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操案例是我們對于心理實操治療技術進行了解和學習的重要途徑,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特別整理了“心理咨詢實操技能案例:青春期女兒和更年期媽媽”這篇備考資料,希望能夠讓大家對心理治療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陣電話響起:“我想預約時間咨詢,我和女兒一塊……”
下午3時正,一位中年婦女與女孩一前一后走進咨詢室……
女孩開口先說:“我沒有病,是媽媽非扯著我來。我不過是個影迷,看了趙薇的新潮發型很過癮,有個性。我很喜歡,就剪了這個發型,同學們也很欣賞……可是我回到家,我媽突然給我一巴掌,誰受得了,我拔腿就跑。其實就是因為我剪了一個很有個性的發型,他們看不慣。”女孩名字叫園園(化名),今年19歲,中專畢業不到一年,因上班后不適應調換過工作。
“我本來就不喜歡她剪這個發型,結果還因為這個發型丟了工作,當時我就控制不住自己抽了她一個大嘴巴。”中年婦女是園園的媽媽,年僅45歲,烏發間略帶幾根銀絲。
“太不給面子了,那么多人,我真想還手!”女兒園園(化名)說,“我覺得不可理解,就根本無法理喻,天天碎嘴嘮叨的沒完沒了。”
心理咨詢師在認真地傾聽著,關注著每一個人訴說。感受到情境中的緊張氣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遭遇戰。兩代人都處在各自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時期,作為母親處在更年期,而孩子處在青春期。各自伴隨生理上內分泌激素的變化,情緒不穩定。更深層的是一種傳統觀念、一種控制欲望與一種自主成長意識的沖撞。在我接聽熱線電話及心理咨詢工作中,遇到面對面溝通的家庭人際關系問題方面反映最激烈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問題。咨詢師欣慰的是:她們能一塊接受心理咨詢是個非常好的開端。
園園媽媽說:“反正是瞅著別扭,大冬天穿一條褲子,甭管多冷都一條褲子。我給她拿了衣服她也不穿,自己就走了。”這位中年婦女喘了口氣,“我們就像是仇人,有時候跟她說話要是多說幾句她就“咣”地把門一關,都把我氣死了,氣得我飯都吃不下去。我們倆常常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不說話。”
園園在一旁聽著,撇了撇嘴,“哼!”了一聲。園園媽媽仍繼續說:“有時候我同她說話她聽幾句還好,要是越不聽我就越生氣,就跟她吼。開始我也反省自己,也嘗試和她交流,但是說著說著火氣就冒出來了。”
……
園園和媽媽母女兩拼搏著,在維護著各自的心理空間(領地)。對著干、頂牛的問題出現令人非常頭疼,到底是誰出了問題?
心理醫生分析指出:
從人生的自然發展規律看,不同階段有不同心理和生理特點。更年期和青春期之所以引發沖突,不能和平共處,主要的原因是婦女進入更年期出現衰老的信號,是軀體走下坡路的開始,不順心的事頗多,易煩躁。青春期是成長過程的重要階段。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最突出的心理特點就是自我意識明顯形成,有了“長大成人”的感覺,“我”的形象特征在擴大,開始反抗父母對自己的指手畫腳。這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表現于“自我獨立”,可以為一件小事就表現出極大的反抗。潛意識中表示:我長大了,你們再不要像以前那樣對待我了,我有權決定自己該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我不依靠你們也能生存。青春期的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心理狀態發展是不平衡、不穩定的。例如看問題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處在更年期的母親看著半成品的孩子,恨鐵不成鋼,尤其是父母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并寄予很高期望的時候,則非常希望孩子很夠聽話,對他們的意見心領神會,并按照去做;然而事與愿違。母親與孩子心理不愉快,且要表達,母親的無名怒火及孩子的易激惹,一個要管,一個不服,造成戰事不斷,矛盾激化。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看法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認為父母有很多缺點、毛病,不再佩服父母、也極不尊重父母。而父母卻認為孩子大了,懂事多了,更應該聽話。如發生沖突,就感到孩子翅膀長硬了,敢頂撞父母、讓父母心寒。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天地、自己的隱私和自己的思維,回家就把門一關、獨自呆在房子里,不愿意和家長交談、認為家長不理解、還會引來埋怨、訓斥和嘮叨。這種尷尬局面造成家長苦惱、孩子也苦惱。
心理醫生建議,當我們明白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平等、尊重、民主等恰當的方式、肯定會化干戈為玉帛,平穩安全渡過青春期和更年期。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實操課頻道為您提供的“心理咨詢實操技能案例:青春期女兒和更年期媽媽”的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實操案例、方法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