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物流基礎之十二:采購管理


價格
更為全面的價格概念應是由于材料的選用而給整個Logistics系統和生產體系帶來的總成本。例如,在消費品行業使用的軟塑包材,談論價格或比較不同供應商的材料時,應主要考慮:
* 材料的價格;
* 材料在包裝機上的損耗率;
* 材料允許包裝機提速且質量穩定的限度。因此,價格應是符合某種質量標準(Specification)的價格。
另外,談論價格也不應忽視其它的價格條件:
* 交貨地點,如出廠價,到收貨方倉庫價;
* 裝卸責任,如買方負責裝卸;
* 付款條件及貨幣,如貨到買方倉庫后30天付款,美元;
* 保險責任,如買方負責;
* 是否有批量折扣,如300噸以下,每噸3000元;超過300噸,每噸2900元。
服務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服務的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Logistics管理人員所發現,如供應商的售后培訓,疑難問題的解答,維修保養及零配件的替換和供應(對設備采購而言)。對于 Logistics人員,供應商的服務還體現在采購周期及其穩定性,即從下訂單到收貨的時間周期和其實現交貨期的比率。如前所述,這將直接影響到對原料正常庫存和安全庫存的設立,以及MRP的計劃結果。而供應商對上述能力的表現,也是其自身Logistics工作水平的體現。
更新的服務內容還包括供應商能否提供電子信息查詢(e-mail,WWW)、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商務(e-Commerce)的接入。
技術
經常能夠聽到采購管理人員的抱怨,認為他們對公司業務決策介入的越來越少。這在許多的企業中確實存在。對他們來說,材料選擇,供應商的確定,訂貨的多少都是由其它部門決定的。而他們自己卻成了“照單抓藥”的執行人。事實上,傳統的采購管理人員如果不盡快拓展視野,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這種“殘酷競爭”的事實會繼續進行下去。
從技術角度講,Logistics的采購管理人員應向采購工程師轉變。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技術標準和產品的配方。當一般的商業手段使材料的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后,若要想繼續獲得價格的突破,則必須從技術上入手(如圖24)。采購人員要充分掌握原材料技術標準中的主要參數的改變,對原料價格的影響。而一旦發現其中的改變,會帶來材料成本的降低,同時所產生的質量差異很小或對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沒有太大的影響,為什么不采用呢?事實上,提供給消費者多余的或他們并不需要的價值,是沒有意義的。這經常會體現在企業的國產化進程中。應該承認,本地的許多供應商原料的質量與國外的標準存在著差異,而改變這種差異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企業為了生存,必須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從產品配方入手,也是同樣的道理。分析產品成本中,各項原料所占的比例。對比例大的原材料,應不斷搜索可以替代的原料。這些工作,對價格敏感的采購管理人員比技術人員有優勢。他們可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這方面的信息。
* 要充分了解原料供應商所在行業的特點,如他們的生產工藝,所用原料及行情,他們的投資和生產規模等。采購管理人員應建立供應商成本分析和對比檔案。這為日后的價格談判,以及與伙伴關系的供應商共同挖掘成本潛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 IT行業的OEM概念(圖25)同樣適用于其它行業。如圖25,產品有A,B和C生產而成,而A又是由D和E生產而成。這里A僅是個半成品。如果有供應商能夠提供A或與之類似的材料,能夠滿足最終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且價格低于D+E或自行生產A的成本,則可以改變采購的結構。
風險
采購管理人員應定期評估系統的風險,特別是供應渠道的風險。主要的風險有:
* 供應商的風險;
* 初級原料價格上漲或緊缺;* 匯率的劇烈變動。針對這些風險,應采取的對策:
* 選擇供應商時,應進行資質調查,同時,平時要注意收集行業的信息;
* 盡可能地避免單一供應商,有可能的話,應有替代材料方案(這也是前面提出的要加強技術的開發);
* 開發本地供應商,減少直接進口原料的數量,對不可避免的大宗進口,采取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
〖采購管理的三個層次〗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交易管理,簡單購買(Transaction)

