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輔導:人類行為(5)


第三節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基礎$lesson$
一、人類行為的生物學理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 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理論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希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人類本能中的性驅力是人格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人的一生中,性驅力的聚集區域從身體的一個部位轉向另一個部位,而每一次轉變都標志著人格發展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共包括五個階段:
一是口唇期(出生到1歲):個體的主要滿足來自與口唇相關的性欲活動(如吮吸和進食)。二是肛門期(1~3歲):個體從排泄過程中獲得滿足。三是性器期(3-6歲):兒童在壓抑對異性父母的愛慕之后,與同性父母建立認同,主要滿足途徑在生殖器地帶。四是潛伏期(6歲到青春期):從相對平靜到青春期躁動。五是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發展出成熟的性特征,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
弗洛伊德認為性器期是發展的關鍵期,因為在該時期兒童與異性父母產生所謂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時又害怕報復,最后在壓抑自己性欲望的基礎上,發展出對同性父母的認同感。如果認同失敗的話可能會演變為同性戀,或者異裝癖、異性癖等性心理障礙。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埃里克森(E.H.Erikson)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引入了社會文化因素,強調社會環境在自我發展中的作用并且把人格發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埃里克森指出,人生有八大發展階段(見表3―1),在每個發展階段個體都面臨特殊的發展任務,經歷一次心理一社會“危機”,或者說矛盾沖突;這些沖突包含著對立的兩極,個體只有嘗試面對并解決這一沖突之后,才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同時發展出某種特定的品質或“美德”。如果沖突無法圓滿解決,那么個體自我的發展就會出現困擾乃至停滯。在八個發展階段中,埃里克森特別強調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并認為這是自我發展的最關鍵環節。
P74: 埃里克森的人類心理一社會發展階段
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人生發展模式在社會工作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他有關人生每個階段所經歷的矛盾沖突與個人困境的闡釋依然充滿了洞見,并且引導我們重新注目于人類發展中的社會文化因素。
3、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通過對兒童行為的觀察以及實驗研究,提出了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又稱發生認識論。他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感覺運動期(出生到2歲)、前運算期(2~7歲)、具體運算期(7~12歲)和形式運算期(12歲以上);每階段的兒童對世界及各種物質間關系有新的認識,每個發展階段都是在前一階段上的質變,也是后一發展階段的基礎。
在每個發展階段中,皮亞杰認為個體主要是運用組織、同化和順應三種原則來認識世界。組織原則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環,個體將活動系統化,在頭腦中形成“心理圖式”。適應包括了同化與順應這兩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當有新的事物和刺激出現時,個體先用同化原則使新事物與舊圖式發生聯系,使新的信息被吸收到已有的圖式之中;同時再用順應原則把舊圖式加以改變,從而使之與新的環境與刺激相適應,并最終形成新圖式。個體就是這樣不斷地在個體和環境之間尋求平衡,也就是說個體認知發展是個體持續適應環境的過程,當不平衡出現時個體就會嘗試改變來重新取得平衡。在皮亞杰看來,人類的遺傳潛能與適當的環境刺激在兒童認知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相當的。
4、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在皮亞杰理論的基礎上,科爾伯格(L.Kohlberg)提出了自己的道德發展階段論。通過研究科爾伯格發現兒童的道德判斷存在著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基本可以劃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各有兩個階段,共六個階段:
1.前習俗水平(0―9歲)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這一水平上的兒童已具備關于是非善惡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要求,但他們主要從行動的結果及與自身的利害關系來判斷是非。該水平分兩個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的行為主要為了避免懲罰,因而無條件服從權威,而不考慮懲罰或權威背后的道德準則。
階段二,天真的享樂主義階段。這一階段兒童首先考慮規則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他們服從命令是為了得到獎賞或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時兒童能初步考慮到人與人的關系,但人際關系常被看成是交易,對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
2.習俗水平(9―15歲)
這一水平上的兒童開始關心社會的期望與別人的需要。
階段三,好孩子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受到別人稱贊。
階段四,維護權威或社會秩序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意識到了普遍的社會秩序,強調服從法則,使社會秩序得以維持。兒童遵守不變的法則和尊重權威,并要求別人也遵守。
3.后習俗水平(15歲以后)
這一水平上的人們力求對正當而合適的道德價值和道德原則作出自己的解釋,而不理會權威人士的決定。
階段五,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而在本階段,個人從靈活的角度看待法律、習俗與規章制度,認為所有這些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說來,這一階段并不同意用單一的規則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能較辯證地看待各種行為的是非善惡。
階段六,普遍的倫理準則階段。這個階段個人有某種抽象的、超越刻板的法律條文的觀念。在判斷道德行為時,不僅考慮到法律規范,同時也考慮那些未成文的有普遍意義的道德準則。道德判斷已超越了某些規章制度,更多地考慮道德的本質,而非具體的準則。這是道德發展的最高階段。
5、行為主義與社會學習理論
最新資訊
- 福利來襲!2025年社工考試成績公布,憑成績單速兌,時間有限,速來!2025-07-25
- 2025年中級社工考試考點匯總(法規+綜合能力+實務)2025-05-07
- 【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兌換福利】2025年社會工作者各科真題解析課程免費拿!2025-04-29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匯總(初級+中級各科目)2025-04-25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梳理:初級與中級的高頻知識點2025-04-11
- 2025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大綱2025-04-09
- 2025年社工三色寶典來襲,邏輯梳理助力備考新高度(中級3科目)2025-04-08
- 2025年中級社工實務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工《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