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冊稅務師《稅務代理實務》預習:第六章第一節


第一節 企業涉稅會計主要會計科目的設置
一、“應交稅費”科目
核算企業按照稅法等規定計算應繳納的各種稅費,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所得稅、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等。
【特別提示】:
①企業(保險)按規定應繳納的保險保障基金通過本科目核算
?、谄髽I代扣代交的個人所得稅等,也通過本科目核算。
?、燮髽I不需要預繳的稅金,如印花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注意多選)
④余額在貸方表示尚未繳納的稅費,借方表示多繳或尚未抵扣的稅費
本科目應當按照“應交稅費”的稅種進行明細核算。
關于增值稅的設置了3個二級科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增值稅檢查調整
(一)“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重點,常出綜合考點)
明細科目一定要完全寫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9個專欄)
1.“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1)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指應納增值稅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
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方向不能錯,只能在借方)
(2)根據教材79頁國稅發[2004]112號文件的規定,納稅人用期末留抵稅抵減欠稅時,也是用紅字沖減進項稅額。
【補充例題】
A公司本月購買原材料,支付不含稅價為2000元、增值稅額為340元,取得專用發票,并通過認證,下月初發現10%的材料有問題,現退回銷售方(已到主管稅務機關開具了相應證明,并在當日收到退貨款234元)。
借:原材料 2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
貸:銀行存款 2340
下月初的分錄
借:原材料 200 (2000×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340×10%)
借:銀行存款 234
注意:不能寫在貸方,可用負號或者方框表示
2.“已交稅金”專欄,核算企業當月繳納本月增值稅額。本科目適用于一個月內分次預繳增值稅的納稅人,例如以1天,3天,5天、10天或者15天為一個納稅期限的增值稅納稅人。(通常為大型企業)
【補充例題】
某企業每15天預繳一次增值稅,本次預繳40000元。做預繳時的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40000
貸:銀行存款 40000
【特別提示】:
“已交稅金”專欄的本期發生額與第9個明細子目“轉出多交增值稅”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可申請退回稅款的確定(后面詳解)。
3.“減免稅款”專欄,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款。
企業按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補充例題】
某企業生產并銷售某類享受國家直接減免增值稅優惠的產品,本期銷售收入2000元,該產品適用的稅率是17%,則相應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234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 340
貸:營業外收入 340
4.“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反映生產企業出口產品按規定計算的應免抵的稅額;不是實際退的現金;(相當于浪費的名額)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反映出口企業銷售出口貨物后,向稅務機關辦理免、抵、退稅申報,按規定計算的應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應免抵稅額的計算確定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在取得國稅機關《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審批通知單》后進行免抵和退稅的會計處理。即按批準數進行會計處理。按《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審批通知單》批準的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
第二種是出口企業進行退稅申報時,按退稅申報數進行會計處理。根據當期《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的免抵稅額
該科目金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其中:
(1)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產品離岸價(FOB)×出口退稅率
(2)“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當期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借方余額與計算出的“當期免、抵、退稅額”的金額相比較,二者較小;
如果當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余額在貸方,表示企業要實際繳稅這時,“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等于零。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企業外銷產品離岸價人民幣10000元,退稅率13%。請按下面提示的三種情況分別做會計處理。
A.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借方1500元;
B.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借方1000元,
C.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貸方1000元,
1.“當期免、抵、退稅額”=10000×13%=1300(元)
2. “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的計算
(1)、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借方1500元,大于計算出的“當期免抵退稅額”(1300元),則“當期(實際)應退稅額”是1300元,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實際)應退稅額”
=1300-1300=0,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3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300
(2).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借方1000元,小于“當期免、抵、退稅額” (1300元),則“當期(實際)應退稅額”是1000元,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數據
=“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實際)應退稅額”
