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基礎》領導職能復習資料(七)


四、激勵
1、激勵
(1) 激勵的含義
激勵是指通過發現或誘導需要、激發動機,調動下級的積極性,使其產生組織所期望的行為,進而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
Ø 需要是指個體缺乏某種東西的狀態。
Ø 動機是指個體滿足需要的內在驅動力或愿望。
2、人類行為模式
(1)過程
Ø 當人們的某種需要未能滿足時,就會在心理上出現不安和緊張,引發行為的動機;
Ø 動機使人們產生以滿足需要為目標的行為。如果行為的結果未能滿足需要,人們或者繼續努力、或者降低期望、或者變更要求選擇別的行為;
Ø 如果行為的結果滿足了需要、實現了目標 ,人們往往會受到鼓舞,產生滿足新的需要、實現新的目標的動機和行為。
(2)基本結論:
人的行為根源于需要,產生于動機,并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
(3)管理人員要想有效地激勵下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Ø 必須善于發現下級現有的需要,發掘下級潛在的需要,激發下級的工作動機;
Ø 必須將下級的行為結果反饋給下級,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鼓勵、調整和修正下級的行為。
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對于人類需要的研究產生了很多理論,其中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最為著名、影響最大。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1)五個層次的需要
① 生理需要:是人們為了生存,對食物、衣物、住房、異性等生理方面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是人們避免和擺脫失業、疾病、暴力的威脅及獲得經濟保障等安全方面的需要。
③ 社會需要:是人們希望社會交往并從中獲得友誼、忠誠、愛情和歸屬等的需要。
④ 尊重需要:是人們追求地位、名譽、威望,希望社會認可其能力和成就,能夠獨立自主地工作和生活等的需要。
⑤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們發揮自己的特性和潛能,實現自己心愿和理想的需要。
五個層次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層次較低,常表現為物質方面的需要;而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層次較高,常表現為精神方面的需要。
(2)五個需要層次的關系
Ø 五個層次的需要是同時存在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具有不同的需要結構。
Ø 五個層次的需要之間存在著依次遞升的關系。
Ø 在實際當中,人們的主導需要并非一定依次遞進。某些人可能只謀求低層次的需要,而有些人會為追求高層次的需要而放棄低層次的需要。
4、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的主要內容:
(1)“滿意”與“不滿意”不是一對矛盾
Ø “滿意” ――“沒有滿意”
Ø “不滿意” ――“ 沒有不滿意”
(2)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
Ø 激勵因素:與 “滿意”和 “沒有滿意”這對矛盾相關的是屬于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如:工作責任、挑戰性、工作成就等;
Ø 保健因素:與 “不滿意” 和 “沒有不滿意” 這對矛盾相關的是屬于工作環境方面的因素,如 :工資報酬、工作條件、人際關系等。
(3)兩類因素的作用
Ø 滿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們在工作中的意見和不滿情緒,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Ø 只有提供激勵因素,才能調動人們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