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稅考試《稅務代理實務》輔導:企業所得稅納稅審核代理實務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納稅審核代理實務
一、年度收入總額的審核
收入總額的審核包括:主營業務收入的審核,其他業務收入的審核,投資凈收益的審核和營業外收入的審核。
(一)主營業務收入的審核
1.審核主營業務收入的入賬時間
對主營業務收入確認的審核,主要采用抽查法、核對法和驗算法,
2.審核主營業務收入的入賬金額
主營業務收入的入賬金額準確與否,直接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的正確性,因此應注意審核收入金額是否真實,有無故意隱匿收入和虛增虛減銷售收入的現象。
3.審核主營業務收入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審核中應特別注意審核庫存商品明細賬的發出欄記錄,檢查其對應賬戶的正確性。
4.審核應稅收入與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的劃分是否正確
(二)其他業務收入的審核
1.審核其他業務收入的入賬時間和入賬金額是否正確,是否有漏計其他業務收入的情況,或者通過往來賬少計其他業務收入。
2.審核其他業務收入的賬務處理是否正確,是否存在將不屬于其他業務收入的業務收入記人本賬戶。
(三)投資收益的審核
1.投資收益會計處理方法的審核
(1)股票投資收益的審核
(2)債券投資收益的審核
2.審核投資收益是否及時、足額按規定記人"投資收益"科目
3.聯營投資收益的審核
4.對外投資收回或轉讓收益的審核
5.企業取得的債券利息以及股利的審核
(四)營業外收入的審核
審核有無將營業外收入直接轉入企業稅后利潤,甚至作賬外處理或直接抵付非法支出的。
二、稅前準予扣除項目和標準的審核
(一)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個納稅年度)已實現銷售的產品制造成本,它是用已銷產品數量乘以單位制造成本計算出來的。
由于單位制造成本是依據庫存商品成本確定,而庫存商品來源是生產車間轉來的完工產品,其成本與生產過程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材料、人工和制造費用)密切相關,因此,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應包括:材料費用的審核;工資及三項費用的審核;制造費用的審核;產品制造成本的審核;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
1.材料費用的審核
2.低值易耗品的審核
3.包裝物的審核
4.材料盤盈、盤虧的審核
5.工資及"三項費用"的審核
6.制造費用的審核
7.產品制造成本的審核
?、偕a費用歸集、分配的審核
費用分配率=應分配費用總額/費用分配標準總數×100%
某種新產品應負擔的費用=某種產品的分配標準×費用分配率
?、诋a品成本計算的審核
完工產品總成本=期初在產品+本期發生的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8.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
(二)期間費用及支出的審核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籌集資金、組織產品銷售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銷售費用、進貨費用。
支出包括其他業務支出和營業外支出。
1.管理費用的審核: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月初固定資產帳面凈值×月折舊率
2.銷售費用的審核
注冊稅務師應注意審核其開支是否屬于銷售費用的范圍,有無將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外地運雜費,應向購貨方收回的代墊費用,業務應酬費開支,以及違反財經紀律的開支列入銷售費用的;開支是否屬實,有無虛報冒領、營私舞弊的;銷售費用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是否正確。[例12-2]
3.財務費用的審核
4.營業外支出的審核
5.其他業務支出的審核p324
(三)稅金審核要點
營業稅金包括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等。附加是指國家為了籌集教育經費,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按企業實際繳納的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教育費附加。營業稅金及附加的審核,主要從營業稅金及附加的預提、繳納、結算三個方面進行,看有無多提少繳或不繳的情況。
三、適用稅率及減免稅的審核
(一)適用稅率的審核
審核企業所得稅所用稅率是否正確,對于小型微利企業,是否符合稅法規定的條件,有無用錯稅率的情況。審核時,應以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為依據,看其確定的適用稅率是否正確。
(二)減免稅的審核
1.審核符合享受減免稅條件的企業是否充分運用了優惠政策。
2.審核企業已享受的優惠政策是否有稅務機關的批文。
3.審核企業享受減免的金額計算是否正確。
四、應納稅所得額的審核
(一)適用稅率的審核
審核企業所得稅所用稅率是否正確,對于小型微利企業,是否符合稅法規定的條件,有無用錯稅率的情況。審核時,應以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為依據,看其確定的適用稅率是否正確。
(二)減免稅的審核
1.審核符合享受減免稅條件的企業是否充分運用了優惠政策。
2.審核企業已享受的優惠政策是否有稅務機關的批文。
3.審核企業享受減免的金額計算是否正確。
(一)審核超過規定標準項目
即超過稅法規定標準扣除的各種成本、費用和損失,而應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部分。包括稅法中單獨作出明確規定的扣除標準,也包括稅法雖未單獨明確規定標準,但財務會計制度已作了規定的部分。
(二)審核不允許扣除項目
指稅法不允許扣除,但企業已作為扣除項目而予以扣除的各項成本、費用和損失,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1.資本性支出。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3.違法經營罰款和被沒收財物損失項目。
4.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項目。
5.災害事故損失賠償。
6.非公益救濟性捐贈。
7.各種贊助支出。但有例外情況。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鼓勵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財稅字[1999]273號文予以明確:對社會力量,包括企業單位(不含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和個體工商戶(下同),資助非關聯的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經費,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定,其資助支出可以全額在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足抵扣的,不得結轉抵扣。
8.與收入無關的支出。
(三)審核應稅收益項目
1.無賠款優待。企業參加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按規定交納的保險費用,準予扣除。保險公司給予企業的無賠款優待,須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其他少計、未計應稅收益。
(四)其他納稅調整項目的審核
1.審核彌補虧損。
2.審核"投資收益"、"未分配利潤",對于稅后利潤從應稅所得中調減。如聯營分回利潤、股息收入、境外收益,按稅法規定免予征稅的所得,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500萬元以下的收益,國庫券利息收入等,直接從應稅所得中扣除。
(五)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應稅所得審核要點
1.采取按實征稅方法應稅所得的核查
2.采取按經費支出征稅方法應稅所得的核查(新增加的內容看看)
?、侔唇涃M支出換算收入:
收入額=本期經費支出額/(1-核定利潤率-營業稅稅率)
應納稅企業所得稅=收入額×核定利潤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诎词杖肟傤~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核定利潤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代表機構的核定利潤率不低于15%。
(六)外幣業務的審核要點
(七)對關聯企業業務往來的審核要點
1.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購銷業務的審核要點
2.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融通資金的審核要點
3.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提供勞務的審核要點
4.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轉讓財產、提供財產使用權等往來業務的審核要點
5.企業向關聯企業支付費用的審核要點
(八)清算所得審核要點
五、應繳入庫所得稅額的審核
(一)減免稅額的審核要點
(二)應補稅額的審核要點
>>>報考指南 | |||||||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