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企業眼熱中國公共采購7萬億市場


中國歐盟商會4月20日首次發布研究中國公共采購市場的調查報告,稱“中國目前整體公共采購市場的價值估計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約占中國GDP的20%,而參與這個市場競爭的歐盟企業面臨著很多非市場的重大挑戰”。
7000億?7萬億?3萬億?
中國官方的政府采購市場規模數據是7000億元人民幣,約為歐盟此次報告數據的1/10。
對此,這份名為《中國的公共采購:歐盟企業在中國參與公共采購合同競標的經驗》的報告稱,中國官方的統計僅涵蓋根據中國的《政府采購法》開展的、并由財政部監督的采購項目,忽略了基礎建設和國企的數據。在歐盟這份60頁的報告看來,三峽大壩、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中國高鐵網絡等工程,都是中國官方定義未能涵蓋、但根據經合組織(OECD)標準應列入統計的公共采購項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首席法律顧問、北京市遼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谷遼海20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公共采購市場是否有歐盟統計的7萬億元,目前還不能確定,但肯定不止7000億元。官方統計僅針對‘政府集中采購’,沒囊括國有企業和其他方式的公共采購”。
他估計,該市場價值至少有3萬億元。
在華歐盟企業眼紅巨大商機
中國實施政府采購,是近10年的事。相關的兩部主要法律《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分別于2000年和2003年生效。
中國法律規定的政府采購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財政性資金的購買行為――在采購管理范圍口徑上比國際管理范圍窄。
在西方國家,政府采購已有數百年歷史,采購范圍比中國寬泛,不僅包括政府預算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也包括鐵路、市政工程、電力、通訊、機場、停車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歐盟報告強調,中國這個“7萬億人民幣的市場”,是一個比韓國的國民經濟總額還要大的市場。但這個龐大且還在繼續增長的市場的監管框架卻比較“混亂”,使在華歐盟企業錯失了許多商機。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戴杰說:“據估算,由于重復的政策法規以及不盡如人意的政策執行,在華歐盟企業與價值1萬億美元的市場無緣。透明、一視同仁的監管方式至關重要。”
戴杰認為,在參與公共采購合同競標時,歐盟企業面臨一系列挑戰,如難以及時獲得新項目的準確信息和項目的具體評估標準、整體招投標過程缺乏透明度、授標流程不公平,以及申訴程序不夠明確等。
為“促進中國公共采購的法律框架建設”,歐盟報告建議:確保所有投標人在開標時都能平等獲取信息、確保招標評估流程公正透明、簡化相關法律框架。
中國歐盟商會公共采購工作組主席范克高夫說:“在交通、民用工程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歐盟企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要獲得這些經驗,中國就要向他們開放公共采購市場”,“目前只有在汽車行業,歐盟企業所占的公共采購市場份額還不錯”。
歐盟方面認為,改進后的法律法規也會加快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定》的步伐。
“歐盟感到不公平……實屬正常”
谷遼海律師認為,公共采購市場對任何國家都舉足輕重。中國過去對公共市場和私有市場的區分不太明確,很多歐洲企業都可參與中國的公共采購市場。近年來,中國對這一領域越來越了解,因此對民族企業和本土自主創新的保護有所加強。歐盟感到“待遇不公平”,有所不滿,實屬正常。
谷遼海律師表示,實際上,歐洲各國、美國、加拿大在這一領域也都相當重視本國企業。
他表示,即使加入WTO這一協定,中國納入國際管轄范圍的公共采購市場份額也只有10%,其余的90%還是要優先考慮本民族企業,“說到底,歐盟商會發布這一報告,還是為了保護歐盟企業,從在華歐企的利益出發。但對中國的公共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確有幫助”。
最新資訊
- 招標師備受重視之因素2018-10-26
- 2018招標師法律法規輔導;市場經濟的概念和特點2018-09-18
- 2018招標師法律法規輔導;按競爭方式劃分的市場2018-09-18
- 國家財政部令第87號: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2018-08-21
- 老師談:怎樣做一個完美的招標師從業者2018-08-03
- 述說注冊招標師具體做什么?2018-06-27
- 招標師和二級建造師哪個更難考?含金量?2018-06-12
- 招標師一些必須知道的常識2018-06-07
- 招標師如何寫招標方案?2018-06-04
- 如何正確對待招標師職業資格取消風波?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