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資料:鐵的代謝


點擊進入:2013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時間:5月18、19、25、26日
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原料,正常成人體內含鐵量為3-5克,隨年齡、性別、體重等而略有差異。其中65%為血紅蛋白鐵,30%以鐵蛋白或含鐵血黃素的形式貯存于肝、脾、骨髓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隨時供應血紅蛋白的合成,其余5%為組織鐵,存在于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和細胞內多種酶中。在血漿中與轉鐵蛋白結合的鐵僅占0.12%左右,正常情況下這些不同形式的鐵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數值。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鐵源來自食物。多數食物(除脂肪、油類)中都含有少量鐵。含鐵量較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發菜、紫菜、木耳、香菇、動物肝、肉類、血、豆類等。谷類和大多數水果、蔬菜中含鐵量較低,乳含鐵量極低。
動物食物中的鐵約10-25%能被吸收,而植物中的鐵能被吸收者僅約1%。動物食物中肌紅蛋白或血紅蛋白中的血紅素可以完整的分子直接被腸道吸收,但大多數其他形式的的含鐵物質,例如植物中的鐵、必須先在胃及十二指腸內轉變成游離的二價鐵后方能被吸收。游離鹽酸對鐵的吸收并非必要,但酸性的胃液能防止鐵離子變成不溶于水的鐵復合物。維生素C和許多還原劑能使高鐵還原成亞鐵,游離的亞鐵比高鐵易被吸收。十二指腸及小腸上部對鐵的吸收率最高。鐵離子與腸粘膜細胞內的去鐵蛋白結合而被吸收。小腸對鐵的吸收速度有調節能力。當體內鐵的貯存消失時,紅細胞生成加速時以及某些病理狀態如血色病、肝硬化等,鐵的吸收量增多;反之,當體內鐵的貯存過多時(血色病例外),紅細胞生成減少時,或有感染、全身營養狀態不良以及胃酸缺乏等情況時,鐵的吸收減少。但當腸腔內鐵的濃度很高,如口服鐵鹽時,小腸會失去鐵的調節能力,結果大量鐵可通過彌散進入腸粘膜細胞。因此,誤服大劑量無機鐵鹽可以引起急性鐵中毒。
在腸粘膜細胞內的鐵與血漿轉鐵蛋白(一種β1球蛋白)結合后在血漿中被輸送至各組織,主要是骨髓內的幼紅細胞。能與血漿鐵相結合的β1球蛋白總量為總結合力。正常情況下轉鐵蛋白僅約1/3與鐵結合(即1/3飽和),稱為血漿鐵或血清鐵;其余2/3的運鐵蛋白尚未與鐵結合但有潛在的結合力者,稱為未飽和的鐵結合力。至于血清鐵飽和度是指總鐵結合力中血清鐵所占百分比(見表5-2-4)。
表5-2-4 各項鐵測定的正常值
項目 | 男性 | 女性 |
血清鐵(umol/L) | 9~29(50~160ug/dl) | 7~27(40~150ug/dl) |
總鐵結合力(umol/L) | 45~72(250~400ug/dl) | |
血清鐵飽和度 | 0.20~0.55(20~55%) |
注: 未飽和鐵結合力=總鐵結合力-血清鐵
血清鐵飽和度(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血清鐵含量)/(總鐵結合力)×100(%)
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鐵的喪失量極微,在正常成年男子每日一般不超過1mg,在有月經婦女中,平均每月約2mg,平時喪失或排泄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腸粘膜和皮膚脫落的細胞。婦主主要通過月經、妊娠和哺乳而喪失較多的鐵。據估計一次正常月經時所喪失的鐵平均約為17mg ,一次正常妊娠失鐵約700mg,平均每日喪失鐵2.5mg ,哺乳期每日經乳汁丟失鐵0.5~1mg。在病理情況下,失血是喪失鐵的主要原因。當發生血管內溶血時,大量鐵也可以含鐵血黃素或游離血紅蛋白的形式自尿排出體外。
查看更多:主治醫師考試頻道 內科主治在線???/FONT> 主治醫師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