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相關知識》貨幣市場的均衡和利率的決定(2)


三.貨幣供給和貨幣供給函數
(一)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有名義貨幣供給(M)和實際貨幣供給(M/P)之分,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進行了價格指數的調整。如果對貨幣供給進行了價格指數的調整,即為實際貨幣供給,否則即為名義貨幣供給。如果假設價格水平不變,名義貨幣供給就等于實際貨幣供給。
在一個經濟社會中,名義貨幣供給決定于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與利率水平無關,因此是一個外生變量。在一個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貨幣存量的坐標中,貨幣供給曲線是一條垂至于橫軸的直線。如圖4―5所示。
圖4-5貨幣供給曲線
在圖4-5中,如果貨幣當局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增加了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曲線就會向右平移,貨幣存量增加;反之,如果貨幣當局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即減少了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曲線會向左平移,貨幣存量減少。
(二)貨幣供給過程與貨幣供給函數
貨幣存量也稱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貨幣供給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貨幣乘數。
基礎貨幣B亦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是中央銀行所發行的現金貨幣C或通貨與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即存款準備金R之和,即B=R+C。
貨幣乘數是指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基礎貨幣所導致的貨幣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貨幣供給量(M)與基礎貨幣(B)、貨幣乘數(m)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M=m?B
1.記貨幣供給量為MI=C+D,其中,C為通貨,D為活期存款。由于B=R+C,則有:
其中,c’=C/D,為現金漏損率。所謂現金漏損,是指客戶從銀行提取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現金漏損率越大,則貨幣乘數越小,意味著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少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記rd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rt為定期存款的準備金率,t為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e,為超額準備率,e,×D為超額準備金。則R=rdD+rttD+e,D,從而有:
可見,貨幣乘數由現金漏損率、法定存款準備率、定期存款準備率、定期存款比以及超額準備率等行為參數共同決定。
綜上,貨幣供給的理論模型為:
其中:基礎貨幣B、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比率由商業銀行決定;而現金漏損率由公眾的資產選擇行為決定。
2012年統計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2011年統計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2012年統計師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報統計師全科套餐享受折扣優惠
最新資訊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1年初級、中級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附2025年高頻考點)2025-09-22
- 2025年統計師考試備考寶典:近5年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初級+中級)2025-09-19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3年統計師真題及答案解析(初級+中級)2025-09-17
- 統計師備考資料:2024年統計師真題回顧+2025年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9-16
- 2025年初級統計師備考指南: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6
- 2025年中級統計師考試備考資料: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5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8-18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思維導圖(初級+中級)2025-08-18
- 2025年初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
- 2025年中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