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基礎知識總結(一)


第一章 勞動經濟學
一、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勞動要素的特點:1、動力性2、自我選擇性3、個體差異性4、非經濟性
二、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
1、人力資源:它作為一種勞動力供給實體、作為一個統計對象,是指以國家或地區為范圍的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人力資源總量=勞動力人口數量(人力資源數量)×質量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2、人力資源的數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勞動適齡人口的總量,減去其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加上勞動適齡人口之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
3、勞動力供給的內容:
微觀勞動力供給;中觀勞動力供給;宏觀勞動力供給
4、勞動力需求:是一種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稱為“引致需求”。
5、使用勞動要素的根本原因是:社會消費需求
6、勞動力需求的增量產生的根源是:
社會消費總量的增加;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內容的豐富化。
7、微觀勞動力供給:即發生在個人身上的勞動力供給。
8、微觀勞動力供給取決于:經濟單位(社會、地區、部門、用人單位)的工資水平。
9、中觀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因素:
工資競爭力;專業教育的門類;人的就業偏好;勞動要素的流動性
10、影響宏觀勞動力供給數量的因素:
人口因素;勞動參與率;勞動時間
11、影響宏觀勞動力供給質量的因素:
遺傳、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長因素;教育因素;人力投資數量
人力投資的動力;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體制;社會文化與觀念因素
勞動力供給的變動。
三、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的工資水平與工資結構
1、工資的定義:所謂工資,是指勞動者被用人單位錄用后,完成規定的勞動任務而作為勞動報酬領取的、由該用人單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貨幣。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2、工資的主要形式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補貼以及職工個人福利等。
3、工資原理:
早期的工資論:生存工資論、工資基金論;邊際生產力工資論
供求均衡工資論;工資談判論;分享工資論
4、工資導向政策的內容包括:
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新興產業傾斜的政策,支持其發展。
向經濟發展重點地區傾斜的政策。
對社會需求大,但人們不愿意從事的職業、公眾給予扶持的政策。
吸引人才、限制低素質勞動力的制度。
5、工資導向政策的手段包括:
撥款、貸款 ;稅收減免;工資補貼 ;對一些特殊崗位如科學家、企業家給予高工資待遇等。
6、最低工資政策的定義:
政府根據一個地區的最低生活消費水平、物價水平和社會勞動者撫養人口系數,確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7、收入政策的含義:
狹義的收入政策是指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用于控制貨幣工資與物價的增長,達到宏觀經濟的穩定。廣義的收入政策不僅包括宏觀調控,而且包括在一定社會總收入、一定工資總量的條件下,對以工資勞動者為主體的居民個人分配關系的調整政策,即社會收入分配政策。
8、收入政策的作用:
有利于宏觀經濟的穩定;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縮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及其危害。
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標――基尼系數
10、基尼系數的定義: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依據洛倫茨曲線創制的用來判斷某種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種尺度,亦即社會居民或勞動者人數與收入量對應關系的計量指標。
11、收入政策措施:
調控收入與物價關系的措施;收入平等化措施
12、調控收入與物價關系的措施:
制定工資――物價指導線作為企業增長工資的參照標準
在物價和工資增長過快、影響宏觀經濟穩定的情況下,對物價和工資的管制以至凍結。
實施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控制政策,約束企業的工資發放過渡行為。
13、最低工資:是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的社會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所規定的保證勞動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資。
14、最低工資的確定要考慮的因素有:
勞動者個人勞動基本生活消費品費用;
勞動者接受社會生產必需的最低水平的教育培訓費用;
勞動者平均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消費品費用。
15、收入平等化措施:
實行個人收入所得稅制度,并且在實施中采取累進稅率制。
對遺產、贈與、財產(即土地、房產等不動產)、高消費征稅。
發展社會保障事業,解決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補貼、低于貧困線的家庭與個人的救濟等方面的支出。
對失業者、特別是其中的貧困者,提供就業機會與就業培訓。
發展教育事業,這有利于從根本上消除貧困,擴大社會平等。
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向低收入階層提供廉價住房或住房補貼。
16、工資差距的內容:
產業部門差距;地區差距;職業差距;教育程度差距年齡性別差距
四、失業與就業
1、勞動力供求關系的類型: 供過于求、供不應求、供求均衡
2、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標志是:要求就業的人絕大部分都能得到就業崗位,不存在長期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門、行業。
3、勞動力數量過剩分為:總量過剩和結構過剩。
4、勞動力結構過剩:因要素本身的特性形成的有指向性的供給與需求不能吻合而存在結構上的矛盾
5、勞動力結構過剩的原因:
某種教育發展過頭,生產出的勞動力品種不是社會所需要的。
產業結構變動。
個人擇業行為的過分。
人口老化、勞動力老化與知識更新。
6、就業的概念:就業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社會求業人員走上工作崗位的過程與狀態。
7、就業者包括:
在規定時間內,正在從事有報酬或有收入的職業的人。
有固定的職業,但因疾病、事故、休假、勞動爭議、曠工、或因氣候不良、機器設備故障等原因暫時停工的人。
雇主或獨立經營人員,以及協助他們工作的家庭成員,其勞動時間超過正規工作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8、失業的類型
總量事業:指勞動力供給數量大與社會對他的需求數量,即處于供過于求狀況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在勞動力供求總量平衡的條件下,由于勞動力的供給與社會對它的需求之間結構不對應、不統一所造成的失業。
摩擦性事業:是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在結合過程中偶然失調所造成的暫時失業。
技能性失業:即個人缺乏就業技能而處于失業狀態。
技術性失業:是因為在生產中采用先進機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技術所造成的事業。
選擇形失業:是求業人員在社會上尚有一定的就業崗位時,不愿意到該崗位上去工作,而要等待更好的職業所形成的失業
9、勞動力市場的三種含義:
勞動力市場是經濟要素配置場所。
勞動力市場是經濟交換關系。
勞動力市場是一種經濟運行機制。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保過班套餐>>>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報名>>>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202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考試重點2025-09-25
- 202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考試重點:四級備考核心內容梳理2025-09-24
- 2025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筆記:助力高效復習的關鍵內容整理2025-09-18
- 2025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重點:核心概念與原理的全面總結2025-09-17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知識,助力考生高效備考2025-09-16
- 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科普:如何申請勞動能力鑒定?2025-09-12
- 2025年四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系統梳理與解讀2025-09-10
- 2025年三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涵蓋高頻考點2025-09-10
- 2025年二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9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