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土地類型
干旱土綱土壤
干旱土綱土壤主要包括棕鈣土、灰鈣土兩個方面土類。
(1)棕鈣土
代碼:E11。
棕鈣土是腐殖質鈣層土中最干旱并向漠境過渡的土壤,它因棕色和富鈣而得名。
分布地區: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
主要特征: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堿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并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2)灰鈣土
代碼:E21。
灰鈣土是暖溫帶荒漠草原區弱淋溶的干旱土。
分布地區:灰鈣土在歐亞大陸主要分布于俄羅斯及中國西北地區,在非洲、北美洲、大洋洲也有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西北部、銀川平原、河西走廊東段及伊犁河谷地等。
主要特征:灰鈣土地區為半農半牧區,土層深厚,熱量條件較好,但水土流失嚴重,加上干旱風沙危害,作物產量較低,需進行水土保持,發展灌溉,實行糧草輪作,提高土壤肥力。
例題:棕鈣土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
B.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
C.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并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D.土壤呈酸性反應
答案:D
解析:棕鈣土的主要特征: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堿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并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漠土綱土壤
漠土綱土壤主要包括棕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荒漠土四個方面土類。
(1)灰漠土
代碼:F11。
灰漠土是石膏鹽層土中稍微濕潤的類型,是溫帶漠境邊緣細土物質上發育的土壤。過去曾有灰漠鈣土、漠鈣土、荒漠灰鈣上等名稱。
分布地區:分布在漠境邊緣地帶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銀川平原的西北角,新疆準噶爾盆地沙漠的南北兩邊山前傾斜平原、古老沖積平原和剝蝕高原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有一部分。整個土帶東西長一、二千公里,但實際分布面積并不大。
主要特征:鈣質灰漠土亞類的石灰淀積現象非常明顯;草甸灰漠土亞類分布于水分狀況良好的低洼地,腐殖質層較厚,有機質含量可達1%;鹽化灰漠土亞類與草甸灰漠土呈復域分布,表層積鹽明顯,具有鹽化、堿化的弱點,只要有足夠的灌溉條件和合理的耕作施肥管理,農業生產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2)灰棕漠土
代碼:F12。
灰棕漠土,也稱灰棕色荒漠土,為溫帶荒漠地區的土壤,是溫帶漠境氣候條件下粗骨母質上發育的地帶性土壤。是中國重要的養駝業基地。
分布地區:在我國西北地區占有相當大面積,主要分布于準噶爾盆地、河西走廊等地,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戈壁也有分布。
主要特征:有機質含量低,介于灰漠土和棕漠土之間。其成土過程表現為石灰的表聚作用、石膏和易溶性鹽的聚積、殘積粘化和鐵質化作用。灰棕漠土的地面,普遍都有一層黑亮的礫冪,礫冪下的結皮呈淺灰或黃灰色,蜂窩狀孔隙發育較好,厚度1~3厘米,細土中也混有碎石,下邊的片狀―鱗片狀結構常因礫石太多不很明顯,甚至缺少。灰棕漠土的面積雖很廣大,但由于含礫石太多,而且又非常干旱,發展農業比較困難。目前主要用來放牧,是中國西北重要的養駱駝基地。
(3)棕漠土
代碼:F21。
棕漠土過去曾稱棕漠鈣土和棕色荒漠土,是石膏鹽層土中面積最大的類型。
分布地區:棕漠土廣泛分布在新疆天山山脈、甘肅的北山一線以南,嘉峪關以西,昆侖山以北的廣大戈壁平原地區。以河西走廊的西半段,新疆東部的吐魯番、哈密盆地和噶順戈壁地區最為集中。塔里木盆地周圍山前的洪積戈壁,以及這些地區的部分干旱山地上也有分布。
