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審計相關知識》復習材料:貨幣政策分析(4)


★ 考點四 貨幣政策工具(掌握) $lesson$
典型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
可供選擇的貨幣工具:利率政策、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指導。
(一)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 最常用的貨幣政策。
1、操作方式:
(1)在經濟過熱的時候,中央銀行通過金融市場賣出有價證券,回籠貨幣,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對經濟產生收縮的作用――緊縮性貨幣政策下,賣出債券
(2)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央銀行則通過金融市場買進有價證券,把貨幣投入市場,從而增加貨幣量,對經濟產生擴張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買入債券
2、優點:
(1)公開市場業務是按中央銀行的主觀意愿進行的,中央銀行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2)中央銀行能以這項政策影響商業銀行準備金情況;
(3)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驟也可以自主安排;
(4)公開市場操作可以逐日進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進行反方向操作。
3、缺點:對商業銀行強制影響力和對公眾預期影響力較弱。
4、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央行票據。
(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法定存款準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法定準備金率。
1. 相關概念:
基礎貨幣包括居民持有的現金、商業銀行自己保有的存款準備金及其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另一部分稱作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所創造的貨幣。
2 政策使用:
(1)在經濟過熱的時候,中央銀行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會增加,而用于放貸的資金相應減少,實際上就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從而對經濟產生收縮的作用――緊縮性貨幣政策下,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2)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央銀行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實際上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3.特點:由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到各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和利潤,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況下中央銀行并不經常使用。
更多資訊: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4月30日更新)2020-04-30
- 2019年審計師教材變化匯總(6.27更新完畢)2019-06-27
- 審計師行業動態:邢臺市審計局按需施教加強審計干部培訓2019-04-24
- 2019年審計師考試四個階段通關攻略2019-02-28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目標和職能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含義和內容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管理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非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及其分配管理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