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經濟師《中級財政稅收》講義第十三章3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人力》預習:需要層次理論
第四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間轉移支付概述
(一)政府間轉移支付的含義與特點(掌握)
1.含義
最早提出轉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庇古。
政府間轉移支付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彼此之間在既定的職責范圍、支出責任和稅收劃分框架下所進行的財政資金的相互轉移。政府間轉移支付包括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各項補助、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的上解收入、共享稅的分配以及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補助等。可以將政府間轉移支付歸納為縱向轉移支付和橫向轉移支付兩種形式。
2.特點
(1)政府間轉移支付的范圍只限于政府之間。
(2)政府間轉移支付是無償的支出。
(3)政府間轉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終極支出。
【例題1?單選題】(2007年)最早提出轉移支付概念的是( )。
A.庇古
B.凱恩斯
C.亞當?斯密
D.弗里德曼
【答案】A
【解析】最早提出轉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庇古。
【例題2?多選題】(2008年)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特點有( )。
A.范圍只限于政府之間
B.范圍僅限于中央與地方之間
C.是無償的支出
D.范圍僅限于地方之間
E.并非政府的終極支出
【答案】ACE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特點。
(二)實行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掌握)
1.糾正政府間的縱向財政失衡
2.糾正政府間的橫向財政失衡
3.糾正某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外部性――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
4.加強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宏觀調控
【例題?單選題】(2010年)若某個地區出現義務教育提供不足,需要進行政府間轉移支付,其理論依據是( )。
A.糾正政府間的縱向財政失衡
B.糾正政府間的橫向財政失衡
C.糾正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外部性
D.加強中央對地方的宏觀調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實行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
(三)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種類(掌握)
分類標準分類結果具體情形
1.根據地方政府使用補助資金權限的大小(1)無條件轉移支付又稱為收入分享或一般性補助。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撥款,不附帶使用條件,也不指定資金的用途。
無條件轉移支付重點解決下級政府的財政收入與責任不對稱問題。
(2)有條件轉移支付又稱為專項補助。有條件轉移支付是指一種具有明確的資金用途規定,即附有關于資金使用的附加條件的政府間轉移支付形式,它體現著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定向支援或者委托下級政府辦理某項公共服務的意圖。
有條件轉移支付又可以為配套補助和非配套補助。
2.根據政府間的關系縱向轉移支付
橫向轉移支付
混合轉移支付
【例題?單選題】(2004年)無條件轉移支付重點( )。
A.貫徹中央政府的調控意圖
B.解決財政收入與責任不對稱問題
C.引導地方的投資方向
D.資金專款專用
【答案】B
【解析】無條件轉移支付重點解決下級政府的財政收入與責任不對稱問題。
(四)政府間轉移支付的一般方法(熟悉)
方法解釋
1.財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不考慮地區的支出需求,只考慮地區間財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種收入指標確定轉移支付對象與轉移支付額。
某地區應該得到的轉移支付額=該地區人口數×(全國地方稅稅基總和/全國總人口數-該地區地方稅基/該地區人口數)×標準稅率
2.支出均衡模式不考慮地區間財政收入能力的差異,只考慮地區間的支出需求的差異。主要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采用。
3.收支均衡模式通過計算各地標準收入能力和標準支出需求,根據收支之間的差額來確定對各個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額。
某地區應當得到的轉移支付額=該地區標準財政支出-該地區財政標準收入。
該模式不僅考慮了地區的財政能力,也考慮了地區的支出需求,比財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和支出均衡模式更為科學、全面、規范。
4.有限的財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有限”是指確定影響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因素都在有限的范圍內。
二、我國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掌握)
現行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的種類
財力性轉移支付目標:增強財力薄弱地區地方政府的財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目標是扭轉地區間財力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實現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推進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基本原則:力求公平、公正;循序漸進;適當照顧老少邊地區
調整工資轉移支付
民族地區轉移支付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
“三獎一補”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承擔中央委托事務,中央地方共同事務以及符合中央政策導向事務進行補貼,享受撥款的地方政府需要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一般預算專項撥款
國債補助
【例題?單選題】(2011年)下列轉移支付項目中,屬于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的是( )。
A.一般性轉移支付
B.調整工資轉移支付
C.民族地區轉移支付
D.國債補助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專項轉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承擔中央委托事務、中央地方共同事務以及符合中央政策導向事務進行的補助,享受撥款的地方政府需要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轉移支付包括一般預算專項撥款、國債補助等
第五節 省以下預算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
一、“省直管縣”財政體制創新
(一)“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創新
省級財政直接管理地(市)級和縣(市)級財政。
(二)“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主要改革內容
1.預算管理體制改變省管市、市管縣的財政管理模式,基本上不調整財政收支范圍
2.轉移支付及專項資金補助省對下各項轉移支付補助按照規范的辦法直接分配到縣(市);省財政的專項補助資金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直接分配下達到縣(市)
3.財政結算年終財政結算項目、結算數額,由省財政直接結算到縣(市)
4.資金報解及調度各市、縣(市)國庫根據財政體制規定,直接對中央、省報解財政庫款,省財政直接確定各縣(市)的資金留解比例,預算執行中的資金調度,由省財政直接撥付到縣(市)
5.債務償還原縣(市)各種債務由市與縣(市)兩級核實后,省財政分別轉賬到縣(市),到期后由省財政直接對縣(市)扣款。新增債務分別由市、縣(市)財政部門直接向省財政辦理有關手續并承諾償還
(三)“省直管縣”財政體制創新的成效(了解)
1.有利于發揮省級財政在省轄區域內對各市縣財力差異的調控作用,幫助困難縣解決財政運轉困難,確保困難縣財政正常運轉的資金需要;有利于省級財政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合理分配財力,加強資金調度,保證重點支出資金的及時撥付到位。
2.有利于減少財政管理級次,降低行政成本。
3.有利于避免地級市財政截留、擠占縣財政的資金,避免地級市財政對縣財政不恰當的財力集中。
4.有利于實現城鄉共同發展。
二、“鄉財縣管”財政體制創新
(一)“鄉財縣管鄉用”的概念
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由縣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收支,實行縣鄉“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支、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
(二)“鄉財縣管”財政體制主要改革內容
1.縣(市、區)對鄉鎮比照縣直單位編制部門預算
2.統一設置財政收支結算賬戶,取消鄉鎮財政所設置的財政總預算會計,改為在鄉鎮財政所設置鄉鎮政府單位預算會計,負責鄉村兩級財務管理
3.實行國庫集中支付,鄉鎮財政支出以年初預算為依據,按“先工資、后重點、再一般”的原則,通過國庫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
4.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編制鄉鎮政府采購預算,由鄉鎮根據年初政府采購預算,提出申請和計劃,經縣(市、區)財政相關職能部門審核后,由縣(市、區)政府采購經辦機構統一辦理
5.票據縣級統管,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及其他稅費征繳憑證等,其管理權歸縣(市、區)財政部門管理,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
(三)“鄉財縣管”財政體制創新的成效
1.統一了預算管理,加強了收支管理
2.規范了財務核算,減輕了農民負擔
3.推進了鄉鎮公共財政改革的進程,緩解了鄉鎮財政困難。有利于推動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財政層級“扁平化”改革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