=1300-1000=3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300
(3).期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貸方1000元;因為是貸方余額,說明企業本月還需要繳稅,不需要實際退稅,故“當期(實際)應退稅額”等于零,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實際)應退稅額”
=1300-0=13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13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300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6年)(已經修改)
某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增值稅“免、抵、退”的會計核算采用按《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的申報數進行會計處理。2006年3月該企業《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有關數據為:當期免抵稅額80000元;應退稅額為10000元。其中正確的會計處理為( )。
A.借:其他應收款一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1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0000
B.借:其他應收款一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8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90000
C.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10000
D.借:補貼收入―增值稅 1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000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當期的免抵稅額為80000元,應退稅額是10000元,則當期的免抵退稅額是90000元,所以會計分錄應為選項B。根據新的會計準則,出口退稅款應計入“其他應收款一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科目中。
5.“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核算企業月終轉出應繳未繳的增值稅。月末企業“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出現貸方余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補充例題】
某企業增值稅賬戶貸方各欄合計為5000元,借方各欄的合計為2000元,月末形成的貸方余額3000元,則賬務處理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3000(5000-2000)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3000
下月實際繳納增值稅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3000
貸:銀行存款 3000
前五個專欄只能在借方,不能在貸方,異常情況用紅字
6.“銷項稅額”專欄
企業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時確定的銷項稅,按藍字登記;
退回銷售貨物應沖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綜合題經常涉及)
借:主營業務收入 20000
貸:銀行存款 234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7.“出口退稅”專欄,反映出企業享受的“抵稅和實際退稅”的合計數,在金額上等于出口貨物離岸價乘以出口退稅率。(即當期免抵退稅額”)(相當于名額)
8.“進項稅額轉出”專欄,大體分以下3個方面:
?、偻赓徹浳锔淖冇猛镜浑x開企業,作進項稅額轉出;(如:用于不動產工程)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特別提示】
A、如果離開企業,一般作為視同銷售
B、不是所有用于在建工程的情況都不需要進行進項稅額轉出
②外購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不能再形成銷項稅額,也要作進項稅額轉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鄢隹谧援a貨物的征、退稅率差額(即不得抵扣稅額部分),用藍字借:主營業務成本,貸記該欄目;如果企業出口貨物使用了免稅貨物,因為這部分的免稅收入不作為出口退稅的基數,故它也不能作為進項稅轉出的基數;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補充例題•多選題】(2011年)
下列業務的會計核算中,需要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核算的有( )。
A.一般納稅人將外購貨物改變用途用于集體福利
B.一般納稅人將自產產品用于基建工程
C.一般納稅人將自產產品用于股東分配
D.一般納稅人的產成品發生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非正常損失
E.一般納稅人將委托加工收回貨物用于個人消費
【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選項B中一般納稅人將自產產品用于基建工程,選項C中一般納稅人將自產產品用于股東分配,選項E中一般納稅人將委托加工收回貨物用于個人消費,均屬于增值稅的視同銷售,應該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9.“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注意只對多預繳的稅款轉出;即月末 “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額”的情況下適用。與實際預繳數二者取小。
前提:必須有預繳稅款(用過已交稅金)且“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額”的情況下適用才用此科目,原則是“誰小取小”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特別提示】:
若僅僅因為進項大于銷項產生借方余額,不需要通過此科目核算,月末不作賬務處理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企業當月預繳稅款20萬元,月末,“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余額數據有以下三種情況,請分別說明企業期未該如何處理
1.期末余額是借方25萬。
2.期末余額是借方7萬。
3.期末余額是貸方5萬。
1.當月預繳稅款20萬,期末余額數據是借方25萬時,20萬小于25萬,故實際退20萬,處理完這20萬后,應交增值稅的借方余額為5萬,這是當期進項稅大于銷項稅而產生的,這時只能留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借方繼續抵扣,不能申請退回,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0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20萬
