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關鍵領域在哪里?



我國碳排放集中在生產環節
發達國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費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集中于生產環節。具體而言,發達國家里企業與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情況相反,即7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
這就意味著,我國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是在生產領域,即大幅度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是我國中近期內發展低碳經濟、減緩碳排放的核心任務。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一些高碳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受資源稟賦條件的約束,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
由此,我國需在生產環節大力開發低碳能源資源,比如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包括智能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自動化、通信等各個環節。智能電網建設將為大規模開發和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供堅強支撐,因為智能電網具有安全水平高、適應能力強等優勢,能夠適應風能、太陽能發電等各類間歇性、隨機性能源接入和消納的需要。
智能電網具有低碳特性。據測算,通過發展智能電網,到2020年,我國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4.7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8億噸,有利于我國實現202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如何在生產環節實行低碳技術?
首先是加大高碳產業技術攻關的力度,實現高碳產業“低碳化”,加大產業調整的力度。火電、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化工等產業能耗高、污染重,被一些學者稱為高碳產業。(哪些行業的人能報考碳排放管理員?)這些產業碳排放強度大,減排的空間也很大。
因此,要通過產業政策調整,鼓勵高碳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以技術進步帶動整個產業升級;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增強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還要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強制淘汰高碳產業的落后產能。
其次是制定和完善低碳技術的相關政策,加快新興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發展。尤其是通過政策來加快和促進太陽能、風能、核電、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等新興低碳產業的技術發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碳排放關鍵領域詳細內容。另外,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碳排放管理員考試行業動態資料、報考指南、報名條件,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雙辦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2030年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市場,助力“雙碳”目標2025-08-27
- 碳排放管理員行業資訊:我國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4-10-09
-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2024-09-24
- 穩步推進自愿碳市場建設2024-09-18
- 零碳“十四冬”給出大型活動碳中和內蒙古方案2024-09-05
-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4-08-29
- 西藏首家“碳中和運營網點”在山南揭牌2024-08-2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8-06
-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獲得衛星數據支撐 減污降碳再添利器2024-07-31
- 新能源產業調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新能源?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