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會計核算(3)
八、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
2、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
(1)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其他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此基礎上編制財務報表
(2)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3)性質和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出外
(4)財務報表的資產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一般不得相互抵銷
(5)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可比會計期間的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
3、財務會計報告的提供對象包括:本單位;投資者;債權人;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
4、財務會計報告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
5、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企業向有關各方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編制方法必須一致。
6、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總會計師簽名并蓋章。單位負責人是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責任主體,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
九、財產清查:
財產清查制度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實地盤點和對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進行清查核實的一種制度。
十、會計檔案管理的規定
1、會計檔案的界定
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匯總憑證和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日記賬、明細賬、輔助賬)、財務會計報告以及會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等會計核算專業材料;
各單位的預算、計劃、制度等文件材料屬于文書檔案,不屬于會計檔案。
2、會計檔案的保管
(1)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本單位會計部門保管一年;
(2)會計檔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須經“本單位負責人”批準,可以提供查閱或者復制;
(3)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第一天算起。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期限是25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需要永久保管。
3、會計檔案的銷毀程序
(1)應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提出銷毀意見,會同會計機構共同鑒定,報“單位負責人”批準;
(2)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單位的檔案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
(3)銷毀后,監銷人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名蓋章,并將監銷情況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4、不得銷毀的會計檔案
(1)保管期滿但尚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不得銷毀;
(2)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不得銷毀。
最新資訊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費用2019-01-02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決算監督2018-12-29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算法律制度2018-12-27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營業外收支2018-12-20
- 會計從業資格《電算化》知識點:單元格的引用2018-12-19
- 會計從業資格《電算化》知識點:數據透視表的插入2018-12-19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決算2018-12-18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所得稅2018-12-03
-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知識點:利潤分配2018-12-03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知識串講:預算組織程序2018-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