2.當月預繳稅款20萬,期末余額數據是借方7萬時,7萬小于20萬,故實際退7萬,處理完畢,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余額為零,這種情況說明本期預繳的20萬中,有13萬本身就是應該繳稅,另外的7萬是多繳的,故退回,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7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7萬
3.期末余額數據在貸方5萬,說明企業原先預繳的20萬還不夠,還要再繳5萬的稅款給國稅局,分錄是: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5萬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萬
【特別提示】:8種視同銷售行為相關的賬務處理:
分為兩種情況:
A、不確認收入
①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于對外捐贈
?、趯⒆援a、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
借:營業外支出
銷售費用
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B、確認收入
借:長期股權投資
應付職工薪酬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補充例題•綜合題】(2009年)見教材113頁例7-2
W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除農產品外,其余商品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商品銷售價格除特別注明外均為不含稅價格,銷售實現時結轉成本。2009年2月,W公司銷售商品的情況如下:
(1)2月1日,收到A公司來函,要求對2009年1月15日所購商品在價格上給予10%的折讓(W公司在該批商品售出時確認銷售收入200萬元,已開具發票未收款)。經查核該批商品外觀存在質量問題。W公司同意了B公司提出的折讓要求。
當日收到A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并開具了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2)2月6 日與B公司簽訂預收貨款銷售合同,銷售商品一批.銷售價格為100萬元。合同約定,B公司應當于2月6日支付預付款50萬元:W公司應于2月6 按全額開具B公司增值稅專發票,貨物應于3月20日發出。2月6日W公司按合同規定開具了發票注明:價款100萬元,稅款17萬元,并將預收款存入銀行。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80萬元。
(3)2月15日,向C公司銷售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銷售價格300萬元,增值稅額51萬元。提貨單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已交C公司,2月16日收C公司款項并存入銀行。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225萬元。
(4)2月直接銷售商品給消費者個人,收取含稅價款58.5萬元,貨款存入銀行。商品的實際成本為35萬元。
(5)2月16日從D公司購入不需要安裝的生產用設備一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價款50萬元,增值稅8.5萬元。運輸公司開具的運費發票注明運費5萬元,裝卸費1萬元。
(6)2月18日從F公司購進商品,合同規定,不含稅銷售額200萬元,取得F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貨物由G公司負責運輸,運費由W公司負擔,G公司收取運輸費用10萬元,裝卸費2萬元,開具運費發票。貨物已驗收入庫,運費通過銀行付訖,貨款尚未支付。
問題:
根據上述資料,編制W公司2月份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會計分錄
業務①屬于銷售折讓,銷售方憑購買方主管國稅局開具的《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用紅字沖減應收賬款、銷售收入及銷項稅即可。
(1)2月1日,收到A公司來函,要求對2009年1月15日所購商品在價格上給予10%的折讓(W公司在該批商品售出時確認銷售收入200萬元,已開具發票未收款)。經查核該批商品外觀存在質量問題。W公司同意了B公司提出的折讓要求。
當日收到A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通知單》,并開具了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借:應收賬款 (234,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34,000)
業務②原則上,預收款應該在發出商品時確定收入,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本題中提前全額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故不管財務上如何核算,在稅務上,均要全額計算銷項稅。
(2)2月6 日與B公司簽訂預收貨款銷售合同,銷售商品一批.銷售價格為100萬元。合同約定,B公司應當于2月6日支付預付款50萬元:W公司應于2月6 按全額開具B公司增值稅專發票,貨物應于3月20日發出。2月6日W公司按合同規定開具了發票注明:價款100萬元,稅款17萬元,并將預收款存入銀行。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80萬元。
預收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 500 000
貸:預收賬款 500 000
開具發票:
借:預收賬款 17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 000 ---是按發票全額確定的銷項稅。
業務③屬于正常的普通銷售業務,依法確定收入、銷項稅,結轉成本即可。
(3)2月15日,向C公司銷售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銷售價格300萬元,增值稅額51萬元。提貨單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已交C公司,2月16日收C公司款項并存入銀行。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225萬元。
借:應收賬款 3,5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00
收款時:
借:銀行存款 3,510,000
貸:應收賬款 3,510,000
結轉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2,250,000
貸:庫存商品 2,250,000
業務④銷售給消費者個人屬于價稅合計,故我們需要先價稅分離,確定不含增值稅的銷售收入,然后以不含稅的收入計算銷項稅。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4)2月直接銷售商品給消費者個人,收取含稅價款58.5萬元,貨款存入銀行。商品的實際成本為35萬元。
發貨收款:
借:銀行存款 585,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000 (585,000/(1+1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0 (500,000*17%)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350,000
貸:庫存商品 350,000
業務⑤從2009年1月1日起,購買的生產經營用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進項稅允許抵扣,相應的運費也可以按規定抵扣(注意計稅基數是運費和建設基金,不含搬運、裝卸費用和其他的雜費)。
