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如何有效的提高了市場風險意識?


點擊查看:2013年5月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公告
股指期貨精心籌備五年后獲批上市,歷經三年交出包括3000家法人賬戶在內的13萬合格投資者、日交易量30.5萬手、持倉量11萬手、日成交金額約2431億元、2012年成交量1.05億手,在全球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五的亮麗答卷。股指期貨帶來了期現對沖、組合beta值調整以及程序化、數量化對沖等多種交易模式,場內基金成交量及180ETF份額等顯著增長,推動中國股市逐漸遠離低端化的初級階段。作為新一款金融期貨品種,股指期貨肩負為中國金融衍生品扭轉乾坤的使命。
1.減緩股市下跌 降低股價波幅
上證綜指自2007年10月16日6124.04點,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1664.93點,依靠“四萬億刺激計劃”止跌反彈。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滬深300指數開盤3388.29點,截至2012年12月4日跌出新低2119.2點,近三年跌幅37.46%。同期上證綜指從3159.67點跌至12月4日的1949.46點,跌幅1210.21點,月均37.24點,跌幅分別為38.30%和1.18%,總跌幅和月均跌幅分別約為期指上市前的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期指上市后期現波動偏離幅度越來越小。對比期指上市前后各兩年多,滬深300漲、跌幅超過2%的天數分別從上市前的92天和112天,降低到上市后的42天,降幅均超過50%。與此同時,滬深300日收益率標準差從上市前0.025降到上市后0.014,降幅達43%。有關學者實證分析表明,排除其他影響,期指降低股市波動25%左右。滬深300波動率長期以0.200為震蕩中樞,峰值一度高達0.035;期指上市后60天波動率減弱,在0.015附近形成新中樞。直觀顯示現貨市場波動平緩,再未出現2008年和2009年的劇烈波動。
股市信心體現于持股,期市信心體現于合約“升水”。期指上市以來雖期現兩市總體下跌,但期指總體保持“升水”,即期價高于現貨,遠月高于近月。與之相反的“貼水”現象則屈指可數,稍縱即逝。據統計,“升水”天數占比75.6%以上。月度僅2012年6月因分紅除權導致“貼水”,其余各月全部“升水”。升水引發正向套利,即買入低價股票同時賣出高價期貨頭寸,賺取價差。正向套利對股市形成購買力,支撐股市上行。同時修復期現價差,間接平滑股市波動。如2012年7月最后一周,上證綜指跌破2132點,滬深300隨之走低。但期指保持升水,7月30日升水30點以上,凸顯正向套利機會。7月31日早盤滬深300快速止跌回升,而期指卻表現乏力,顯然為套利資金入場所致。
2.支撐藍籌維穩 防范“交割日魔咒”
滬深300容量僅次于美國標普500,遠大于恒生、DAX、日經、印度Nifty等指數樣本量。其成份股主要為各行業龍頭,均為國民經濟“定海神針”。因其最大權重股、前五權重股以及前十權重股累計權重占比均名列前茅而極具抗操縱性。世界主要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最大權重股平均權重占比和前十權重累計占比均值分別為8.8%和43.0%,而滬深300僅為約3.5%和22.0%。股指期貨為藍籌股度身定制風險管理工具,使其投資風險進一步降低,投資價值進一步顯現。推動機構理性投資“調結構”,部分機構藍籌持股比例從20%上升至80%,使之成為穩定股市的核心價值力量。
操縱股價關鍵依托資金量。期指保證金遠小于股市,其交易額較高主因在T+0和杠桿機制。機構持倉量大交易量小,法人持倉量占比高達35%,成交量僅占5%。套保持倉約占比30%,但日均成交僅6000手左右,不足交易量0.5%,無法左右股價。如2012年9月24日滬深300和期指分別跌出新低2172.88點和2185.8點。前一交易日9月21日新晉主力合約IF1210多空前20名主力席位分別開倉1012手和3409手,凈空2397手。當日滬深300以336億成交量創出新低,難以歸咎于僅16億的當日期指凈空單。
