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相關法律》犯罪及其構成資料詳解


一、犯罪特征
1、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這是犯罪的本質特征;2、刑事違法性;3、應受刑罰處罰性。
二、犯罪構成
(一)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三種。
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區別是:犯罪客體決定犯罪性質,而犯罪對象除非《刑法》有特別規定,一般不決定犯罪性質;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體,但并非都有犯罪對象;所有犯罪都侵害犯罪客體,但并非都必然損害犯罪對象。
(二)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和由這種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危害行為、危害結果以及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犯罪客觀方面的必備要件。
解釋:不作為構成條件:1、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特定義務是法律上的義務,而不只是普通、道德上的義務。這種義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行為人的先前行為產生的義務。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
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不是所有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而僅為某些犯罪構成所必需,即稱謂“選擇性犯罪構成要件”。
(三)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分為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兩類。
1、自然人犯罪主體
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共8種犯罪)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提示:對于跨年齡段危害行為的刑事責任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形:
(1)行為人已滿16周歲后實施了某種犯罪,并在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期間也實施過相同的行為,是否一并追究刑事責任,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實施的是法定的8種犯罪,則應一并追究刑事責任;否則只能追究已滿16周歲以后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期間,實施了法定的8種犯罪,并在未滿14周歲時也實施過相同的行為,對此不能一并追究刑事責任,而只能追究已滿14周歲后實施的特定嚴重犯罪的刑事責任。
(3)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處理:一是從寬處罰原則,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二是排除死刑的適用,對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包括不允許判處死緩。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提示:醉酒的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單位犯罪主體。單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2)主觀方面必須有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的故意,由單位集體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犯罪決定,并通過直接責任人員加以實施。
(3)必須限于《刑法》的特別規定。單位只對《刑法》規定可以由其構成的犯罪負刑事責任。
提示:不屬于單位犯罪的有:
(1)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2)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3)個人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不屬于單位犯罪。
(4)單位一般成員實施的犯罪,不屬于單位犯罪。
(5)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沒有任何關系的犯罪,不是單位犯罪。
(6)僅為單位個人或少數成員謀取非法利益的,不是單位犯罪。
(7)必須有刑法分則明確規定的單位犯罪的罪名,沒有規定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不能認定單位犯罪。
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是: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即所謂兩罰制。
(四)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的主觀方面包括“犯罪故意、犯罪過失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等。其中,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是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犯罪動機不是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解釋: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的區別:事發前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否有預見。有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是過于自信;應當預見而事先沒有預見的是疏忽大意。
【例題】果農張三,為防止水果被盜,在果園周圍架了很多電網,一天晚上,王四來偷水果,不幸觸電身亡,張三對該結果所持的主觀態度屬于( )。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答案:B
解析:本題考點是犯罪的主觀方面。張三為防水果被盜在果園周圍私拉電網,其主觀上是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致人觸電死亡的后果,但為防盜卻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其主觀心態不是過失;同時,其私拉電網是為了防止水果被盜,主觀上并不積極追求致使偷盜人死亡,所以其主觀心態也不是直接故意,實際上他對于偷水果的人的死亡后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主觀心態是間接故意。
2012注冊稅務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最后50天! 稅務師《稅法(一)》87條公式,抓緊時間背2025-09-26
- 刷題前必看!2025年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公式匯總2025-09-25
- 2025年稅務師資料:9月強化階段必備,5科高頻考點+真題解析!2025-09-19
- 25年稅務師涉稅服務實務難嗎?備考困境解鎖核心考點+模擬卷破局2025-09-19
- 【今日份福利】2025年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高頻考點+配套練習題2025-09-18
- 稅務師稅法一和稅法二哪個難?內行人深度拆解2025-09-17
- 沖刺必刷!2025年稅務師稅法二高頻考點整理及章節習題匯總2025-09-17
- 助力備考!2017-2024年稅務師《稅法一》各章節分值分布2025-09-16
- 強化必備:2025年稅務師稅法一高頻考點+章節習題匯總2025-09-16
- 救命!稅務師稅法一易錯易混知識點清單出爐,看完不踩雷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