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行業動態:新中國成立70年浙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勤勞智慧的浙江人民自強不息、勇于創新,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實現了從經濟小省到經濟大省的歷史轉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先是憑借體制創新的先發優勢,實現了從農業主導經濟向工業化經濟的轉變,成為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隨后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率先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功實現從傳統的工業化經濟向現代服務型、創新型、數字經濟的轉變,實現從粗放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一、經濟總量迅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1949年,全省生產總值(簡稱GDP,下同)只有14.98億元,人均GDP僅為72元。1978年GDP總量為123.72億元,1991年跨上千億元臺階,2004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到2018年全省GDP總量達到5619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52年增長379倍,年均增長9.4%,高于全國同期1.3個百分點。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年均增長率更是達到11.9%,高于全國同期2.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由改革開放初的第12位上升到1994年第4位并保持至今。同時,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的人均GDP也迅速提高。2018年全省人均GDP為98643元(14907美元),居全國第5位。按可比價格計算,2018年人均GDP比1952年增長144倍,年均增長7.8%;比1978年增長58倍,年均增長10.8%,大大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浙江的綜合實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浙江經濟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迅速上升。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與迅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相對應,浙江的產業結構經歷了從低層次逐漸優化升級,從落后的農業經濟向先進的工業經濟、數字經濟轉化的過程,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1949年的68.5:8.0:23.5調整為2018年的3.5:41.8:54.7。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生產力發展積聚的內生動力結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形成的外在需求,共同推動產業結構演化發展,不斷優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70年代末,這一階段產業結構變動的特點是第二產業發展較快,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新中國成立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我省處于建立和發展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初期,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1953-1978年,GDP年均增長5.7%,同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1.2%。1978年三次產業的比例調整為38.1:43.3:18.6,但與全國和其他省份比較,浙江農業比重比全國高出不少,仍屬于典型的農業省份,產業結構的層次較低。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在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下,浙江率先走上了以制度創新為主導的市場化改革之路,經濟發展的動力十分強勁。1979-200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5%,引領全省GDP以年均13.1%的速度增長;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對服務業的需求大大增加,第三產業迅速起步,年均增長13.7%。2002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8.6:51.1:40.3,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0%以下,第二、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逐步形成“二、三、一”的產業結構。
2003年以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經濟發展越來越注重發展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尤其是第三產業迅猛發展,2003-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6%,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1.4個百分點。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6年三產比重超過50%;2018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至56.2%,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強。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3.5:41.8:54.7,已形成“三、二、一”的現代化產業格局,進入到現代服務業引領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這一新階段,隨著數字技術與各產業的融合和創新,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不斷累積增強。2018年,全省“三新”經濟增加值約1.4萬億元,占GDP的24.9%,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增速為11.9%,比GDP現價增速高3.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3.5%。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5548億元,占比為9.9%,對經濟現價增長的貢獻率達14.5%。2014-2018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現價年均增長16.4%,占GDP的比重年均提高0.7個百分點,數字經濟產業和數字經濟融合應用日益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三、需求結構積極變化,消費投資協調發展
從三大需求發展歷程看,浙江經濟的增長經歷了由主要依靠消費轉向投資拉動,再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的過程。
改革開放之前,浙江社會經濟發展并不一帆風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在高消耗低質量的粗放增長方式下,投資的波動十分明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比較有限,經濟發展緩慢。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鄉居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加上我省以輕型加工業為主的產業特點和鼓勵消費的政策引導,大大激發了居民的消費熱情。1979-1984年,全省最終消費支出年均增長15.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長速度1.4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高達61.8%,高出資本形成總額26.8個百分點,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伴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投資需求大大增強,1985-2000年,資本形成總額年均增長16.3%,高于同期GDP增幅3.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拉動率為59.1%,高于消費18.8個百分點,投資需求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起到了主導作用。2001年之后,宏觀經濟政策以堅持擴大內需尤其是把擴大消費作為主要著力點,浙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投資和消費拉動作用進一步趨于協調。2001-2017年,資本形成總額和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3.8%和45.1%。
十八大以來,浙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大大增強。2017年浙江最終消費支出25479億元,比上年增長9.2%;資本形成總額22764億元,增長5.2%;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為3525億元,增長15.7%。最終消費率逐年提高,2017年為49.2%,高于資本形成率5.2個百分點,創2003年以來新高,逐步呈現出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
四、所有制結構深刻調整,體制機制凸顯優勢
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率先推進市場取向改革,形成了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相得益彰的先發性優勢。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活力迸發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展現了浙江的成功蛻變。
新中國成立之后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建立了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浙江也不例外。1978年,全省GDP中由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94.3%;在工業增加值中,公有制經濟占100%。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浙江人民也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征程,并取得了先發優勢。在經歷了十余年的改革啟動和探索后,1992年開始構建市場經濟體制,浙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2000年與1991年相比,工商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由100.3萬戶和1.1萬家增至158.9萬戶和17.9萬家,從業人員由155.8和16.9萬人增至272.4和300.5萬人,注冊資金由40和7.3億元增至300.6和1226億元。
進入21世紀之后,浙江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階段。在體制機制創新引領下,我省形成了國有經濟優、民營經濟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各種經濟成分優勢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推動著浙江經濟率先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國有經濟優化發展,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主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國有經濟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2003年“八八戰略”實施以來,國有經濟不斷優化整合,始終保持穩定發展,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具有較強的帶動力和控制力。2017年,國有經濟創造增加值1067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0.6%。國有經濟總量是1978年的223倍,1979-2017年,按現價計算(下同)的國有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4.9%。其中2013-2017年,國有經濟年均增長9.5%,比GDP年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在經濟發展提質換擋的新時期,國有經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穩定和主導作用。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浙江經濟最亮麗的金名片。2017年,民營經濟創造增加值33831億元,占GDP的65.4%。其中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尤為突出,1979-2017年個私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4.1%,比GDP年均增速高7.4個百分點,個私經濟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微不足道的5.7%提高到2017年的61.0%,已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主力,推動浙江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民間投資活躍。2018年,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63.1%,比2003年提高14.4個百分點,超過國有及國有控股、其他經濟類型企業投資,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二是民營經濟成為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2018年浙江稅收收入73.3%[1]來自民營經濟,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三是民營經濟成為外貿出口的主力。2018年民營經濟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78.0%,比2002年提高47.9個百分點,在對外經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是民營企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在2018年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有93家上榜,連續20年居全國第一。
提示:2019年統計師考試正在備考中,報名成功的考生可通過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來獲取2019年各地統計師準考證打印時間的及時短信提示,此服務免費,在準考證打印開始之前會以短信形式把準考證打印時間發送到預約學員的手機上,請及時預約。
環球網校小編友情提示:環球網校統計師考試頻道為考生整理統計師行業動態:新中國成立70年浙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請持續關注!海量資料免費送,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規定》和《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實施辦法》正式出臺2025-04-14
- 2025年統計師考試變化情況分析2025-04-14
- 國家統計局就《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規定》和《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答記者問2025-04-14
- 細數已經明確的2025年統計師考試七個重大改革~2025-04-14
- 新版!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規定全文2025-04-14
- 國家統計局發布《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規定》和《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通知2025-04-11
- 考了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可享個稅扣除,3月1日起申請,最高可享受8400元稅前扣除優惠2025-02-27
- 為統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新修改統計法系列解讀之一2024-12-27
- 新修改統計法解讀二:深刻把握統計監督政治屬性2024-12-27
- 2024新修訂統計法解讀三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不斷提高統計工作科學性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