產業資本利用期指套保同樣維穩股市。如2012年1至7月A股遭遇重要股東凈減持310.79億元,主要發生于中小板和創業板。雖然滬深300樣本市值僅占2500多家上市公司63%,但其成份股被減持僅58.14億元,占比僅18.7%,其中1月、6月滬深300成份股不減反增持11.97億和4.99億。原因之一就是其大小非通過期指對沖鎖定。
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即交割日前3至5個交易日起,期指走勢必然向滬深300現貨價格逐步回歸。長期事實多次證明,這與滬深300現貨價格變化基本無關。2012年8月17日,35億空前天量資金進入股指期貨第28個交割日。主力合約IF1208持倉16910手創交割前夕之最。當日IF1208大跌26.6點即1.14%,新晉主力IF1209以及IF1212、IF1303跌幅均在0.4%上下。反觀期指仍升水9.53點,上證綜指更上漲2.69點即0.13%。截至2013年3月22日,35個已交割合約交割量共51873手,平均每合約僅1493手左右,交割結算價與現貨價差僅0.2至0.4點,從未出現過度炒作到期合約的“交割日魔咒”。
3.吸引資金入市 鎖定機構持股
證監會“操作指引”規定各類機構須通過空頭套保對沖其持股風險,并且套保頭寸須與其股票持倉量對應,但并非機構只能空頭套保。機構入市由主管機關根據其業務需求決定交易類型,目前其開戶均衡,實際批復的套保額度基本多空匹配。機構可自主選擇多空方向,同時申請等量多、空套保額度。
熊市持股風險在于股價下跌,機構大規模融券或直接拋空股票對股市的打壓遠大于空頭套保。2012年7月16日,滬深300下跌2.08%,5家重點券商當日凈買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14.41億元。7月全部22個交易日中,整體資金凈流出269億元,日均僅12億,對應滬深300指數下跌約120點即5%。如當時200多億空頭套保規模轉入現貨市場,則A股日均凈流出量將翻倍暴增,股市“雪崩”效應可想而知。
由于股票有限而期貨合約無限額,多空倉均可無窮大,故期指套保對股價的影響遠低于拋空股票。持股機構套保做空,其他主體等量做多,多空倉對應制衡了對沖做空壓力。多數機構期貨空倉僅為其持股市值的10%至20%,持倉前五名亦不超過60%,套保后期現兩市凈頭寸仍為多頭。特別是下跌中空頭賺的是期指多頭的錢,與股民井水不犯河水;賠錢卻實實在在留在了股市,為減緩股票拋壓做出貢獻。
套保對散戶亦無制度限制。但其資金規模小,套保成本高效果差,不如直接賣票空倉。但隨著低門檻涉期基金及理財產品不斷出現,散戶也可借道參與期指套保對沖。
針對國債期貨的失敗,股指期貨不僅合約標的市值大、結算科學、操縱難,而且賬戶實名制、持倉限額、大戶報告、資金管理到交易風險隔離等制度設計堪稱全球最嚴。尤其在三方面凸顯“中國特色”:一是創建“五位一體”跨行業監管體系。二是創建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三是把投資者教育作為根本性措施。
股指期貨系列創新有效提高了市場風險意識,變監管機構被動保護為引導投資者主動自我保護。三年來未發生重大事故,初步建立起均衡和諧的市場生態。
最新資訊
-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機構2023-10-12
-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機構2023-10-11
- 期貨從業資格培訓中心2023-10-10
-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機構2023-10-09
- 期貨從業人員資格專場考試誠信報名承諾書2023-08-09
- 中國期貨業協會關于發布期貨公司信息技術系列網絡課程的通知2023-06-19
- 2023年期貨從業資格證去哪里上班2023-06-14
- 2023年期貨從業資格證需要備考多久2023-06-14
- 2023年期貨從業資格考試需要準備多久2023-06-07
- 2023年期貨從業資格考試需要準備多久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