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知識點: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
在成本分析中,主要區分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分清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的關系。
(一)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總成本TC是指廠商在一定時期內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的成本總和,它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內,即在生產規模既定的條件下,廠商不能根據它所要達到的產量調整其全部生產要素,因此總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TFC與可變成本TVC。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必須支付廠房、設備等不能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固定成本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即使不生產也必須承擔這些費用。可變成本是指廠商在短期內所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勞動投入等可調整生產要素的費用。可變成本是隨產量變動的成本。而在長期,廠商可以根據其預期的產銷量對生產規模進行調整。在該時期內,包括固定成本在內的一切成本項目都可以變動,因此長期成本中不存在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區別。
1.總固定成本TFC曲線、總可變成本TVC曲線與總成本TC曲線
總固定成本TFC在以產量為橫坐標、成本為縱坐標的坐標平面中是一條與橫坐標平行的直線。它表示在短期內無論產量如何變化,總固定成本是不變的。
總可變成本TVC曲線是一條由原點出發的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在達到一定的產量水平之前,可變成本的增量是遞減的。在達到這個產量水平之后,總可變成本的增量是遞增的。或者說,在一定的產量水平點,總可變成本存在著一個拐點(A點)。在拐點之前,TVC曲線的斜率是遞減的,在拐點之后,TVC曲線的斜率是遞增的。TVC曲線的這一特征來源于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總成本TC曲線是通過把每一產量水平上的總不變成本和總可變成本垂直相加而得到的,因此,TC曲線是一條由水平的TFC曲線與縱軸的交點出發的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在每一個產量點上,不僅TC曲線的斜率和TVC曲線的斜率相等,而且 TC曲線和TVC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都等于固定的總不變成本TFC。
2.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線、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與平均成本AC曲線
由于固定成本TFC與產量的變化無關,因此AFC曲線隨產量增加而持續遞減。它是一條向兩軸逐漸靠近的雙曲線。
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呈U形,表現出隨產量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隨著可變要素的投入和產量的增加,生產要素的效率逐漸得到充分發揮,因而平均可變成本AVC減少;但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平均可變成本AVC增加。
平均成本AC曲線的變動規律是由AFC曲線和AVC曲線共同決定的。當產量增加時,AFC迅速下降,且AVC也在下降,因此AC也迅速下降;隨著產量進一步增加,AFC:越來越小,它對AC曲線變動的影響亦隨之減小,因此AC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趨緩。但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AC再次增加。因此AC曲線也呈U形。
3.邊際成本MC曲線、平均成本AC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
邊際成本MC曲線也呈U形,隨產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U形的A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于AC曲線的最低點B。在AC曲線的下降段,即在B點之前,MC曲線低于AC曲線。在AC曲線的上升段,即在B點之后,MC曲線高于AC曲線。并且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于AC曲線的變動。
形成這種特征的原因在于:對于任何兩個相應的邊際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邊際量小于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邊際量大于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上。當邊際量等于平均量時,平均量必然達到其本身的極值點。而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MC曲線是呈先降后升的U形的,所以,AC曲線也必呈先降后升的U形,且兩線必相交于AC曲線的最低點。同時還要指出的是,對于產量變化的反應,邊際成本MC要比平均總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減少還是增加,MC曲線的變動都快于AC曲線。
再來看AVC曲線和MC曲線的關系。U型的AV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于AVC曲線的最低點C。在 AVC曲線的下降段,即在C點之前,MC曲線低于AVC曲線。在AVC曲線的上升段,即在C點之后,MC曲線高于AVC曲線。而且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于AVC曲線。
最后還要指出的是,比較AC曲線和MC曲線的交點B與AVC曲線和MC曲線的交點C,可以發現,前者的出現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也就是說AVC曲線降到最低點C時,AC曲線還沒有降到最低點B,而且AC曲線的最小值大于AVC曲線的最小值。這是因為,在平均總成本中不僅包括平均可變成本還包括平均固定成本。正是由于平均固定成本的作用,才使得AC曲線的最低點B的出現既慢于、又高于 AVC曲線的最低點C。
(三)收益與利潤最大化原則
1.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
總收益(TR)是指廠商銷售一定量產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總收益等于產品價格與銷售量的乘積。
平均收益(AR)是指廠商銷售一定量產品時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得到的收入。
邊際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單位的產品銷售量所增加的總收益。
當產品價格不變時,有平均收益=邊際收益=產品價格。但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中,價格與產量的變動有關,因此收益變動的規律有所不同。
2.利潤最大化原則
經濟學中的利潤是指經濟利潤(π),它是總收益與總成本(經濟成本)的差額。
當π為正值時,表示廠商不僅獲得正常利潤,而且還獲得超額利潤;當π為負值時,表示廠商出現虧損,投入的生產要素不能全部獲得補償;當π為零時,表示收支相抵,廠商可獲得正常利潤。由于總收益和總成本都是產量Q的函數,故利潤也是Q的函數,所以π對Q的一階導數為零,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條件。
即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是市場上經營決策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或虧損最小條件)。經濟學家和會計師以不同的方法來看待成本,而企業的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應以綜合的視角看待成本,既考慮了生產成本,又兼顧了機會成本,從而有利于其決策的科學性。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