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復習:土地的定義(2)


( 二)土地的經濟特性
土地的經濟特性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性。包括: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兩層含義:其一,給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二,特定地區,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積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各類用地需求。
2、土地用途的多樣性。對一種土地的利用,常常產生兩個以上用途的競爭,并可能從一種用途轉換到另一種用途。這種競爭常使土地趨于最佳用途和最大經濟效益,并使地價達到最高。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時,考慮土地的最有效利用原則,使土地的用途和規模等均為最佳。
3、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土地用途的變更一般要經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的同意,經過一定的審查程序才能完成。
4、土地增值性。一般商品的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不斷地折舊直至報廢,而土地則不同,在土地上追加投資的效益具有持續性,而且隨著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投資具有顯著的增值性。
5、土地報酬遞減的可能性。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對土地的投入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報酬遞減的后果,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時,必須尋找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投入下投資的適合度,確定適當的投資結構,并不斷改進技術,以便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防止出現土地報酬遞減的現象。土地報酬遞減規律是房地產開發商確定商品房開發層數的重要因素。
6、土地的產權特性。不同的權力附加意味著土地價值巨大的差異,土地的價值更多地取決于土地上附加的權益。
7、土地的不動產特性。與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關聯,且需求一般為剛性需求,價值量也較大。
三、土地的功能
1、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
人類要進行物質資料生產,除了需要生物資源外,還需要大量的非生物資源,如礦產資源、石油、煤炭等,這些資源蘊藏于土地之中,同時,在土地的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圍內,附著許多滋生萬物的生產能力,沒有這些資源,人類就無法生存和發展。
2、人類生產生活的場所
土地由于其物理特性,具有承載萬物的功能,因而成為人類進行一切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空間和場所,成為為類進行種植、房屋和道路等建設的地基。
四、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土地面積絕對數量大,相對數量小
我國土地面積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達世界人均占有土地數的29%,是澳大利亞人均土地的1.8%,加拿大人均土地的2.4%,俄羅斯人均土地的7.0%,美國人均土地的21%。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面積均比世界同類指標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居于后列。
2、后備土地資源有限
3、土地類型多樣,山地多于平地;
4、農地分布不均勻;
5、森林覆蓋率低;
6、土地質量較差;
7、水土資源不平衡。
?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時間:9月12、13日
?環球網校2009新版土地估價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現在報名09年土地估價師老師輔導,可獲贈08,07年課程!
?《2008年全國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大綱》解讀
?09年課程由老師黑敬祥、任浩明、張守鋒聯合主講.
最新資訊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匯總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6)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5)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4)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3)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2)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1)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10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9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8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