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麻醉方法和管理
更新時間:2010-11-29 10:50:08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麻醉方法和管理
根據手術需要安置體位,保持體位適宜,肌肉放松,標定穴位的準確位置,這些都是保證針麻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刺激方法
穴位進針后,要手法運針以求得氣,然后再在穴位上施行特定的刺激,以保證持續得氣,常用的刺激方法有三類。
1.手法運針
手法運針的鎮痛效果較好,不需儀器,可根據病人的反應和手術每階段的需要靈活變換運針的頻率幅度,可酌情運用捻轉或提插等“補”、“瀉’’手法。缺點是操作者易疲勞;捻針不當(如搖晃針干)可致針眼疼痛、出血或滯針,偶爾可影響手術操作。
2.脈沖電刺激
為針麻最常行的刺激方法。通過電麻儀與針干連接,用微弱脈沖電流代替手法運針,根據手術各階段的需要,調節電流強度和刺激頻率,電流強度需逐漸加強,避免突然過強刺激,亦有用銀片或鋁片制成電極板,固定在穴位的皮膚上,以代替扎針,通電刺激,也能獲得與針刺相同的鎮痛效果。
3.穴位注射法
在選定的穴位上注射少量藥液,如將少量維生素B,、哌替啶、當歸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或東莨菪堿等藥物中的一種注射于穴位,也能產生刺激穴位的作用。
(二)麻醉處理
針刺鎮痛與輔助麻醉雖安全,亦無麻醉藥過量或毒性反應的顧慮,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鎮痛不全,肌肉不松弛和內臟牽拉反應,因此要求有全面的麻醉處理。
1.誘導時間
針刺穴位到產生鎮痛效應稱針麻誘導,一般需20分鐘左右。在誘導時間內,可使病人逐漸適應較強的穴位得氣和穩定情緒。足夠長的誘導時間是保證針麻成功的關鍵之一,故不宜太短。
2.輔助用藥
針麻效果的個體差異較大,有時需用恰當的輔助藥以增強針麻效果。
更多信息訪問: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頻道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論壇 醫師博客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