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直立性低血壓的預后


內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直立性低血壓的預后
預后主要根據原發疾病。如果直立性低血壓是由于血容量的不足及藥物過量引起,則只要糾正了這些問題后即可使其很快恢復正常。貧血及電解質失衡也可特異地治療。長期臥床病人發生的直立位低血壓可以通過每天使病人坐起而得到減輕。老年病人應維持足夠的液體攝入,限制與避免飲酒,適當的有規律的鍛煉。伴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的預后需由原發疾病的控制情況而定。例如,體位性低血壓似乎提示糖尿病病人伴高血壓的不良預后。
當病因不能得到改善時,治療目的就在于使周圍血管收縮和/或增加心排血量。通常,這樣可以使病人的血壓維持在立位時沒有癥狀(盡管血壓下降)的水平。然而,在Shy-Drager綜合征或特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的晚期階段,藥物治療常是不夠的,可能需要某些抗壓或反搏裝置。如果直立時低血壓與腿部靜脈郁血有關,則合體的彈力長統襪可增加立位時心排血量和血壓。對于更晚期的病例,可能需要一套飛行員型的可充氣的抗地心引力的服裝,盡管常常讓人不能耐受,但卻可對腿和腹部產生足夠的對抗壓力。
對于輕微直立性低血壓,當病人清醒時,口服周圍腎上腺素能藥物麻黃素25~50mg,每3~4小時1次,即可維持足夠血壓。也可應用苯福林。一種替代的或共同采用的治療是擴充血漿容量,開始時增加鈉的攝入,隨后給以鈉潴留的激素。在沒有心衰的情況下,可給以含鹽豐富的食物或服用氯化鈉片劑,使鈉的攝入比平時飲食增加5~8g.氫化可的松口服(0.1~0.5mg/d)可改善周圍血管收縮對交感刺激的反應,但僅在鈉的攝入足夠的情況下,由于鈉潴留使體重增加1.3~2.2kg和擴充了血管內液體容量才能有效。這種治療的危險,特別是在部分老年病人或有心功能減退的病人,易發生心力衰竭。僅僅出現水腫但沒有心衰則不是繼續這種治療的禁忌證。一個重要的并發癥是低鉀血癥,這是由于高鈉攝入同時使用鹽皮質激素的鉀消耗效應引起的。可能需要補充鉀,同時還要注意仰臥位高血壓的額外危險。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