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級護師考試外科護理:體外循環圍手術期護理


點擊進入:2013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已確定:5月18、19、25、26日
1.術前護理、除一般外科手術前護理外,心臟手術病人還需要以下護理:
(1)心理護理:心臟手術復雜,危險性大,并發癥多;病人除長期受疾病的折磨,還需承受來自家庭、社會、經濟上等多方面的壓力。護理人員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心理特點加以心理疏導:①鼓勵病人敘述恐懼、緊張的心理感受;②促使其與手術成功的病人交談,聽取他人的親身體驗,以增加對手術的信心;③帶病人參觀術后監護室,了解各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在使用時所發出的聲音,以便減輕其術后焦慮。
(2)預防和控制感染:口腔黏膜、皮膚以及呼吸道感染是導致心血管病人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潛在因素。術前應:①指導病人戒煙;②冬季保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感染;③注意口腔、皮膚衛生,避免黏膜和皮膚破損,積極治療感染病灶。
(3)飲食與營養支持:術前鼓勵病人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和豐富的維生素,以增強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力。冠心病人應進食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心功能欠佳者,限制鈉鹽攝入;進食較少者,可經靜脈補充營養素和液體;心源性惡病質者,術前可給予白蛋白、新鮮血漿、全血等,以糾正低蛋白血癥和貧血。
(4)控制病情,預防并發癥:①冠心病或主動脈瘤病人術前應臥床休息,嚴密觀察其胸痛情況,判斷疼痛性質,遵醫囑使用硝酸甘油等藥物。冠心病病人術前 3~5日停服抗凝劑、洋地黃、奎尼丁、利尿劑等藥物,給予口服氯化鉀,以防止術中出血不止,或發生洋地黃毒性反應以及心律失常。②對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者,應采取措施,控制血壓、血脂或血糖。③嚴重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病人術前1周間斷吸氧,注意休息,防止腹瀉、感冒等引起的脫水,警惕缺氧性暈厥發作。④避免術前頭顱外傷,因顱腦外傷易引起體外循環時顱內出血。
(5)作好心導管及造影等特殊檢查時的護理:嚴密觀察檢查過程中病人傷口出血情況以及血壓、心率、心律、神志等各種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檢查后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導管拔除后穿刺部位需按壓止血15~30分鐘,沙袋壓迫24小時,并觀察肢體膚色,預防血栓形成。
(6)常規準備:術前1日進一步完善各種檢查,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如備皮、交叉配血、藥物過敏試驗,并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表面積等。
2.術后護理:除一般外科術后護理常規措施外,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1)呼吸系統的護理:為改善氧合,減少呼吸作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促進心功能恢復,心臟術后病人常規采用機械通氣,支持呼吸功能。
1)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定時測量暴露段氣管插管長度,防止氣管插管脫出或移位。
2)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淺,每15~30分鐘聽診呼吸音1次并記錄。
3)呼吸功能監測及護理:密切觀察病人有無發紺、鼻翼扇動、點頭狀或張口呼吸及神志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注意觀察呼吸機是否與病人呼吸同步,隨時監測動脈血氣分析,根據其結果,調整呼吸機的參數,一般調節潮氣量為10~15ml/kg體重,氧濃度為50%,呼吸頻率11次/分。
4)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并發癥: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預防肺不張。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者,于氣管內滴入糜蛋白酶稀釋液后再行吸痰。吸痰前應將氧濃度調大至70%以上。吸痰動作輕柔敏捷,避免損傷呼吸道黏膜,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以防機體缺氧;若心電圖異常,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時應立即停止吸痰。
5)氣管導管氣囊每4~6小時放氣1次,防止呼吸道黏膜因長時間壓迫、缺血而糜爛、出血。
6)拔除氣管插管后,應予超聲霧化或氧氣霧化吸入,以減輕喉頭水腫、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預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導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2)循環系統的護理:
1)血壓監測:動脈測壓所測得的壓力比袖帶式間接測壓更為精確,而且可以連續觀察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壓的數值。動脈測壓部位常經橈動脈插管測壓。動脈測壓時應: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②測壓前調試好零點;③在測壓、取血或調試零點等操作過程中,嚴防空氣進入而造成氣栓;④定時觀察動脈穿刺部位有無腫脹、出血,導管有無脫落,遠端皮膚的顏色、溫度等;⑤拔管后壓迫局部,防止出血。
2)心功能監測:術后48小時內連續監測記錄生命體征,每15分鐘1次,平穩后改為每30分鐘1次;觀察左房壓、右房壓、肺動脈和肺動脈嵌壓,為術后維持和恢復正常的血流動力學提供客觀依據。在測定以上各種壓力時應:①嚴格無菌操作;②保持管道通暢;③測壓前調試好各零點;④預防導管折斷或導管接頭脫落、出血;⑤咳嗽、嘔吐、躁動、抽搐及用力時均影響各壓力水平,應在安靜10~15分鐘后再行測定;⑥拔管后局部壓迫止血,并監測心律、心率變化。