(5)2月16日從D公司購入不需要安裝的生產用設備一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價款50萬元,增值稅8.5萬元。運輸公司開具的運費發票注明運費5萬元,裝卸費1萬元。
借:固定資產 556,500 (500,000+50,000*(1-7%)+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8,500 (85,000+50,000*7%)
貸:銀行存款 645,000
業務⑥的考點與第五點相似,注意運費的計算抵扣基數問題即可。
(6)2月18日從F公司購進商品,合同規定,不含稅銷售額200萬元,取得F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貨物由G公司負責運輸,運費由W公司負擔,G公司收取運輸費用10萬元,裝卸費2萬元,開具運費發票。貨物已驗收入庫,運費通過銀行付訖,貨款尚未支付。
借:庫存商品 2,113,000 (2,000,000+100,000*(1-7%)+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7,000 (340,000+100,000*7%)
貸:銀行存款 120,000(運輸費用)
應付賬款 2,340,000(貨款)
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核算
相對簡單,直接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反映計提和繳納的情況(計提在貸方,繳納在借方)。但不設置若干專欄。
小規模納稅人一般是價稅合計收款的,故多要用“含稅價/(1+征收率)”折算成不含稅價,然后以不含稅價乘以征收率就是應納稅額;同時2009年之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不再區分行業,統一是3%;
【補充例題•計算題】
某小規模納稅人, 2010年1月取得零售收入10300元,則其本月的應納稅額為:
=10300/(1+3%)*3%=3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03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10300/(1+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300 (10000×3%)
上繳稅款時的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300
貸:銀行存款 300
(二)“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重點掌握)
表示月終應繳未繳增值稅的稅額,多交的增值稅也在本科目反映
(包括一般納稅人按簡易征收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不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核算)
本科目是“應交稅費”下的二級子目,與“應交增值稅”是平級的,比上面提及的“應交增值稅”下屬的9個子目更高一級。
本科目的核算也相對簡單,主要分以下3種情況分別處理:
1.月底應繳未繳的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企業上繳上月應繳未繳的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2.企業如果本月有預繳的稅款,同時應交增值稅科目有借方余額,則轉出多交的增值稅到未交增值稅借方,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借:應交稅費 -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一般納稅人按簡易征收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按征收率計算)
【補充例題•計算題】
某企業轉讓一臺使用過的機器設備(假設已作為固定資產使用),該設備2006年9月購入,原價30萬元,現以31.2萬元售出。
稅收政策:按4%的征收率減半征收,應納增值稅=312000÷1.04×4%×50%=6000(元)
?、?取得轉讓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312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300000(312000÷1.04)
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2000(312000÷1.04×4%)
?、诶U稅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2000
貸:營業外收入 6000
銀行存款 6000
【補充例題•單選題】(2011年)
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1年1月15日通過銀行劃賬上繳2010年l2月應納增值稅額12000元,則正確的會計處理為( )。
A.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000
貸:銀行存款 l2000
B.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12000
貸:銀行存款 l2000
C.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12000
D.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l2000
貸:銀行存款 l2000
【正確答案】D
國稅發[2004]112號文件將納稅人用進項留抵稅額抵減增值稅欠稅的會計處理:
1.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紅字)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紅字)
2.納稅人發生用進項留抵稅額抵減增值稅欠稅時,按以下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誰小抵誰)
(1)增值稅欠稅稅額大于期末留抵稅額,按期末留抵稅額紅字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紅字)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紅字)
(2)若增值稅欠稅稅額小于期末留抵稅額,按增值稅欠稅稅額紅字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紅字)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紅字)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2010年3月欠繳增值稅7萬元,2月末有留抵稅額,這時分二種情況處理:
1.有留抵稅額6萬元,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0000(紅字)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0000(紅字)
2.有留抵稅額12萬,故抵減欠稅金額為7萬,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70 000(紅字)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70 000(紅字)
【特別提示】:總結3個“二者取小”的會計處理思路:
1.出口退稅中,是當期免抵退稅額與“應交增值稅”借方余額比較,誰小就實際退誰;
2.退回多預繳的稅款,也是用“已交稅金”與應交增值稅借方余額比較,誰小就退誰;