主要特征:棕漠土的地表完全是一片漆黑的礫冪,比灰棕漠土的還要暗一些。下面的結皮為淺灰或乳黃色,厚度多不超過1厘米,混有小礫石,蜂窩狀孔隙已不很明顯,片狀―鱗片狀結構基本沒有,并且容易破碎。唯有吐魯番的葡萄溝地區,在能引水灌溉的溝口地段,沿等高線按一定距離挖溝,溝內填一定厚度的細土,種植葡萄,取得了不小成績,積累了改造、利用棕漠土的豐富經驗,如能積極推廣,前途還是廣闊的。
注:在干旱區荒漠景觀中,地表有一層青黑色的礫石層,稱為荒漠礫冪。
(4)荒漠土
代碼:E21。
荒漠土是指在荒漠地區發育的地帶性土壤。
分布地區:荒漠土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荒漠地區。全世界荒漠土的面積約為162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1.7%。主要分布在下述六個地區:(1)非洲撒哈拉大荒漠;(2)大洋洲大荒漠;(3)中亞大荒漠;(4)阿拉伯大荒漠;(5)南美大荒漠;(6)美國西部大荒漠。中亞大荒漠包括中亞細亞荒漠、蒙古和我國西北部荒漠地區。
主要特征:荒漠土分布區,深居內陸腹地和干旱地帶,屬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顯,土體中普遍有石膏和易溶鹽的聚積。降水量十分稀少,荒漠地區日照強烈,溫差大,蒸發強,蒸發量比降水量高出十倍至近百倍。
例題:漠土綱土壤主要包括()。
A.棕灰漠土
B.灰棕漠土
C.棕漠土
D.荒漠土
E.沙漠土
答案:ABCD
解析:漠土綱土壤主要包括棕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荒漠土四個方面土類。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初育土綱土壤
初育土綱土壤主要包括黃綿土、紅粘土、新積土、龜裂土、風沙土、石灰(巖)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質石灰土、粗骨土、石質土11個方面土類。
(1)黃綿土
代碼:G11。
黃綿土是黃土母質經直接耕種而形成的一種幼年土壤。因土體疏松、軟綿,土色淺淡,故名黃綿土,其實質為巖成土或原色(質)土。
分布地區:黃綿土廣泛分布于我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區,其中以甘肅東部和中部、陜西北部、山西西部面積較廣,寧夏南部、河南西部和內蒙古境內也有分布,常和黑壚土、灰鈣土等交錯存在,是黃土高原上分布面積最大的土壤。
主要特征:剖面發育不明顯,土壤侵蝕嚴重。黃綿土區多屬地廣人稀地區,可農、林、牧并舉,但需修筑梯田,挖溝打壩,積蓄秋雨,以控制水土流失;深耕、多施有機肥料以加厚活土層。黃綿土適耕期長,適種作物廣,尤宜種豆;一般以種小麥、棉花和玉米為宜,產量與所處地形部位有關;白綿土可種糜子、粟、馬鈴薯和春小麥等,但產量不穩定。
(2)紅粘土
代碼:G12。
紅粘土是由碳酸鹽類巖石或其他富鐵巖石在濕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的,一般呈褐紅色。
分布地區:我國的紅粘土以貴州、云南、廣西等省區最為發育,分布廣。
主要特征:紅粘土具有表面收縮、上硬下軟、裂隙發育的特征。在天然狀態下,紅粘土孔隙比大,多處于飽和狀態,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多呈堅硬、硬塑狀態。強度比較高、壓縮性比較低,經搬運、沉積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
(3)新積土
代碼:G13。
新積土是自然力及人為作用將松散物質堆疊而成,大多分布在地勢相對低平地段,如河床、河漫灘、沖積平原、洪積扇、谷地或盆地,以及溝壩地等。
分布地區:新積土分布于全國各地,故其氣候條件也差異甚大。
主要特征:土體結持疏松,沉積層理明顯,原生礦物清晰可見,受地下水位的影響,其心底土層有時可見銹紋銹斑。其成土特征主要受水文條件和沉積規律的影響。一般來說,主流帶流速快,沉積物質較粗;緩流帶,沉積物質較細,其間過渡地段可出現壤質土或砂、粘間層土壤。人工修渠、建壩、引洪放淤,因受人工節制,其中淤積物質多以壤質土為主。
(4)龜裂土
代碼:G14。
龜裂土是溫帶、暖溫帶漠境與半漠境地帶發育的一種隱域自成土,因表面象龜背的裂紋而得名。
分布地區:龜裂土在中國漠境區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干旱地區,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沿,準噶爾盆地古爾班沙漠的西沿河南沿,甘肅河西走廊的疏勒河兩岸,寧夏銀川平原的西北角。
