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知識點: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稅的所得稅。
(二)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企業和組織(無論是居民企業,還是非居民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所得稅稅率
實行比例稅率,現行規定是:
1.基本稅率為25%
2.低稅率為20%。適用于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
(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1.收入總額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納稅人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生產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
2.不征稅收入
是指從性質上不屬于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負有納稅義務并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具體為: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3.免稅收入
免稅收入包括:
(1)國債利息收入;
(2)符合規定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4)符合規定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4.準予扣除的項目
(1)成本
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2)費用
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3)稅金
指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附加。
(4)損失
即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已發生的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5)其他支出。
5.不得扣除的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
(5)超過規定標準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6.虧損彌補
納稅人發生年度虧損的,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5年內不論是盈利或虧損,都作為實際彌補期限計算。
例:甲企業資料如下:
1999 -100萬元
2000 +50萬元
2001 +10萬元
2002 +20萬元
2003 -10萬元
2004 +35萬元------應納所得稅5*25%=1.25萬元
2012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報名匯總 環球網校2012年會計證考試輔導招生
環球網校會計實務操作班六折優惠 2012年會計證保過套餐八折優惠
2012年與2011年新版教材變化對比 2012年會計證考前復習與指導
最新資訊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費用2019-01-02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決算監督2018-12-29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算法律制度2018-12-27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營業外收支2018-12-20
- 會計從業資格《電算化》知識點:單元格的引用2018-12-19
- 會計從業資格《電算化》知識點:數據透視表的插入2018-12-19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決算2018-12-18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所得稅2018-12-03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利潤分配2018-12-03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算組織程序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