3.留抵稅額沖減欠稅,用欠稅與“應交增值稅”借方余額(留抵稅額)比較,誰小就沖減多少。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三)“增值稅檢查調整”專門賬戶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日?;檗k法》的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稅務機關對其增值稅納稅情況進行檢查后,凡涉及增值稅涉稅賬務調整的,應設立“應交稅費―增值稅檢查調整”專門賬戶.(負債類科目)
?、俜矙z查后應調減賬面進項稅額或調增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
②凡檢查后應調增賬面進項稅額或調減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特別提示】:
1.只有稅務機關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檢查才能用這個科目,中介機構或者企業自查的問題不能用這個科目。
①中介機構或者企業自查發現問題按正常的進項稅、銷項稅、進項稅額轉出等科目核算
②對小規模納稅人的檢查也不用這個科目;
2.查補的稅款要單獨繳納,不能用當期的進項稅沖減。
3.檢查調查中,與增值稅有關的賬戶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檢查調整)”代替。
4、全部事項入賬以后,結出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結轉后本賬戶無余額。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增值稅一般納稅人5月經主管國稅局檢查,發現上月購進的甲材料發生了非正常損失,企業僅以賬面金額10000元(不含稅價格)結轉至“營業外支出”科目中核算。稅務機關要求該外商投資企業在本月調賬并于5月31日前補交稅款入庫(不考慮滯納金和罰款)。
?、俳瑁籂I業外支出 1700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檢查調整 1700
②借:應交稅費-增值稅檢查調整 1700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700
?、劢瑁簯欢愘M-未交增值稅 1700
貸:銀行存款 1700
(四)應繳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
1.與銷售(營業)收入相關的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稅
2.出售不動產應納的營業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稅
(五)應繳所得稅
1.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繳的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等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繳納的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六)應繳土地增值稅
1.非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自有房地產: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
2.房地產企業轉讓房地產(開發產品):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
(七)應繳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與收入無關)
企業按規定計算應繳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應交房產稅、應交土地使用稅、應交車船稅)。
印花稅不通過“應交稅費”核算。
(八)應繳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
工資發放時,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除: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九)應繳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
1.企業按規定計算應繳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
2.繳納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
借: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
貸:銀行存款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十)應繳的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企業在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保險保障基金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保險保障基金
貸:銀行存款
二、營業稅金及附加-損益類科目
(一)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與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有關的稅費)
(二)企業收到的返還的消費稅、營業稅等原記入本科目的各種稅金,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稅金及附加
【特別提示】:
①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在“管理費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②增值稅也不在本科目核算。
③土地增值稅(房地產企業)在本科目核算。
?、苋绻逃块T根據辦學情況,將部分教育費附加退給辦學企業作為辦學補貼,企業收到辦學補貼時,應通過“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萜髽I收到返還的增值稅,計入“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7年)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稅費,應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中核算的是( )。
A.房產稅
B.土地使用稅
C.教育費附加
D.車船稅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均在“管理費用”中核算,教育費附加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中核算。
【補充例題•簡答題】(2011年)
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0年l0月發生如下經濟業務:
(1)10月l0日外購原材料一批,已取得銷貨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張,注明價款20000元,稅額3400元,款項已支付。10月29日,該材料驗收入庫,該工業企業進行了如下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0
貸:銀行存款 23400
(2)10月23日,依據縣級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被收回土地,取得財政補償收入l000000元。
(3)本企業非獨立核算食堂對外營業,10月發生了對外餐飲服務收入50000元。
問題:
1.該企業對業務(1)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編制相應調整分錄。
2.該企業應如何繳納業務(2)、(3)的營業稅?應繳稅款分別為多少?
