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物流師考試第六章企業物流管理(了解)


熟悉
一.企業物流發展階段
1、分割的物流功能階段;
2、物流功能集合階段;
3、集合功能的組織化階段;
4、過程集合階段;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5、透明化的虛擬組織階段。
二.ABC分析法的操作步驟根據事物在技術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
1、按一定標準,如儲備占用資金的多少,將庫存物資順序排列,計算出每種物資資金占全部庫存物資的比率,并依次逐項進行累積,相應的求出累積項數占總項數的百分比;
2、將全部庫存物資分為A、B、C三類,A類物資項數約為10%左右,所占資金約為70%左右;C類物資項數約為70%左右,所占資金約為10%左右;其余為B類物資,其項數與所占資金均為20%左右;
3、再繪ABC分析圖,以累積品種百分數為橫坐標,累計占用資金百分比為縱坐標,按ABC分析列示的對應關系,在坐標圖上取點,并連接各點成曲線,即匯成ABC分析圖。
三.供應商管理的一般步驟選擇的步驟:
1、成立供應商評估和選擇小組;
2、確定全部的供應商名單;
3、列出評估指標并確定權重;
4、逐項評估每個供應商的履行能力;
5、綜合評分并確定供應商。傳統供應商管理 現代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數量 多數 少數
供應商關系 短期、買賣關系 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企業與供應商的溝通 僅限于采購部與供應商銷售部之間 雙方多個部門的溝通
信息交流 僅限于訂貨收獲信息 多項信息共享
價格談判 盡可能低的價格 互惠的價格、雙贏
供應商選擇 憑采購員經驗 完善的程序
供應商對企業的支持 無 提出建議
企業對供應商的支持 無 技術支持
四.生產物流管理的定義和重要性獲得并使用所有生產成品所需要的物料的活動,這種活動包括采購、庫存控制、物料搬運和接收等。
通過生產物流管理工作,能夠按照企業生產、銷售和科研的需要,制定生產物料供應的目標和實現方案,指導整個生產物流活動;能夠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正確處理生產物料供需的矛盾,保證生產順利進行;能夠降低企業產品成本,使企業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生產物流管理的目標:協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從整個企業的角度控制生產活動中的物流,做到供應好、周轉好、消耗低、費用省,取得好的經濟效益,以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五.生產控制的內容對生產活動實施控制,主要是運用控制論中的負反饋控制尋的性原理和前饋控制的預防性原理。
1、進度控制;2、物流控制;3、質量控制;4、成本控制;5、資金控制六.共同配送的概念共同配送是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其實施的主體可以是作為物流需求方的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也可以是作為物流服務供應方的運輸企業和倉庫企業。
配送共同化的本質是通過作業活動的規模化降低作業成本,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
七.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物流技術1、自動分揀系統;2、自動化立體倉庫;3、計算機智能化技術了解
一.供應商的評價指標1、技術水平;2、產品質量;3、供應能力;4、價格;5、地理位置;6、可靠性;7、售后服務;8、提前期;9、交貨準確率;10、快速響應能力。
二.對不同種類的供應商,采取的不同策略對于制造業企業,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購最為頻繁,對這類供應商的日常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對于設備類物品:選擇能提供優良服務的供應商尤為重要
辦公用品采購:盡可能選擇少數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的關系,并獲得批量優惠,以節約企業管理費用;
關于物流服務采購,需要做大量的溝通與協調工作。
三.傳統生產物流管理與現代生產物流管理的差異生產物流管理的發展趨勢:
1、從專業部門管理發展到全面綜合管理;
2、從單純的生產物流儲備發展到生產物流JIT管理;
3、從手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化、自動化;
4、從簡單的生產物流預測發展到科學的MRP系統。生產物流管理中的預測主要有:需求預測、供給預測、價格預測
傳統生產物流與現代生產物流區別
傳統 現代
市場 賣方市場市場競爭少 買方市場,競爭激烈
產品 產品類別少,生產周期長,技術含量低 產品類別多,生產周期短,技術含量高生產 滿負荷大批量生產、柔性小,提前期長,自制件為主 滿負荷,小批量生產,柔性大,提前期短,外協件較多服務水平 高服務水平、高庫存、運輸慢、物流流程緩慢 高服務水平、少庫存、運輸快、物流流程快捷信息技術 人工數據處理 電子數據處理,無紙化工廠
企業戰略 面向生產 面向市場
四.企業中運用的不同控制方式及其各控制方式的控制要點生產控制方式:
1、事前控制,是利用前饋信息實施控制,重點放在事前的計劃與決策上,
要點:
A、對擾動因素的預測作為控制的依據;
B、對生產系統的未來行為有充分的認識;
C、依據前饋信息制定計劃和控制方案。
2、事中控制,是利用反饋信息實施控制的,
要點:
A、以計劃執行過程中獲取的信息為依據;
B、要有完整準確的統計資料和完備的現場活動信息;
C、要有高效的信息處理系統;
D、決策迅速,執行有力,保證及時控制。
3、事后控制,是利用反饋信息實施控制的,控制的重點是今后的生產活動,
要點是:
A、以計劃執行后的信息為主要依據;
B、要有完整的統計資料;
C、要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干擾情況;
D、計劃執行情況分析要客觀,控制措施要可行,確保下一輪計劃執行的質量。
五.共同配送的類型
1、按業務范圍:運輸部分共同化、運輸與中心內作業的共同化;
2、按主導企業分類:廠家等供貨方主導、零售等配送對象企業主導、物流企業主導;
3、按運營主體分類:供貨方中的一家企業運營、供貨方通過建立協作組織來運營、由采購方運營、由物流企業運營;
4、按目的分類:以提高運輸效率為主要目的、提高運輸效率和配送中心內的作業效率、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共同配送的基本形態:集貨配送 共同型、共同配送型、線路集貨共同型、供貨代理型。
更多信息請訪問:物流師頻道 物流師考試論壇 物流師考試模擬考場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