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金融》:貨幣供求及其均衡(6)


第二節 貨幣供給
考試內容:
貨幣供給行為與貨幣供應量的涵義,劃分貨幣層次的摹本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關于貨幣層次的具體劃分,我國劃分貨幣層次的原則及劃分貨幣層次的方法。
中央銀行體制下貨幣供給的原理和機制,基礎貨幣的構成及供應渠道,貨幣乘數的涵義及作用機理,信貸收支、財政收支和國際收支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一、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的涵義
貨幣供給是相對于貨幣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貨幣供給行為和貨幣供給量兩大內容。貨幣供給行為是指銀行體系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向再生產領域提供貨幣的全過程,研究的是貨幣供給的原理和機制。貨幣供應量是指金融系統根據貨幣需求量,通過其資金運用,注人流通中的貨幣量,研究的是金融系統向流通中供應了多少貨幣,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是否相適應等問題。
二、貨幣層次
雖然現金貨幣、存款貨幣和各種有價證券均屬于貨幣范疇,隨時都可以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但現金、存款貨幣、有價證券的流動性并不相同。
由于上述各種貨幣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能力不同,從而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有別。因此,有必要把這些貨幣形式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便中央銀行分層次區別對待,提高宏觀調控的計劃性和科學性。
西方學者在長期研究中,一直主張把“流動性”原則作為劃分貨幣層次的主要依據。所謂流動性是指某種金融資產轉化為現金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流動性”好的金融資產,價格穩定,還原性強,可隨時在金融市場上轉讓、出售。
【例題1,單選題】中外學者一致認為,劃分貨幣層次的重要依據是金融資產的( )。
A.穩定性 B.還原性 C.兌換性 D.流動性
答案:D
【例題2,多選題】具有“流動性”的金融資產,有以下特征( )。
A.價格穩定 B.購買力強 C.不兌現
D.還原性強 E.可隨時出售、轉讓
答案:ADE
(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貨幣層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般把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
M0=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M1=M0+活期存款(包括郵政匯劃制度或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 +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券)
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我國目前只測算和公布M0 、M1 和M2 的貨幣供應量,M3 只測算不公布。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