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要路徑有哪些?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時隔一年,今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樣場合再次強調,“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會全力以赴”,充分表達了中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決心。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努力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全面部署。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要路徑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一是多元化發展非化石能源。錨定2030年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布局開發建設水電站;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核電建設;因地制宜推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二是完善能源市場化機制。著眼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和完善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統籌協調的電力市場體系,進一步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推動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和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推動電網企業剝離裝備制造等競爭性業務。三是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全力維護能源供需動態平衡,妥善應對處置能源領域突發事件,增強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化保障能力。
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嚴格落實鋼鐵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大落后和過剩產能淘汰力度,持續推進處置“僵尸企業”,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強“兩高”項目節能審查,把好新上項目的節能環保低碳源頭關。二是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培育兩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加快服務業創新發展和新動能培育。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一是突出重點領域。以冶金、建材、石化、化工、電力等行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推廣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項目建設和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二是深入實施綠色化改造。充分挖掘存量空間,在節能降碳重點行業深入開展綠色化改造,優先選擇化石能源替代、原料工藝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等源頭治理措施,統籌開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試點示范。在工業園區大力推行循環經濟,鼓勵資源綜合利用,協同推進節能減污降碳。
激發綠色技術創新活力。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建立基于全球合作的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推動高能效、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能源、負排放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性技術、顛覆性創新技術的研發創新,部署一批具有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的低排放技術研發和創新項目,突破關鍵材料、儀器設備、核心工藝、工業控制裝置等方面的綠色技術瓶頸,打造全球低碳科技創新中心。二是加速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健全綠色技術創新公共服務體系,扶持初創企業和成果轉化。引導各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地方創投基金等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設置分類科學、合理多元的綠色技術評估評價體系,強化目標任務考核和現場驗收,重點考核技術的實際效果、成熟度與示范推廣價值。
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化機制。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政府性資金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充分發揮政府性資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深化資源稅改革,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環境保護稅制,健全綠色低碳稅收優惠制度。推進資源環境類價格改革,強化節能環保電價機制,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峰谷電價形成機制、綠色行業用電支持政策。二是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創新綠色融資產品和渠道,強化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創新環境權益金融市場。三是發揮好市場化機制的促進作用。統籌碳排放權、用能權、節能量、綠證交易、綠色電力交易等相關市場化機制,加強政策機制間有機銜接。
鞏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一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地范圍內非生態活動,穩妥推進核心區內居民、耕地、礦權有序退出。二是鞏固提升綠色碳匯能力。以林業和草原為重點,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等資源總量,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加強資源保護及災害防控,協同做大碳匯增量;制定林業和草原碳匯行動方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濕地治理與修復,注重湖泊、河口等淡水濕地資源的保護與恢復。三是大力開發藍色、棕色碳匯潛力。開展海平面監測評估、藍色碳匯研究及試點工作,推動海洋生態修復。有效發揮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挖掘棕色碳匯空間,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在多邊框架下開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落實。積極推動中美之間氣候領域對話與合作,深化中歐綠色合作伙伴關系。加強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制定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指引,限制高碳項目投資,幫助“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綠色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利用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綠色發展和可持續貿易領域的全面合作。
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網絡、電視、紙媒等宣傳載體,以及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時機,搭建多層次、全方位信息傳播渠道,做好公益廣告和主題宣傳,提升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鼓勵綠色消費。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完善綠色產品推廣機制,擴大綠色產品供給,提高節能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行動,建立有助于綠色生活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和消費習慣。
什么是碳排放管理員呢?碳排放管理員定義為: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的人員。
碳排放管理員主要工作任務包括:
1、監測企事業單位碳排放現狀;
2、統計核算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數據;
3、核查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情況;
4、購買、出售、抵押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權;
5、提供企事業單位碳排放咨詢服務。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要路徑。另外,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碳排放管理員考試行業動態資料、報考指南、報名條件,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雙辦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2030年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市場,助力“雙碳”目標2025-08-27
- 碳排放管理員行業資訊:我國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4-10-09
-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2024-09-24
- 穩步推進自愿碳市場建設2024-09-18
- 零碳“十四冬”給出大型活動碳中和內蒙古方案2024-09-05
-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4-08-29
- 西藏首家“碳中和運營網點”在山南揭牌2024-08-2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8-06
-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獲得衛星數據支撐 減污降碳再添利器2024-07-31
- 新能源產業調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新能源?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