主要特征:地表平坦、光滑,呈灰白色,被網狀裂紋切成不規則的多角形裂片。龜裂土很干,其上基本無高等植物,地衣、藻類低等植物在短暫地表水流濕潤的時候可以出現,一旦水分干后就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粉紅色極薄卷皮,同時表土逐漸收縮裂開形成平坦而堅硬的裂板,這種濕脹干縮的裂開現象,是龜裂土很重要的發生特點。
注:隱域土又稱非地帶性土壤,是美國及我國早期土壤分類的土綱之一。指在地區性因素(母質、地形、水文地質等)作用下,呈斑塊狀散布于地帶性土壤之中的土壤。這種土壤既有非地帶性特征,又有地帶性特征。可劃分為水成土壤、鹽成土壤、巖成土壤和山地土壤等發生系列。
(5)風沙土
代碼:G15。
發育于風成沙性母質的土壤。
分布地區:主要分布于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和多沙暴的地區,包括世界各大洲的沙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帶。中國主要分布在北緯36°~49°之間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主要特征:土壤礦質部分幾乎全由細砂顆粒組成,剖面層次分化不明顯,風蝕嚴重,土壤處于幼年階段。成土作用經常受到風蝕和沙壓,很不穩定,致使成土過程十分微弱,土壤性狀與風沙堆積物無多大改變。
(6)石灰(巖)土
代碼:G21。
石灰巖土是亞熱帶濕潤地區發育于石灰巖母質上,巖石風化淋溶和土壤侵蝕交迭發生的致使土壤沒有充分淋溶,土壤中鈣離子較多,呈微酸性到微堿性,土層薄,巖石碎屑多,細土物質粘粒含量高的土壤。
分布地區:石灰巖土主要分布在貴、川、鄂、湘、桂、云、浙、贛等省區。
主要特征:石灰土區一般山地陡峭,坡度大,土層薄,一般不宜開墾;但石灰土地區多是貧困山區,農民沒有其他出路,只能種地,加上缺少水土保持措施,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越來越薄,巖石裸露,生態與經濟雙敗。
(7)火山灰土
代碼:G22。
火山灰土又稱“暗色土”,指晚近火山活動地區火山灰母質上發育的各種土壤。
分布地區:主要分布于世界近火山活動較頻繁的地區。我國僅有零星分布。
主要特征:成土年齡較輕、發育程度低者,仍保留火山灰原來的特征,剖面分化微弱;發育程度較深者,已有明顯的剖面分化,土色暗灰,肥力頗高。這種土壤孔隙度高,質地較粗,易受侵蝕;粘土礦物以水鉛英石為主,對磷有固定作用。
(8)紫色土
代碼:G23。
紫色土是發育于亞熱帶地區石灰性紫色砂頁巖母質土壤。
分布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亞熱帶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主。
主要特征: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紫色土土層淺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過1米者甚少 。一般含碳酸鈣 ,呈中性或微堿性反應。有機質含量低,磷、鉀豐富。
(9)磷質石灰土
代碼:G24。
磷質石灰土又稱“鳥糞土”,是熱帶地區發育的一種富含磷素的石灰性土壤。
分布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南海諸島。露出水面的珊瑚礁島、灘,在植物生長和鳥類活動下,逐漸發育成土壤。
主要特征:由三個基本層次構成,表層為磷質鳥糞層,鳥糞和植物殘落物聚積,厚約10―20厘米,黑色至暗棕色,粒狀或核塊狀結構,疏松;以下為磷礦層,厚約20―30厘米,暗棕色,磷酸鹽固結成硬磐,構造面上多棕色膠膜,構造體內夾含白色細砂或貝殼細砂;再下為白色珊瑚細砂或珊瑚灰巖的母質層。有機質、氮、磷、鈣含量極高。
(10)粗骨土
代碼:G25。
粗骨土是一類生產性能不良的土壤,一般不宜農用。
分布地區:分布于全國各地。
主要特征:粗骨土土層較石質土厚,表土層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質地礫質性強,結構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
(11)石質土
代碼:G26。
石質土是由于經常遭受侵蝕致使不能發育成深厚的土層。
分布地區:在山區普遍存在,與裸露的基巖交叉分布。
主要特征:石質山地的薄層土壤,石質土剖面厚度不超過20~25cm,下部即為連續堅硬的基巖。石質土不宜開墾,一般為荒地,或封山育林育草,或為自然保護區。
例題: ()又稱“鳥糞土”。
A.紫色土
B.石質土
C.粗骨土
D.磷質石灰土
答案: D