3.根據問題2計算的應繳稅款,編制該企業計提和繳納營業稅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企業對業務1的會計處理是正確的。
(2)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無論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資金來源是否為政府財政資金,均不征收營業稅。因此,業務2中不需要繳納營業稅。
業務3屬于納稅人對外提供營業稅勞務,應納營業稅=50000×5%=2500(元)
(3)計提營業稅的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2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2500
繳納營業稅的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2500
貸:銀行存款 2500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三、所得稅費用-損益類科目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其中,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金額,借記“所得稅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在本年度的調增、調減,則是通過“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四、遞延所得稅資產(如:壞賬準備、廣告費)(今年調增以后可以調減)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后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于本科目余額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于本科目余額的,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3.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企業2008年會計利潤90萬元,同時有一項稅務上的調增項目:壞賬準備10萬元,假定企業適用稅率25%,相應的分錄是: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22.5
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10*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
那么應稅所得為:110-10=100(萬元)(前期做了納稅調增的減值項目,本期沖回時,允許做納稅調減)相應的分錄是: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2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
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所得稅費用支出為:25+2.5=27.5(萬元),正好等于本年會計利潤110*25%;
兩年的所得稅費用合起來看,是50萬元(22.5+27.5),正好等于兩年的會計利潤200萬元乘以25%。
五、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負債。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會計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大于本科目余額的,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小于本科目余額的,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企業2008年會計利潤100萬元,同時有一項稅務上的調減項目:本年在稅法上可扣除的折舊費用比會計上的折舊費用多10萬元,故2008年的應稅所得是90萬元,企業適用稅率25%,相應的分錄是: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2.5
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2009年稅法意義上的折舊費用比會計上的折舊費用少6萬元,假設2009年會計利潤是100萬元,那么應稅所得為:100+6=106(萬元)
相應的分錄是: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25
遞延所得稅負債 1.5 (6*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6.5
所得稅費用支出為:26.5-1.5=25(萬元),也正好等于本年會計利潤100萬元*適用稅率25%;2009年底,“遞延所得稅負債”還有1萬元的貸方余額,表示還有4萬元(10-6)的折舊費用需在以后年度補繳所得稅。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一)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會計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
(二)分錄:
1.調增收入、減少支出在貸方;調減收入、增加支出在借方;
2.調增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調減的所得稅費用,貸記本科目。
3.處理完1和2的差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中,以使本科目期末余額結為零。
【補充例題•簡答題】
某企業2010年3月復查2009年賬務時,發現少計了應納營業稅的營業收入100萬元,相關的營業成本60萬元,假定該企業2009年是盈利的,適用的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費率是5.5%,2009年該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率是25%,則處理思路:
1.調整收入、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 100萬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萬
貸:現金、應付職工薪酬、勞務成本等科目 60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5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萬
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0.35萬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0.15萬
2.調增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8.625萬 (100-60-5.5)*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8.625萬
3.將1和2處理結束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余額數據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中: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875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875萬(100-60-5.5-8.625)
七、營業外收入(范圍不僅如此)
主要核算企業實際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稅后返還的增值稅或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其貸方發生額反映實際收到或直接減免的增值稅;期末,由借方結轉至“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八、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借方反映生產企業出口貨物計算得出的應退稅額,貸方反映實際收到的出口貨物退稅款。
教材中的涉及二種核算思路:
第一種用《“免、抵、退”稅審批通知單》數據做相關分錄,這時入賬數據與可退回的數據一般沒有差異,故不存在調整;
第二種是用企業退稅申報表數據做賬,因為企業的申報數據不一定就是國稅局的最后審批數據,故有一些調整的分錄(不足的用藍字補充,多出的用紅字沖減)。
九、其他稅種的核算
1.印花稅的核算
企業繳納的印花稅不需要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
購買印花稅票時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2.耕地占用稅的核算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3.車輛購置稅
(1)按規定繳納的車輛購置稅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2)企業購置免稅、減稅車輛改制后用途發生變化的,按規定應補繳的車輛購置稅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2013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稅務師考試考后交流專區
更多信息訪問:注冊稅務師頻道 注冊稅務師論壇 注冊稅務師輔導試聽
最新資訊
- 2025年稅務師資料:9月強化階段必備,5科高頻考點+真題解析!2025-09-19
- 25年稅務師涉稅服務實務難嗎?備考困境解鎖核心考點+模擬卷破局2025-09-19
- 【今日份福利】2025年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高頻考點+配套練習題2025-09-18
- 稅務師稅法一和稅法二哪個難?內行人深度拆解2025-09-17
- 沖刺必刷!2025年稅務師稅法二高頻考點整理及章節習題匯總2025-09-17
- 助力備考!2017-2024年稅務師《稅法一》各章節分值分布2025-09-16
- 強化必備:2025年稅務師稅法一高頻考點+章節習題匯總2025-09-16
- 救命!稅務師稅法一易錯易混知識點清單出爐,看完不踩雷2025-09-11
- 25年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目錄+思維導圖+核心考點匯總2025-09-05
- 沖刺備考必背~2025年稅務師稅法一核心考點+章節習題大匯總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