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輔導:國民收入核算


1,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國內生產總值,即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理解,應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
2,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兩種主要方法。
所謂支出法,即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經濟單位(民民、企業、政府、進出口部門),對最終產品的支出總量相加,得出總支出來計量GDP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部分:
(1)消費支出。
在消費支出中,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內,因為住宅是長期使用的,逐漸地被消耗,盡管它類似耐用消費品,一般還是把它列入固定資產投資。
(2)固定投資支出。
用于投資的物品屬于最終產品,而不是中間產品,因為中間產品是生產別的產品時全部被消耗掉的,但資本物品在生產過程中卻是部分被消耗的。
正常的存貨是十分必須的,存貨投資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它取決于年末存貨價值與年安價值的比較。
總投資超過資本折舊,則凈投資為正,資本存量在上升,總投資少于資本折舊,凈投資為負值,經濟中資本。用支出法核算GDP時,指的是總投資。
(3)政府購買。
(4)凈出口。
支出法公式:GDP=C+I+G+(X-M)
用收入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產要素(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的收入。所以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有時又稱為要素成本法。
收入法公式:國內生產總值=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統計誤差。
3,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總收入等其他國民收入指標的關系
國民總收入GNI,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處的凈要素收入。國民總收入是個收入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個生產概念。
國內生產凈值NDP。NDP=GDP-折舊
國民收入NI,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
4,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局限性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無法反映全部經濟活動,例如,地下經濟活動和非市場性經濟活動。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無法全面反映社會福利的變動。其一,不能反映經濟增長過程中環境污染和資源、生態破壞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二,不能反映閑暇增多給人們帶來的福利。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