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四大策略


【摘要】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四大策略,基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政策倡導、政策執行、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詳情請看下文:
重點參考: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原則
社會救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發展性救助,最典型的做法是在社區平臺建立服務傳遞體系;第二是預防性救助,即基于社會風險防范的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制度、災害預防體系和應急處理機制等;第三是補救性救助,主要是指保生存的救助。從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效能看,比較理想的比例是預防性和發展性措施占80%,補救性措施占20%。而從我國的現實看,社會救助實踐與這個理想比例相去甚遠。
基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
政策倡導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明確提出“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救助”,標志著立法倡導成效顯著。未來在制度規劃方面,社會工作的倡導重點是水平推動和垂直推進。
所謂水平推動,即強調跨部門的合作。除民政部門的核心作用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計生等部門也是重要的參與者,這些部門對社會工作的認識還很模糊,宣傳工作和知識普及工作有待加強。所謂垂直推進,是指地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社會工作應主動開展基礎調研工作,為地方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依據,并在類似相關行動中展示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讓地方和基層能夠理解社會工作專業,并承認和接納社會工作。
政策執行
2014年3月,民政部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工作會議。追溯歷史上社會工作在救貧中扮演的角色,社會工作最有優勢介入的是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和“救急難”工作。
2012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和《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兩份重要文件相繼頒布,強調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規范申請、受理、審核、評議、審批、公示等關鍵環節,實行科學的動態管理,探索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有20個省份成立了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這些新機構的屬性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應規定為社會工作專業崗位,省級機構應考慮聘用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歷或具有中級社會工作師資格的人員。此外,市、區、街道三級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也可以在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上,委托社會工作專業機構承擔具體的入戶調查工作,形成社會力量參與的格局。
在開展“救急難”工作方面,社會工作可以發揮其基層工作的優勢,通過社區平臺和機構平臺的專業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及時發現陷入困境和危機中的高危家庭和個人,及時上報,尋求政府的救助,緩解其經濟困難;另一方面,及時開展個案管理服務,組建由醫生、律師、警察參與的跨專業團隊,通過預估、計劃,整合與鏈接資源,綜合解決家庭和個人的復合型問題。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社會工作者頻道或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四大策略,基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政策倡導、政策執行、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詳情請看下文:
重點參考: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原則
直接服務
直接服務,即引入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策略、理念、目標和焦點,發揮社區居委會和專業社工機構兩個服務傳遞平臺的功能,為救助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
在服務策略方面,強調由補救逐步轉向預防和發展。即在充分認識社會救助制度補救性功能的同時,積極運用專業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社會救助服務的預防性功能。如針對一般救助對象的服務中,社會工作的宗旨是幫助低保對象恢復自我發展和成長的能力,幫助其建立互助網絡,增強能力,促進其自立,以應對傳統救助工作僅暫時緩解經濟壓力導致的“治標不治本”問題。社會工作的介入可預防救助對象依賴心理的產生,同時鼓勵低保對象自食其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而針對特困群體的分類救助中,社會工作者不單單是幫助困難群體自力更生的支持者,更是協調和動員社會資源的支持者。專業的社會工作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理性而清晰地分析出享受低保救助的老人、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的需求,充分協調和運用社會資源,幫助其克服困難,并擺脫對單向救濟的依賴,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另外,在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中,專業社會工作者可憑借其自身的專業優勢,協助相關部門及個人在前期做好預警和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預防機制,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此外,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因其工作性質的基層性,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到低收入個體或群體,直接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社會工作者依據工作經驗和相關專業理論能夠及早預測可能引發的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讓相關行政部門提早預警,做好準備,有的放矢地開展專項救助工作。
在服務理念、目標和焦點方面,強調由需求為本轉向資產為本。資產為本的發展模式強調社會救助對象本身所擁有的資源、能力與技術,強調個人的優勢及資產,而不是聚焦于其本身的不足與問題。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越來越強調貧困者的增權(個人自信心提升,平等對話以及群體利益的爭取),強調提升貧困者能力(包括抗擊風險的能力建設)。從社會資本的角度,又強調個人動機的提升、信任關系和互助網絡的建立,以及社會契約下的跨代、跨界別的合作等。而針對不同對象,服務聚焦點也有所不同:以兒童為對象的服務,強調平等教育,遏制貧困的代際傳遞;以成年人為對象的就業輔導,聚焦于推動互助合作,提高自助能力等。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社會工作者頻道或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四大策略,基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政策倡導、政策執行、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詳情請看下文:
重點參考: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原則
間接服務
間接服務,即加強面向鄉鎮(街道)干部和社區工作者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普及和能力建設工作,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效果。
社會救助是國家的責任,而社會救助工作的重心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成效體現在基層。就目前我國社會救助的現狀而言,社會救助運行過程對服務的要求非常迫切,服務的專業性也有待加強。在這方面,專業的社會工作可以在價值理念、理論模式、實務技巧及救助效果等方面,為社會救助服務的開展提供有益經驗,并能使社會救助制度更有實效。因此,加強面向鄉鎮(街道)干部和社區工作者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普及和能力建設工作,有助于社會救助工作效果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普及和能力建設方面,應突出以下幾點:首先是認同和內化社會工作專業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思想,強化服務意識,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對待救助對象,改善他們的生活,贏得他們的信任。其次是學習和理解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等解釋分析理論和實踐理論有助于提高基層社會救助人員的理性思考和行動能力,靈活運用危機干預、地區發展等實踐理論分析和解釋低保對象的特征、處境和需求,解決其遭遇的個人、家庭、人際交往及社會適應、融合等問題。最后是掌握和運用社會工作實務技巧。一個是過程技巧,即確立工作目標和階段性成果,從接觸服務對象、計劃服務、實施干預到服務評估,形成科學和完整的工作過程,以保障工作質量;另一個是服務技巧,主要包括人際關系技巧、活動帶領技巧和組織動員技巧等。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社會工作者頻道或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四川德陽羅江區2024年社工證書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8-29
- 2025年安徽池州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申報:可申領一次性獎勵2000元2025-08-28
- 廣西百色靖西市持證社會工作人才申領“一次性獎勵”的通知:最高可申領10000元2025-08-28
- 海南萬寧市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給予一次性獎勵通知:最高可申領10000元2025-08-21
- 2025年湖北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一次性持證獎勵:最高可獲得5000元2025-08-20
- 最高可申請2000元!2025年福建南平松溪縣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來啦!2025-08-20
- 湖北荊州市社會工作人才發展扶持激勵辦法,最高可申請3000元2025-08-08
- 江西社會工作發布:2025年江西共有15178人通過社會工作者考試,較2024年增幅達81.1%2025-07-31
- 浙江紹興新昌縣2024年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獎勵申請,最高可獲得一次性獎勵2000元2025-07-29
- 最高可申請1500元!福建泉州惠安縣2024年社工考試一次性獎補申報已開始!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