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肺結核的病原體


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肺結核的病原體
(一)結核桿菌特點
包括結核分枝桿菌(人型結核菌)、牛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和鼠分枝桿菌4類。人肺結核的致病菌90%以上為結核分枝桿菌,少數為牛和非洲分枝桿菌。
1.結核分枝桿菌,為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菌。飲用未經消毒的帶有牛型結核菌的牛乳可能會引起腸道結核感染。
2.需氧菌,抗酸桿菌。對外界環境中物理和化學因素抵抗力較強
3.最簡便的滅菌方法:直接焚毀帶有病菌的痰紙。
4.生長緩慢
5.結核菌含有的① 類脂質能引起單核細胞、上皮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而形成結核結節;②蛋白質可引起過敏反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③ 多糖類則參與某些免疫反應(如凝集反應)。
6.4種不同代謝類型的結核菌。
(1)A群:生長繁殖旺盛,存在于細胞外,致病力強,傳染力大,是結核病傳染的重要菌群;多存在于浸潤型病灶內,空洞壁內或空洞內,易被抗結核藥物所殺滅,尤以異煙肼、利福平及鏈霉素效果最好。
(2)B群:存在于巨噬細胞內,細菌得到酸性細胞質的保護能夠生長,但繁殖緩慢。吡嗪酰胺在pH<5.5時,殺菌效果較好。
(3)C群:為偶爾繁殖菌,存在于干酪壞死灶內,生長環境對細菌不利,常呈休眠狀,偶爾發生短暫的生長繁殖,僅對少數藥物如利福平敏感。
(B群與C群菌為頑固菌,常為日后復發的根源,僅暫時休眠,可存活數月、數年)
(4)D群:為完全休眠狀態,基本上無代謝活性的細菌。任何藥物對其無作用,其消亡主要依靠機體的免疫功能。
7.在繁殖過程中,結核菌由于染色體基因突變和代謝途徑改變等而產生耐藥。
(二)感染途徑
呼吸道感染,飛沫感染為最常見的方式。次要途徑是經消化道進入體內,經皮膚、泌尿道感染極少見。
(三)傳染源
排菌的肺結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陽性、未經治療者)的痰液。
更多信息訪問:內科主治醫師考試頻道 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論壇 衛生職稱博客圈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