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基礎》輔導:控制職能復習資料(二)


二、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則
1、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則
(1)控制與計劃相適應
Ø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要保證實際工作符合計劃的安排和要求。
Ø 控制工作必須與計劃相適應,根據計劃的要求確定控制對象、明確控制內容、建立控制標準、了解控制信息、選用控制方法。
(2)控制與組織相適應
Ø 組織工作確定了組織中各部門、各職位的責權關系,控制工作必須與之相適應,將實施控制的責任和權力分配給組織結構中與之相應的部門和人員。
Ø 實施控制時,如果脫離組織結構中的責權關系,不僅會造成管理的混亂,還會產生不必要的人員矛盾,影響控制效果。
(3)控制要具有客觀性
控制工作要糾正實際中的偏差,
Ø 首先,必須如實準確地了解實際情況,客觀正確地判別偏差。
Ø 其次,必須根據偏差產生的原因,選取有針對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偏差加以糾正。
(4)控制要具有整體性
Ø 組織能否按計劃要求實現目標涉及組織的各個部門、工作的整個過程及組織的全體成員。
Ø 在控制工作中,只有把組織的活動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調動和協調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對工作的全過程進行監控,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5)控制要抓住關鍵點
Ø 控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握實際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這樣做,不僅管理人員的精力和時間不允許,同時還會提高控制成本、降低控制效率。
Ø 在實際控制中,管理人員往往采用把握關鍵點的方法實施控制。所謂關鍵點指的是對整個工作起重要、關鍵作用的因素和點位。
(6)控制要具有及時性
控制面對的是隨時變化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收集傳遞信息、不能及時判別偏差、不能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Ø 一方面,當實施控制時,情況已經變化,選用的方法不再適合實際,影響控制效果;
Ø 另一方面,由于時滯現象,還會出現來不及在工作完成之前糾正偏差、無法實現控制意圖的現象。
(7)控制要具有靈活性
Ø 控制面對的是復雜而多變的事物和具有不同需要、不同特點的組織成員。
Ø 進行控制時,必須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人員的具體特點,在把握關鍵、堅持原則的同時,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8)控制要具有經濟性
Ø 控制的經濟性要求必須對控制費用和控制收益進行比較。
Ø 控制工作需要支付時間、設備、資金等費用,只有當有利可圖時,才能實施控制。
Ø 如果控制費用與控制取得的收益相當,甚至超過控制取得的收益,控制就成為不經濟的控制、賠本的控制,這樣的控制是不能實施的。
(9)控制要具有前瞻性
控制的前瞻性:
Ø 一方面,要求在執行計劃之前,預先推測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采取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Ø 另一方面,當對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糾偏時,也要預見所選用的措施實施后,可能出現的情況,避免由于措施不當而造成解決舊問題、帶來新問題或舊問題沒有解決、又帶來新問題的局面。
(10)鼓勵自我控制
Ø 自我控制是控制的最好方法,它將上級對下級的控制轉為下級對自身的控制、將外在的控制轉為內在的控制、將被動控制轉為主動控制。
Ø 下級作為計劃的最終執行者能夠進行主動的自我控制,可以大大地提高控制的及時性和經濟性,也是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根本途徑。
Ø 高明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視和積極鼓勵下級的自我控制。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