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將實施制造業人力資源開發戰略


制造業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主體產業,也是福建工業的主體。福建“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把福建“建設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福建省“十二五”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規劃》提出,力爭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福建制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福建已形成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裝備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前,制造業知識含量大大提高,要實現制造業的科學持續發展,就要重視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戰略開發。但是,福建制造業人力資本基礎薄弱,先進制造業所需高、中級技工嚴重短缺,在崗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為此,必須實施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培養數量充足、具有較高素質和技能的制造業人力資源,為建成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完善職業教育政策和措施。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條件保障、建設規劃、資源配置、稅收優惠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要努力擴大和優化職業院校資源,建設一批優質特色中職學校和示范高職院校;改革職業院校評價體系,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評價標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把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建立職業教育助學獎學制度,實行中職教育免學費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培養一批既有教師資格又有職業資格的“雙師型”專業教師;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教學創新;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構建省、市、校職業教育實訓體系,建設一批制造業公共實訓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校企合作,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貫通,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建立與福建產業體系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實施職工技能素質建設工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競賽。企業要把職工教育和培訓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制訂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結合實際制定高級技能培訓政府補貼政策;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個性化等各類培訓,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實行“先培訓、后就業”和“先培訓、后上崗”;鼓勵行業組織、企業開辦職業學校,鼓勵委托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對職工進行職業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和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選樹“金牌工人”、“首席技師”、“首席員工”等;進一步完善“技術培訓、崗位練兵、考核鑒定、使用待遇”四位一體的職工技能升級機制,建立一支以初級工為主體、中級工為骨干、高技能人才為龍頭的技工隊伍。
完善人才工作管理體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堅持以用為本,圍繞用好用活人才來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要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健全完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人事制度,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引進制造業高層次人才,特別要重視引進制造業內的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創新團隊;切實提高制造業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對有絕技絕招和突出業績的高技能人才,實行特殊獎勵政策;培育壯大制造業人才市場,發揮人才服務行業協會作用;鼓勵引導高層次制造業人才通過兼職、項目開發、科技咨詢等方式服務制造業企業,促進人才向制造業及其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集聚。
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強農民工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制造業是農民工就業的最主要行業。政府應設立培訓基金,優化培訓結構,保證培訓工作制度落實、資金到位、管理規范、進展有序;發揮現有職業培訓學校、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優勢,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定點基地;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全方位、多層次對農村勞動力進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堅持農民自愿、實用有效的原則,制定合理科學的培訓計劃,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要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增加制造業研發投入,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進具有重大影響的創新型標桿企業的建設和科技政策的落實。要健全完善企業創新平臺,支持引導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行業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推進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企業與大學合作培養人才的共建機制,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合作,根據企業需要設置相關專業,建立實訓基地,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培訓;抓好制造業重點技改項目的實施,用好國家和省里的一系列支持制造業企業技術進步的政策。
建立科學合理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不斷提高職工工資水平。政府要出臺政策,要求制造業企業建立職工工資增長機制,增長標準與人均GDP增長率相匹配;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最低工資標準,特別是提高三大主導產業或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崗位的最低工資標準。通過立法規范企業內部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進一步發揮工會組織、行業協會以及媒體在職工維權方面的積極作用。
積極推進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試人事人才政策。積極推進閩臺職業教育與人才交流合作。要以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為平臺,推進“兩岸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基地”和“兩岸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引進中國臺灣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共建教學資源庫和老師庫,圍繞兩岸制造業對接共同開發教材,共建實訓基地;舉辦閩臺制造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培育一批對臺職業教育合作先行先試學校,實施閩臺高職院校聯合培養人才、合作培訓師資等項目。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完善在閩中國臺灣人才評價政策和辦法,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加強兩岸制造業人才信息交流,建立統一管理、為制造業服務的多層次中國臺灣人才及其研究成果數據庫;支持閩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互設分支機構,推進兩地制造業人力資源市場合作和信息資源共享;探索建立廈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個人才交流合作實驗區,先行先試人事人才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區域中心,推動兩岸制造業人才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高層次邁進。
最新資訊
- 貴州省人社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2025-09-11
- 2025年上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2025年競賽,超額補貼2025-08-20
- 江西人力資源發展協會通知 | 第六期江西省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培訓班報名開始啦!2025-08-13
- 江蘇人社廳公布!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評審標準2025-08-13
- 2025年度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高級職稱申報評審有關事宜的通知2025-08-05
- 2025年江西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職稱申報通知2025-07-18
- 2025年1月1日重磅!《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正式發布,引領退休制度改革新篇章2025-01-02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詳解《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答記者問全面解讀2025-01-02
- 辦法公布!2025年1月1日起彈性退休制度全面落地,這些細節你需要了解2025-01-02
- 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全面解讀您關心的所有問題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