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師中級復習資料:物流系統規劃(一)


第一章 物流系統規劃
$lesson$ 掌握:
1.物流系統的構成原則:(P1-P2)
(1) 物流系統各組成要素間具有良好的協調性,這種協調性包括:各物流要素按一定比例組合組織結構合理
(2) 各要素之間的交換價值可以促進系統整體的工作績效
(3) 要素并不要求個體上達到最佳或最優設計,而關鍵在于組成物流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的綜合關系
2.物流系統的組成要素:(P2)
(1)人力資源 (2)獎金要素 (3)功能要素 (4)物流設施 (5)物流設備
(6)組織與管理 (7)物流信息系統
3.影響物流系統設計的因素:(P2-P4)
(1)物流服務需求 (2)行業競爭力 (3)地區市場差異 (4)物流技術發展
(5)流通渠道結構 (6)經濟發展
4.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的目標(P4)
(1) 良好的服務性
(2) 良好的快速響應能力
(3) 強大的信息功能
(4) 實現物流服務規模化
(5) 充分利用物流資源
5.物流系統的規劃內容:(P6)
服務目標、物流網絡、倉儲系統、信息系統、物流節點內部布局、運輸管理、運營戰略、管理組織
6.物流要素集成的主要過程有以下幾個方面:(P7)
調查和發掘物流服務需求商的物流服務需求;
查定現有資源;
確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資源;
根據需求設計和規劃物流集成方案。
7.物流系統規劃的基本模式
(1) 最小總成本策略
(2) 最高顧客服務策略
(3) 最大利潤策略
(4) 最大競爭優勢
8.物流系統規劃的基礎工作:(P20)
現代物流系統環境資料的搜集
(1) 基本營運資料
(2) 運輸狀況資料
(3) 倉庫狀況資料
(4) 貨物特征資料
(5) 物流營銷狀況
(6) 供應商及用戶資料
(7) 配送地點與分布
未來規劃需求資料的搜集
(1) 企業營運策略
(2) 商品未來需求預測資料
(3) 商品品類、數量的變動趨勢
(4) 物流作業實施限制與范圍
(5) 增值功能的需求
需求的因素可分為:確定性需求因素、政策性需求因素
9.物流系統常見的計劃執行目標如:(P23)
(1) 降低物流成本
(2) 降低庫存水準
(3) 提高顧客服務水準
(4) 縮短物流作業周期
(5) 整合上下游渠道環境
(6) 支持零售渠道據點
(7) 降低物流作業錯誤率
(8) 提升物流服務競爭力
(9) 集貨以產生規模經濟效果
(10) 迅速掌握營銷分配信息
10.物流系統規劃設計:(P24)
基礎規劃資料的分析
(1) 定量化的分析
(2) 定性化的分析
(3) 物品特性與儲運單位分析
(4) 物流與信息流分析
作業流程分析
單據流程分析
作業時序分析
人力需求與素質分析
自動化水準的分析
11.分析步驟:(P25)
(1) 物流訂單變動趨勢分析
(2) 商品品類與數量分析EIQ中E(訂單件數:Order Entry)、I(貨品種類:Item)和Q(數量:Quantity)
《1》訂單出貨資料的分解
a. 訂單量(EQ)分析
b. 訂貨品類數(EN)分析
c. 品類數量(IQ)分析
d. 品類受訂次數(IK)分析
《2》利用EIQ對物流系統加以分析后,可歸納出以下特征
A. 訂單內容
B. 訂貨特征
C. 接單特性
D. 配送中心特性:除了接單特性外,再加上入庫特性、保管特性、即構成物流中心特性
E. EIQ特性
(3) 能夠檢討出配合物流系統特性的物流系統設備及其運用系統
(4) 能夠選擇物流設備
(5) 能夠作模擬分析
(6) 能夠進行物流系統的基礎規劃
(7) EIQ統計分析
(8) 圖表數據分析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