因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

  143、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納稅人的稅負較重。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納稅人的稅負較輕,更能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

  144、累進稅率方法下,世界各國多采用超額累進稅率

  145、納稅期限是稅收強制性、固定性在時間上的體現

  146、加一成等于加征正稅稅額的10 %,加二成等于加征正稅稅額的20 %,依此類推

  147、起征點和免征額在實質上都屬于免稅的特殊形式

  148、稅收的分類― 按課稅對象分: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按計稅依據分:從價稅和從量稅;按稅收管理權限分:中央稅、地方稅、中央地方共享稅;按稅負是否可以轉嫁分:直接稅、間接稅

  149、流轉稅的特點:課征普遍、以商品和勞務的流轉額或交易額為計稅依據、除少數稅種或稅目實行定額稅率外,流轉稅普遍使用比例稅率

  150、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

  151、增值稅的類型:“消費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生產型”增值稅,我國實行消費型增值稅

  152、基本稅率17%:低值稅率13%,使用范圍主要是糧食、食用植物油、飼料、肥料、農機、圖書、報紙、雜志等;小規模納稅人使用統一的3%的征收率

  153、一般納稅人繳納增值稅采取扣稅法,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銷售額×適用稅率

  154、小規模納稅人不適用扣稅法,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155、消費稅采取按產品列舉稅目的辦法

  156、我國征收消費稅的消費品有14種: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成品油、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

  157、對卷煙和白酒實行復合計稅辦法

  158、所得稅的特征:稅負相對比較公平、所得稅以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屬于單環節征收,不存在重復征稅問題、稅源可靠,收入具有彈性

  159、企業所得稅稅率25%

  160、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161、個人所得稅根據所得類型不同,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162、財產稅類的稅種主要有:房產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163、“十二五”時期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的主要內容:按照優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范分配關系、完善稅權配置的原則,健全稅制體系,加強稅收法制建設

  164、支付預算的職能:反映政府部門活動或工作狀況的職能;監督政府部門收支運作情況的職能;控制政府部門支出的職能

  165、政府預算的原則:完整性原則、統一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年度性原則、公開性原則

  166、我國預算年度為公歷制

  167、政府預算的分類― 按預算編制的形式分:單式預算、復式預算,復式預算一般由經常預算和資本預算組成;按預算編制依據的內容和方法分:增量預算、零基預算;按預算作用時間長短分:年度預算、多年預算;按預算收支平衡狀況分:平衡預算、差額預算;按預算管理層級分:中央預算、地方預算

  168、中央預算由全國人大審議批準

  169、我國實行委托制,有中國人民銀行代理國庫

  170、政府決算,是指經法定程序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年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報告,是年度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最終反映

  171、編制政府決算的意義: 政府決算是國家政治經濟活動在財政上的集中反映,體現了預算年度政治活動的范圍和方向;政府決算反映政府預算執行的結果,體現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政府決算是制定國家經濟財政政策的基本依據;政府決算是系統整理和積累財政統計資料的主要來源,并為制定安排下一預算年度預算收支指標提供數字基礎

  172、部門預算由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組成

  173、中央預算編制堅持“兩上兩下”的程序

  174、馬克思從貨幣的起源出發揭示貨幣的本質,認為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產關系

  175、貨幣的本質: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自發產生的、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體現一定的生產關系

  176、貨幣的兩個基本特征:貨幣是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貨幣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換的能力

  177、貨幣的演變:實務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

  178、典型的代用貨幣是銀行券

  179、現代信用貨幣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兩種主要存在形式

  180、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貨幣材料、貨幣名稱貨幣單位和價格標準、本位幣輔幣及其償付能力、發行保證制度,規定貨幣材料是貨幣制度最基本的內容

  181、貨幣制度的演變: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

  182、金銀復本位制可分為:平行本位制、雙本位制

  183、平行本位制 市場上各種商品存在著雙重價格,即金價格和銀價格

  184、雙本位制 是典型的金銀復本位制,金、銀兩種鑄幣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固定比價流通,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185、金銀復本位制是一種不穩定的貨幣制度

  186、金本位制的類型: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幣

  187、金本位制度下匯率制度屬于自發的固定匯率制度

  188、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的特點:黃金非貨幣化、貨幣供給的信息化、貨幣的多樣化

  189、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銀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190、貨幣供給機制: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

  191、信用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私有制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大量剩余產品的出現

  192、私有財產的出現是借貸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

  193、私有制是貨幣與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194、信用的本質: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貸關系,是以償還和支付利息為條件的;信用是價值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單方面的價值運動;信用是一種債務關系;信用是與商品、貨幣緊密相連的經濟范疇

  195、信用的作用:信用促進社會總需求的擴張與收縮;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為;信用是宏觀經濟調控得以有效貫徹實施的橋梁;良好的社會信用關系可以保證信用主體的行為具有長期性和可預測性

  196、信用的形式- 按債權人與債務人結合的特點分:直接信用(發行股票和債券)、間接信用(通過金融中介實現融資);按不同主體分:商業信用(企業之間)、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債務人即消費者個人,舉債的目的是用于消費)

  197、征信是債權人對債務人還款能力的調查

  198、金融中介機構主要包括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

  199、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

  200、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宏觀金融;實施金融監管,維護銀行業的穩健運行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