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金融》:金融創新與發展(13)


(三)金融管制政策的效果
金融管制是指政府對金融業的利率、匯率、市場準入、經營范圍和資本流動等方面進行嚴格限制的行為。當金融管制政策的目標與市場激勵機制相容的時候,金融管制政策不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但與市場激勵機制相悖的時候,不僅達不到政策設計的初衷,而且會帶來種種副作用。
利率管制政策的主要目的,一是減低資金成本,以期鼓勵投資,促進經濟增長;二是限制銀行間的存貸款利率的競爭,以保護銀行的利潤,維持金融穩定。實踐中,除了前面介紹的副作用外,這兩個目的都難以實現。低利率導致過少的儲蓄與過多的貸款需求之間的矛盾,會使銀行或其信貸人員以非市場的方式間接提高貸款的價格,如要求借款人保持高額的低利率存款,甚至個人受賄,從而使企業承擔的利率實際并不低。或者由此在銀行體系之外產生大量的非正式金融機構,相反會以更高的利率來代替正規銀行的作用,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如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出現的儲蓄社、合作基金會、融資公司等,不用存款的方式籌措資金,因而不受利率管制的約束。中國中國臺灣及韓國則形成了龐大的地下資金市場,以非正規的手段吸收資金。另外,銀行之間的存款競爭也沒有削減,利率之外的非價格競爭方式,如饋贈禮品、給予回扣以及資金控制人的尋租行為等,都加大了銀行的資金成本。
三、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與金融約束論
(一)金融自由化
1.金融自由化的涵義
金融自由化(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是相對于實施金融管制而言的,即放松或取消對金融業在利率、匯率、市場準人、經營范圍、資本流動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將其完全交由市場去決定。
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
(1)金融自由化與經濟金融全球化關系密切
金融自由化并不是出自各國政府的意愿,而是來自經濟金融全球化要求市場交易自由化的壓力。隨著各國經濟金融聯系的增多,一種沖破各種制度障礙的動力越來越大。因此,金融國際化必然要帶動金融自由化。
(2)國際組織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推動力
發達國家的一些大的利益集團往往占有明顯的競爭比較優勢,金融自由化因此也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國際組織背后體現的是國家利益。發達國家或直接出面,或者由代表其意志的國際組織出面,推動其他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實行金融自由化。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貨幣基金給各國開出的“藥方”就是“緊縮+開放”,并將此作為獲得其貸款的條件。
(3)金融創新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因素
花樣翻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體系的面貌。使得傳統的金融監管手段效力遞減。管制是直接加于各金融機構之上的一種約束。金融創新成為各金融機構逃避政府管制的最佳選擇,它既可以躲過現有路障,又具有技術上的優勢。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