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


門靜脈高壓癥病人出現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是嚴重威脅病人生命的合并癥,預后不良。肝硬化病人一旦發生門靜脈高壓癥常提示病變進入晚期。
1.分流手術
(1)脾腎靜脈分流術:脾切除后,將脾靜脈斷端和左腎靜脈的側面作吻合;
(2)門腔靜脈分流術包括門腔靜脈人工血管搭橋分流術:將門靜脈直接同下腔靜脈進行側側或端側或搭橋“H”型吻合;
(3)脾腔靜脈分流術:脾切除后,將脾靜脈斷端和下腔靜脈的側面作吻合;
(4)腸系膜上、下腔靜脈分流術:將髂總靜脈分叉上方的下腔靜脈斷端吻合到腸系膜上靜脈的側面。還有人將下腔靜脈直接同腸系膜上靜脈進行側側吻合,或用自體靜脈(切取一段右側頸內靜脈)移植、吻合于下腔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之間,即所謂“橋式”或“H”吻合術。
經頸內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S),是采用介入放射方法,經頸內靜脈插入穿刺導管,通過肝右靜脈,在肝實質內穿刺門靜脈右支或左支,建立門體通道后,放置6cm左右長的或擴張性血管內支撐,防止肝組織的回縮,以保持肝內門體分流通暢;分流口徑一般達8~10mm。此方法雖能顯著降低門靜脈壓力,控制出血,對腹水的消失有較好效果,但遠期通暢性較差,適應于肝功能較差的病人,或行斷流術、分流術等治療失敗者。TIPSS雖然維持了門靜脈進肝血流,但仍不能避免肝性腦病的發生。此外,如何改進內支撐的結構,保持肝內門體分流通道的長期開放,不使發生阻塞,仍需進一步研究。
2.斷流手術
方式很多,其中以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最為有效。賁門周圍血管可分成4組:
(1)冠狀靜脈:包括胃支、食管支以及高位食管支。胃支較細,沿著胃小彎行走,伴行著胃右動脈。食管支較粗,伴行著胃左動脈,在腹膜后注入脾靜脈;其另一端在賁門下方和胃支匯合而進入胃底和食管下段。高位食管支源自冠狀靜脈食管支的凸起部,距賁門右側3~4cm處,沿食管下段右后側向上行走,于賁門上方3~4cm或更高處進入食管肌層。特別需要提出的,有時還出現“異位高位食管支”,它與高位食管支同時存在,起源于冠狀靜脈主干,也可直接起源于門靜脈主干,距賁門右側更遠,在賁門以上5cm或更高處才進入食管肌層;
(2)胃短靜脈:一般為3~4支,伴行著胃短動脈,分布于胃底的前后壁,注入脾靜脈;
(3)胃后靜脈:起始于胃底后壁,伴著同名動脈下行,注入脾靜脈;
(4)左膈下靜脈:可單支或分支進入胃底或食管下段左側肌層。
門靜脈高壓癥時,上述靜脈都顯著擴張,高位食管支的直徑常達0.6~1.0cm。徹底切斷上述靜脈,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時存在的異位高位食管支,同時結扎切斷與靜脈伴行的同名動脈,才能徹底阻斷門奇靜脈間的反常血流。
小編推薦:2012內科主治醫師內科學循環系統疾病沖刺試題及答案匯總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