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金融》:貨幣供求及其均衡(7)


三、貨幣供給機制
在上面,我們討論了貨幣供應量的內容及其層次,下面我們將研究貨幣供給量是怎樣形成的,其原理是什么,如何調控。在中央銀行體制(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分設)下,貨幣供應量( )等于基礎貨幣(B)與貨幣乘數(m)之積。即: 。所以,中央銀行只要能控制住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就能有效調控貨幣供應量。
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或貨幣基礎,是指起創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這兩者的總和,一般用B表示:其中,存款準備金包括商業銀行持有的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一般用R表示;流通中的通貨等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發行,一般用C表示。基礎貨幣的表達式:B=C+R=流通中的通貨+存款準備金,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準備金 ,定期存款準備金 ,以及超額準備金 。所以,全部基礎貨幣方程式可表示為:B=C+ + + 。
基礎貨幣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無論是存款轉化為通貨,還是通貨轉化為存款,基礎貨幣都不會改變。
基礎貨幣的構成雖然比較復雜,但都是由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創造的,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包括:(1)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2)收購金、銀、外匯等儲備資產投放的貨幣;(3)購買政府部門(財政部)的債券。如果中央銀行能夠有效控制基礎貨幣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關鍵,就在于中央銀行能否準確測定和調控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m是貨幣供應量 同基礎貨幣B的比率。亦即每一基礎貨幣的變動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倍增或倍減。所以,凡是影響基礎貨幣B的因素,都是影響貨幣乘數K的因素。因而,我們可以利用基礎貨幣總公式,推導出貨幣乘數m。
如果用 代表貨幣供給,用 代表基礎貨幣, 代表貨幣乘數,則可得出下列公式:
量對基礎貨幣的乘數(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為例)。
以上我們介紹了貨幣供應量形成的基本原理,并進一步推導出與貨幣供應量層次相適應的乘數公式。這樣,中央銀行不但可以通過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法定準備率政策等手段有效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改變貨幣供應量,而且還可以利用差別利率等政策,調節或改變貨幣量在各個層次的分布結構,借以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實現貨幣流通正常化。例如,提高或降低活期存款同定期存款的利差,就會把一部分M1轉化為M2,或者把一部分M2轉化為M1。我們知道,不同層次的貨幣流動性不同,貨幣乘數大小有別,那么,貨幣在不同層次間的轉移,不但改變了貨幣流通結構,而且也改變了貨幣供應量。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