3)體溫監測:術后體溫低于35℃時應保暖復溫;體溫逐漸回升至常溫時,及時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體溫反跳。若體溫升至39℃以上,可能是致熱原或多肽物質引起的反應。高熱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若術后體溫升至38℃,應立即采取降溫措施,如使用冰枕、冰敷或酒精擦浴;若高達39℃以上,應通知醫生予以藥物降溫,如給予阿司匹林O.5~1g加冰鹽水50~100ml作保留灌腸,或冰鹽水加甘露醇灌腸。
4)膚色、皮溫的觀察:密切觀察病人皮膚的顏色、溫度、濕度、動脈搏動,以及唇、甲床、毛細血管和靜脈充盈情況。若指(趾)甲床由蒼白變得紅潤,說明組織灌注良好;出現發紺,無論是中央型或周圍型均表示灌注不佳、氧合不全或兩者兼有。一旦發現病人有發紺,協同醫師尋找病因、及早處理。
(3)心包、縱隔引流管的護理:①保持引流管通暢,每隔15~30分鐘擠壓1次。②每小時記錄引流量、色與性質的變化。③術后3~4小時內,若10歲以下的小兒血性引流量>50ml/h,成人>100ml/h,引流液呈鮮紅色;有較多血凝塊,伴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躁動、出冷汗等低血容量的表現,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④密切觀察病情,注意有無心包壓塞征象,一旦確定有心包壓塞、心包或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均應立即作好進手術室開胸止血的準備。
(4)體位、活動與功能鍛煉:麻醉未醒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麻醉清醒后,生命體征平穩者可采用半坐臥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5)腎功能監護:①術后留置導尿管,每小時測1次尿量,每4小時測尿pH值及比重;②維持尿量1ml/(kg?h),注意尿色的改變,有無血紅蛋白尿等;③發生血紅蛋白尿,應予高滲性利尿或靜脈滴注4%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沉積于腎小管導致腎功能損害;④尿量減少時,及時找出原因,對癥處理;⑤疑為腎衰竭者,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檢查,嚴格記錄出入水量,限制水和電解質攝入;控制高鉀食物攝入,如橘子、香蕉、紅棗等;⑥停止使用腎毒性藥物,若證實為急性腎衰竭,應考慮做人工腎或透析治療。透析治療的病人按透析治療護理常規護理。
根據病人心功能情況制定活動計劃。一般術后第1天,鼓勵病人坐起,在床上活動;術后2~3日,可下床活動,拔除各引流管后可增加下床活動次數及活動量。大隱靜脈-冠狀動脈旁路術后2小時即可開始被動活動,抬高雙下肢5~10次,行患側下肢、腳掌、趾功能鍛煉。
(6)神經系統的監護:術后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運動及感覺有無異常。①對呼喚有反應且能遵醫囑做面部動作或活動肢體者,一般認為無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②神志不清、煩躁者應考慮腦損害,可因腦血栓、氣栓、腦血腫或硬膜外血腫,也可因腦缺氧引起。若出現定位體征應通知醫師,同時做好開顱手術的一切準備。
(7)并發癥的觀察、預防與護理:常見并發癥有: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心排綜合征、急性腎衰竭、感染、腦功能障礙。根據病人情況,積極治療與處理并發癥。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8)出院健康指導:
1)消化道護理:合理調配飲食,指導病人養成規律排便習慣,以防便秘。
2)活動與休息:根據心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術后1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避免外傷等意外情況的發生。
3)自我監測癥狀:①有無氣促、發紺、呼吸困難、胸痛、水腫、尿量減少;②冠心病病人應定時檢查血壓、血糖、血脂;③注意體溫變化,如高熱或持續低熱;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系統感染,避免在濕熱或寒冷的地方活動以免增加心臟負擔。若發生以上異常癥狀,立即就醫。
4)藥物指導:①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強心類藥物;②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定期測定凝血酶原時間,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藥物劑量;若需作其他外科手術,應暫??鼓幬?除非病人有大出血危險,一般不用維生素K;不使用阿司匹林類解熱鎮痛藥;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若有異常及時就醫。
5)加強功能鍛煉,定期復查。
(9)心理護理:各項操作要敏捷熟練,以獲得病人的信任感;關心體貼病人,做好生活護理;通過語言與非語言的交流,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及預后,指導病人積極配合。
編輯推薦:2013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查看更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頻道 初級護師在線???/FONT> 護理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大綱各科目匯總2019-12-20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键c:腦血栓急性期的治療原則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精華輔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護理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要考點:新生兒評分具體標準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精華輔導:燒傷病人的護理措施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點輔導:股靜脈注射操作方法詳解2019-02-06
- 2019中級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壓瘡發生的原因2019-02-05
- 2019年主管護師考試考點復習:小兒洋地黃中毒2019-02-05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急性肺炎護理要點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