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產褥期母體變化[2]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產褥期母體變化[2]
2.乳房的變化 產褥期乳房的變化是泌乳,包括乳汁的產生及射乳。
3.全身變化
(1)心血管系統 產后72小時內,產婦血容量增加15%—25%,尤其是最初24小時。因此產后72小時內心臟負擔明顯加重,應注意預防心衰的發生。
(2)血液 產褥早期,產婦血液仍處于高凝狀態,對子宮創面恢復、預防產后出血有利。產后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值增高,白細胞總數于產褥早期仍較高。紅細胞沉降率于產后3—4周降至正常。
(3)泌尿系統 產后數日內尿量增多,尿中氨基酸、肌酐、肌酸增加。由于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使黏膜充血水腫及膀胱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使產婦不愿排尿,可發生一過性尿潴留。
(4)消化系統 產后2周消化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產褥早期胃腸肌張力仍較低,產婦食欲不佳,喜進湯食,又因產婦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容易發生便秘。
(5)內分泌變化 產后1周,產婦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恢復到孕前水平。排卵的恢復與是否哺乳及哺乳時間長短有關,哺乳婦女一般在哺乳階段不來月經,但也可以有排卵。胎盤生乳素于產后3—6小時已不能測出。
(6)體重 產后由于胎兒及胎盤的娩出,羊水排泄及產時失血,即刻體重減輕6┧;產后第l周由于子宮復舊,惡露及汗液、尿液的大量排出,體重又下降約4┧。
(7)腹壁 下腹正中線色素沉著,于產褥期漸退;腹壁緊張度在產后6—8周恢復。
4.月經復潮及排卵 產褥期恢復排卵與月經復潮的時間受哺乳影響。不哺乳婦女通常可于產后4—8周月經復潮,平均產后10周可恢復排卵。而哺乳產婦月經復潮延遲,平均產后4—6月可恢復排卵,產后較晚恢復月經者,首次月經復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期產婦未見月經來潮仍有可能懷孕。
- 2010醫師筆試考后交流與成績查詢
- 2011年醫師資格考試時間預測
- 小貼士:2010醫師考后必知流程
- 2009網校醫師資格考試輔導通過率
- 2010年醫師綜合筆試分數線預測
- 2010年醫師綜合筆試分數線的確定方法
- 2010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師綜合筆試成績查詢預告
更多信息訪問: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頻道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論壇 醫師博客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