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內科主治醫師輔導:酸堿平衡失調概述


酸堿平衡是機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液酸堿度通常以pH表示。pH是H加濃度([H加])的負對數。血漿pH值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HCO3)與[H2CO3]二者的比值, 正常成人血漿(HCO3)參考值為24mmol/L (24mEq/L),(H2CO3)為l.2mmOI/L(1.2mEql/L ),二者比值為20/l,按pH一pKaog(HCO3)H2CO3公式計算,血漿pH值為7. 4 (H加濃度為40nmol/L),正常范圍為7.36~7.44(H加濃度為44至36nmol/L)。若血漿(HCO3)/(H2CO3)比值<20/l, pH<7. 36,則表明有酸中毒;若比值>20/l,PH>7.44,則表明有堿中毒,這些情況稱為酸堿平衡失調,它是多種疾病和病理過程的繼發改變,可使病情加重,嚴重酸、堿中毒可導致病人死亡。
人體通過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過程每天可產生大量H加。H加的來源有①代謝終產物CO2加H2O等于H2CO3等于H加HCO3 CO2可經肺排出,故H2CO3,稱為揮發酸。H2CO3 解離所釋出的H加為呼吸性H加,其量頗大。動脈血CO2,分壓(PaCO2和[H2CO3]由呼吸功能來調節; ②由含硫氨基酸和含磷有機化合物(如核音酸、磷蛋白、磷脂等)分解生成的硫酸和磷酸,以及在糖、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代謝中不斷產生的一些有機酸如丙酮酸、乳酸、乙酞乙酸及B- 羥丁酸等,這些酸性代謝產物只能由腎排出,而不能變為氣體從肺排出,故稱為非揮發酸或固定酸。由它們釋出的H加稱為代謝性H加。正常人每天產生的代謝性H加約50~90mmoI/L,主要由血液緩沖作用和腎排酸保堿作用來平衡血漿中的代謝性 .在病理情況下,若出現代謝性H加或呼吸性H加的過量或不足,便可發生相應的代謝性抑或呼吸性酸中毒和堿中毒。
酸堿中毒根據原發改變是代謝性成分(HCO3)抑或呼吸性成分(PCO2)而分為代鋤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等四種類型,由于代謝障礙,固定酸過多,血漿中代謝性(H加)升高,使(HCO3)原發性減少稱為代謝性酸中毒。相反由于血漿代謝性(H加)減少,使血漿中(HCO3)原發性升高稱為代謝性堿中毒。當呼吸障礙,肺通氣量降低, CO2,排出減少時, PaCO2和血漿(H2CO3)原發性升高,這種因呼吸性(H加)升高所致的酸中毒稱為呼吸性酸中毒,相反,呼吸加強,換氣過度, CO2排出過多導致PaCO2和血漿(H2CO3)原發性降低,這種因呼吸性(H加)不足所致的堿中毒稱為呼吸性堿中毒。
根據機體代償程度不同,每一種酸、堿中毒又有完全代償和部分代償(即失代償)二種情況。當血漿中(HCO3 或(H2CO3)發生原發性改變時,由于機體的呼吸、血和腎等功能充分發揮了代償作用,使血漿中相對應的(H2CO3)或(HCO3)按正常比例發生繼發性改變,二者比值仍保持20/l, pH不變,則稱為完全代償性酸、堿中毒。若因嚴重酸、堿中毒,機體代償不足,或因酸、堿中毒發展急劇,腎等代償作用來不及發揮,所以當血漿(HCO3)或(H2co3)發生原發改變時,相對應的(H2CO3)或(HCO3)未能按20/1繼發變化,二者比值(20/1)或>20/1, pH<7.36或=7.44,則稱為失代 償性酸、堿中毒。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