解析:磷質石灰土又稱“鳥糞土”,是熱帶地區發育的一種富含磷素的石灰性土壤。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半水成土綱土壤
半水成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四個方面土類。
(1)草甸土
代碼:H11。
草甸土是發育于地勢低平、受地下水或潛水的直接浸潤并生長草甸植物的土壤。屬半水成土。
分布地區:分布在世界各地平原地區。中國南方草甸土由于長期耕種,大部分已發展成水稻土和其他耕種類型土壤;北方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及其河沿地區。草甸土的形成有潴育過程和腐殖質積累過程。
主要特征:有機質含量較高,腐殖質層較厚,土壤團粒結構較好,水分較充分。草甸土有腐殖質層、腐殖質過渡層和潛育層。
(2)潮土
代碼:H21。
潮土屬于河流沉積物受地下水運動和耕作活動影響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現象而得名。屬半水成土。潮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類旱耕地,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55%,僅次于水稻土。
分布地區:分布范圍廣,地形平坦開闊,水熱資源充足,是我國糧、棉、油及一些名特優產品的重要產區。
主要特征: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多數國家稱此類土壤為沖積土或草甸土。形成 潮土的形成過程主要受3種因素的影響:①沉積物。②地下水。③耕作。
(3)砂姜黑土
代碼:H22。
砂姜黑土是在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條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質、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種半水成土壤。
分布地區: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周圍的山麓平原洼地、南陽盆地及太行山山麓平原的部分地區,為我國北方暖溫帶半濕潤區的一種非地帶性的半水成土壤。
主要特征:黑土層質地粘重,黑土層粘土礦物多以蒙脫石為主,水云母次之。砂姜黑土多呈中性一微堿性反應。(4)林灌草甸土
代碼:H23。
分布地區:林灌草甸土主要分布地貌區域為河間沖積平原、河岸階地。
主要特征:林灌草甸土壤發育特征與一般草甸土相似,殘留凋落物少,腐殖質表土層薄,土體鹽分含量低。在發育中期,隨著林灌生長繁茂,林冠郁閉度增大,林下草類逐漸減少。風化成土作用弱,剖面分異不明顯。土壤堿性強,碳酸鈣含量高,石膏含量低。土壤養分的區域變化大。
例題:砂姜黑土屬于()。
A.淋溶土綱
B.干旱土綱
C.半水成土綱
D.水成土綱
答案:C
解析:半水成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四個方面土類。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水成土綱土壤
水成土綱土壤主要包括沼澤土、泥炭土兩個方面土類。
(1)沼澤土
代碼:J11。
沼澤土屬于發育于長期積水并生長喜濕植物的低洼地土壤。
分布地區:沼澤土分布,以寒帶森林苔原和溫帶森林草原地區較集中。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山地,以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較集中。
主要特征:其表層積聚大量分解程度低的有機質或泥炭,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底層有低價鐵、錳存在。
(2)泥炭土
代碼:J21。
分布地區: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層的潛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濕地區的低洼地。
主要特征:泥炭土的土層可分草根層、泥炭層、腐泥層和潛育層。地表可有厚20-30cm的草根層,草根層下為泥炭層和礦質潛育層,有時泥炭層下還有腐殖質過渡層。
例題:泥炭土的土層可分 ()。
A.草根層
B.沙漿層
C.泥炭層
D.腐泥層
E.潛育層
答案:ACDE
解析:泥炭土的土層可分草根層、泥炭層、腐泥層和潛育層。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鹽堿土綱土壤