較初級的采購管理多為對各個交易的實施和監督。其特征為:
*圍繞著采購訂單(PO,Purchase Order);
*與供應商較容易的討價還價;
*僅重視諸如價格,付款條件,具體交貨日期等一般商務條件;
*被動地執行配方和技術標準。
采購管理(Procurement)
隨著對前期大量訂單的經驗總結和匯總以及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人員意識到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性;同時,根據自身的業務量分析(ABC法),整個Logistics系統的要求,合理分配自身的資源,開展多個項目管理。這個階段的特征為:

* 圍繞著一定時間段的采購合同,試圖與供應商建立長久的關系;
* 加強了對供應商其它條件的重視,如訂單采購周期(Lead Time)、送貨、經濟批量、最小訂單量和訂單完成率;
* 重視供應商的成本分析;
* 開始采用了投標手段;
* 加強了風險防范意識。
策略性采購-供應鏈管理(Strategic Sourcing-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目前比較新的概念-策略性采購,其特征是:
* 與供應商建立策略性伙伴關系;* 更加重視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效率管理;
* 與供應商共同研發產品及其對消費者的影響;
* 尋求新的技術和材料替代物,OEM方式的操作;
* 充分利用諸如跨地區,跨國家的公司(工廠)的集團力量集中采購;
* 更為復雜,廣泛的應用投標手段。
其中,集中采購的手段正被愈來愈多的公司采用。集中的概念事實上包含兩層含義:集中集團內各分公司/各工廠的采購量;采購量集中給少數的供應商,以圖獲取規模效應帶來的節省。更進一步的工作,是進可能地減少材料的規格或標準,以圖從供應商在原料采購和生產加工收益中帶來節省。
圖26給出了策略性采購的示意。而圖27是某跨國公司策略性采購活動的主要步驟示例。
〖供應商評估中的主要指標〗
供應商評估往往要綜合價格、質量、服務、技術和風險5個方面的表現。這里談談Logistics管理人員比較關注的采購周期(或供貨周期)的穩定性和采購訂單的完成率。
采購周期的穩定性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Logistics 管理人員經常會問自己:“我到底該放多少庫存才合適呢?”從前面的章節可以知道,采購周期(材料庫存的補足周期)是一個主要因素。而采購周期的穩定性又是決定安全庫存的主要因素。采購周期是指:采購方決定訂貨并下訂單-供應商確認-訂單處理-生產計劃-原料采購(有時)-質量檢驗-發運(有時為第三方物流)的整個周期時間。
通過日常工作對采購周期的積累,定期對其進行分析,并結合統計數學的工具以及公司設定的庫存服務水準,可以制訂相應的材料庫存。采購周期越穩定,采購方所需的安全庫存就越少。
采購訂單的完成率
有時在日常工作中會發現,供應商交貨的周期時間很準,但數量經常會有變動。這是可采用衡量其訂單完成率的方法對其進行評估,即評估其在規定時間內按訂貨量完成訂單的比率。
收集數據/制訂項目進展時間:*收集材料A上年度的實際花費和本年度預算花費*建立價格分析數據庫*分析不同規格的花費*發掘各國家或各地區的其它潛在供應商。
進行市場分析 :*收集供應商信息和材料市場的數據*發掘新的或可替代的供應商*了解供應商的價格模型(組成部分)以便遠期使用。
發放信息要求(RFI):*開發RFI的電子版以便獲得供應商能力的信息*開發數據庫作為后續RFI/RFP過程的分析工具。
供應商選擇(第一部分):*研究并確定供應商入圍的標準*分析供應商的能力并選擇可開展招標(RFP)的供應商。
發放招標建議書(RFI):*確定對供應商評估所需的信息和數據*價格-付款期-交貨周期-匯率處理-質量爭議*發放招標建議書(RFP)給選定的供應商。
分析招標結果:*分析投標結果并與當前價格進行比較*根據分析結果選擇第一輪磋商的供應商*準備在投標。
協商和再投標:*對供應商的投標給予反饋*開始與主要供應商正進行式磋商*再投標*分析再投標結果*選定供應商*與選定供應商就最終合同條款進行最后協商*確定實施計劃和費用
更多信息請訪問:物流師頻道 物流師考試論壇 物流師考試模擬考場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