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銅綠假單胞菌


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銅綠假單胞菌 $lesson$
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1、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為細長革蘭性桿菌,無芽孢,無莢膜。有1-3根鞭毛,運動活潑。
(2)培養特性:為專性需氧菌,生長溫度為25-42℃,最適溫度為35℃,在4℃不生長,此點可與熒光假單胞菌區別。
在普通瓊脂平板上,經18-24小時培養,可形成圓形大小不一,邊緣不整齊、扁平、隆起、光滑、濕潤的菌落。
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經18-24小時培養,可形扁平、濕潤、有特殊氣味的灰綠色或藍綠色菌落,菌落周圍有透明溶血環。
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經18-24小時培養,可形成微小無光澤半透明菌落,48小時菌落中心常呈棕綠色。在SS瓊脂培養基上可形成類似沙門菌的菌落。
在肉湯中經35℃18-24小時培養,液面可形成菌膜,細菌在深層發育不良,呈微渾濁或透明狀,菌液上層為藍綠色。
銅綠假單胞菌產生的主要色素包括:①綠膿素,為藍綠色,可溶于水和氯仿,無熒光性;②熒光素為綠色熒光素,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本菌產生綠膿素的菌株約75.5%,產生熒光素的菌株約89.9%。
(3)生化反應:氧化酶陽性,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產酸不產氣。本菌能利用枸櫞酸鹽,不產生吲哚,不產生H2S,能液化明膠,分解尿素,還原硝酸鹽并產生N2。
2、致病性
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見于燒傷或創傷后,亦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心內膜炎、肺炎,嚴重者引起敗血癥,死亡率甚高。
耐藥性:該菌具有多重耐藥。
3、微生物檢驗
(1)標本采集:根據病情可采集相應的臨床標本,如血液、腦脊液、胸水、腹水、尿液、膿液及分泌物等。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鏡檢:綠色膿汁,分泌物可直接涂片,腦脊液、胸水、腹水可直接或離心后取其沉淀物涂片,染色并鏡檢。
2)分離培養:血液及液體標本可先增菌后再接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膿液、分泌物、中斷尿等可直接接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分離培養。
3)初步鑒定:可依據菌落特征、色素、氣味等及涂片染色結果,氧化酶試驗初步鑒定。
最后鑒定:銅綠假單胞菌的最后鑒定仍主要依據生化反應特征,借此與其他假單胞菌相鑒別。對于不產生色素的銅綠假單胞菌如硝酸鹽還原試驗、明膠液化、精氨酸雙水解酶及0.2%硫酸銅營養瓊脂生長試驗均為陽性時,仍提示本菌的可能。
4、治療 最大劑量應用青霉素,頭孢他啶和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聯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