鹽堿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甸鹽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漠境鹽土、寒原鹽土 、堿土6個方面土類。
(1)草甸鹽土
代碼:K11。
草甸鹽土又稱“普通鹽土”。由各種類型的草甸土逐漸演變而成。
分布地區:主要分布于河流沖積平原,如黃淮海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銀川平原等。
主要特征:土壤積鹽狀況各地差異很大,愈干旱積鹽愈重,積鹽層或鹽殼愈厚。表層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積累,底土有明顯的銹色斑紋。
(2)濱海鹽土
代碼:K12。
濱海鹽土由沿海地區的鹽漬淤泥發育而成的土壤。
分布地區:分布于濱海平原。
主要特征:①土壤表層積鹽重,心土、底土含鹽量亦高。②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很高,且距海愈近,礦化度愈高。③鹽分組成以氯化鈉為主,氯離子占陰子總量的80―90%。
(3)酸性硫酸鹽土
代碼:K13。
分布地區:分布于熱帶與亞熱帶海濱地帶。
主要特征:因生長能聚硫的紅樹林植被,在植物殘體分解后,使土壤富含硫化物,再經氧化成強酸性,故稱酸性硫酸鹽土。
(4)漠境鹽土
代碼:K14。
漠境鹽土是漠境地區由于氣候干旱,淋洗微弱而形成的積鹽土壤。
分布地區:漠境鹽土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區洪積扇前沿及河流泛濫平原。
主要特征:漠境鹽土分布地區氣候異常干旱,少雨多風蒸發強烈。其特點是鹽分在剖面不同深度累積,因而和鹽土、濱海鹽土有明顯差別。漠境鹽土除含大量的可溶性鹽外,還含有大量的堿土金屬碳酸鹽和石膏。
(5)寒原鹽土
代碼:K15。
寒原鹽土是指在高原溫帶、亞寒帶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特定的地質、地貌和水文條件 影響下形成的一類鹽土。
分布地區:寒原鹽土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的羌塘高原和藏南寬谷湖盆區、河流沿岸及局部洼地,以西藏的那曲、阿里及日喀則等地為多,總面積1025.1萬畝。
主要特征:寒原鹽土的鹽分主要來自湖水,寒原鹽土發育于湖積物上。母質為湖積物及各種母巖風化物。寒原鹽土的鹽分表聚性強,鹽結皮或鹽結殼中鹽分含量高,鹽分組成較為復雜。寒原鹽土的質地較粘。寒原鹽土的植被稀疏,土壤腐殖質積累少,土壤氮素含量相應為低。
(6)堿土
代碼:K20。
堿土是土壤膠體中含交換性鈉較多(堿化度達15%或20%)的土壤,也是鹽堿土中面積很小的類型。
分布地區:中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多以斑塊狀零星分布于鹽土中間。
主要特征:呈強堿性反應(pH8.5~11);膠體高度分散,干時收縮堅硬板結,濕時膨脹泥濘;結構性差 ,通透性不良;含鹽量不高。
例題:寒原鹽土屬于()。
A 高山土綱
B 鹽堿土綱
C 半水成土綱
D 水成土綱
答案:B
解析:鹽堿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甸鹽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漠境鹽土、寒原鹽土 、堿土6個方面土類。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高山土綱土壤
高山土綱土壤主要包括草氈土、寒鈣土、冷鈣土、寒漠土、冷漠土、寒凍土6個方面土類。
(1)草氈土
代碼:M11。
草氈土原名高山草甸土,是發育于4700―5300m處高寒草甸植被下具強度生草腐殖質累積與弱度氧化還原特征的高山土壤。
分布地區: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在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脈。
主要特征:剖面由草皮層、腐殖質層、過渡層和母質層組成。土層薄,土壤凍結期長,通氣不良,土壤呈中性反應,(2)寒鈣土
代碼:M21。
原名高山草原土與莎嘎土,是在高寒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弱腐殖化和積鈣的土壤。寒鈣土是高山土壤系列中分布面積最大,且有現實利用價值的土類。
分布地區:分布于西藏、新疆等高寒草原地區。
主要特征:寒鈣土有明顯的腐殖質積累。寒鈣土鈣積過程明顯,碳酸鈣含量因成土母質而異,一般在表層含量較低,向下有所增高,有的剖面以中部(鈣積層)含量最高。
(3)冷鈣土
代碼:M22。
分布地區:冷鈣土是青藏高原又一重要的牧用土壤資源。冷鈣土區的溫度條件優于寒鈣土,大多可作冷季牧場,在有灌溉條件的河谷平原,尚可建立人工草場和飼草基地。
主要特征:冷鈣土具有一定強度的腐殖質積累過程。 在西藏局部河谷區有灌溉條件的冷鈣土已開墾為農田,種植青稞等耐寒作物。冷鈣土區的光溫條件較好,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缺水,風蝕和鼠蟲危害嚴重,保水肥力弱,土壤氮、磷養分缺乏。
(4)寒漠土
代碼:M31。
寒漠土是高山特有的冰磧地衣和流石灘植被下發育的土壤。
分布地區:在中國,寒漠土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新疆等高山現代冰緣地區,海拔5200―5600米。
主要特征:寒漠土所在地形多為分水嶺、古冰斗和古冰磧平臺。脫離冰川影響最晚,成土年齡最短,生物作用和化學風化過程都很微弱,寒凍風化作用強烈,巖流、石海、倒石堆十分發達,土壤石質化,土粒常填充于石縫,故不能形成連片土被。土層極薄,剖面分化不明顯。土表常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凍結殼,或繩紋狀融凍泥流痕跡。表層呈暗灰棕色,土壤呈中性至堿性反應。(5)冷漠土
代碼:M32。
冷漠土是亞高山干寒條件下形成的土壤,曾稱為亞高山漠土。
分布地區:分布于西藏境內的喀喇昆侖山以南和阿拉依山、岡底斯山以北的札達、日土縣海拔4500米以下的湖盆、河谷及其四周山地的中下部。
主要特征:多種巖石的殘積、坡積物、洪積物、湖積物和沖積物。冷漠土腐殖質積累作用微弱,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地表有孔狀結皮,系雨后表土迅速變干時土粒凝聚的結果。淋溶風化作用更弱,表層或結皮層的碳酸鈣含量低于下層,冷漠土土體淺薄,一般厚度只有50厘米。剖面發育差,層次分異不明顯。普遍富含礫石,礫冪出現普遍。
(6)寒凍土
代碼:M41。
寒凍土是高山冰緣地帶具寒凍風化與弱生物積累的原始土壤。寒凍土的生態環境惡劣,無交通條件,人跡罕見,土壤理化性質和營養條件差,是肥力最低的高山土壤之一,無農牧業利用價值。
分布地區:從分布區東南向西北漸次減少,多呈固態水降落;一年中冰雪覆蓋時間長達5-10個月。寒凍土所處地形為高山峰脊、古冰斗、冰堿堤、冰磧臺地和流石灘等。
主要特征:分布于高山區的冰雪線以下,土體含礫高,無明顯剖面分化,表層有機質含量<1%。分布于海拔5200-8000m之間,上接冰川雪被,下接草氈土,是分布位置最高的土壤類型。具有寒凍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和生物積累微弱的原始成土作用特點。層淺薄,地表多巖冪,土體含大量碎石。
例題: ()原名高山草甸土,是發育于4700―5300m處高寒草甸植被下具強度生草腐殖質累積與弱度氧化還原特征的高山土壤。
A.草氈土
B.寒凍土
C.寒鈣土
D.寒漠土
答案:A
解析:草氈土原名高山草甸土,是發育于4700―5300m處高寒草甸植被下具強度生草腐殖質累積與弱度氧化還原特征的高山土壤。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土地估價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匯總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6)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5)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4)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3)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2)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1)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10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9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8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