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心理咨詢師實操:行為強化法

來源:環球網校 發布時間:2019-09-17 14:47:09 點擊量: 分享:

2019年3月aci心理咨詢師考試即將舉行,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準備考試,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特別整理了“心理咨詢師實操:行為強化法”這篇備考資料,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行為強化法

1、方法介紹:

行為強化(behaViorreinforcement),是緊隨某一特定行為之后給予某一刺激作為其結果,這個結果導致該行為在未來更容易出現,或使該行為發生率得到了提高,這個過程就是行為強化。從強化刺激物的使用看,強化可以分為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兩者都會增加行為在將來出現的可能性,區別主要在于強化時運用的刺激物性質不同。

所謂陽性強化法,是指當某一行為在某種情況出現后,即時得到一種強化物,如果這種正強化物能夠滿足行為者的需要,則以后在同樣或類似情景下,這一特定的行為的出現機率會升高。通俗地說,陽性強化法即對正確的行為進行及時獎勵,對壞的行為予以漠視和淡化,促進正確的行為更多地出現。

其目的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其適用于治療多動癥、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要確定希望兒童改變什么行為(確定靶行為)及確定這種行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設計新的行為結果取代原來的行為結果;同時對兒童出現適宜的行為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獎賞、鼓勵等。獎賞在兒童行為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當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立即給予獎賞,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或者通過塑造培養和增加某種新的行為,例如當兒童完成規定行為時,就予以獎勵,持之以恒,以促進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可與自我控制法一起應用,指導兒童用自我監督、自我強化等方法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兒童每天將自己的行為做記錄,1周后比較,比較不適宜行為出現的次數,行為有進步則給予獎賞。獎賞物包括初級獎賞,活動獎賞,社會獎賞。鼓勵的目的是促使兒童自愿地、主動地去學習重復某些良好行為。

范例1:國外有人曾用正強化法來研究兒童遵循教師指令的行為,被試為幼兒園大班的5個女孩,這些被試對教師的指令常常無動于衷。研究者為該班教師設計了每天使用的10項指令,如,“坐下”、“把鉛筆和紙拿給我”、“把你那張紙折疊好”、“把文具放進你的書包”等。如果兒童在老師發出指令1-5秒內能照著去做,就視為遵循指令。

首先,進行基礎測定,連續5天對每個兒童分別發出10項指令,并觀察記錄她們的行為,教師不作任何反應。結果5天內她們遵循教師指令的行為平均為60%。其次,矯正措施的介入,連續6天對每個兒童分別發出10項指令,當兒童遵循一項指令時,就馬上給予正強化,即口頭贊揚,如:“XX真聽話”、“XX是個好孩子”、“XX真乖”、“謝謝你”等。結果6天內她們遵循教師指令的行為平均達78%。再次,當教師撤銷言語強化,恢復到基礎測定。連續5天遵循指令的行為下降到平均為69%。最后,再次實施言語強化措施,連續4天,遵循教師指令的行為再次增強,平均達84%。

范例2;當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老師對他微笑并表揚他,這就可能使這個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微笑這一令人愉悅的刺激物強化了集中注意力的行為。

在正強化法中,作為產生行為后果的強化物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滿足行為者的需要,并能使某種行為產生的概率升高。強化物種類多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消費性強化物,如糖果、糕點、飲料、水果等。

②活動性強化物,如室內外的活動,看電影、電視,看畫冊,過生日、郊游、運動會等。

③操作性強化物,如拍球、跳繩、騎車、涂顏色、畫畫、玩彩泥、游戲、剪紙、小制作等。

④擁有性強化物,如獎狀、證書、小紅星、小紅旗或鉛筆、小畫書、小玩具等。

⑤社會性強化物,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肯定性的言語評價,如,真棒、好極了、干得好、好孩子等;另一類是積極的動作姿態,如,摸摸孩子的頭、親親孩子的臉、抱一抱、撫摸、點頭、微笑、—起玩游戲等。

所謂陰性強化法,指當兒童某一不良行為發生后,即施予一種厭惡或懲罰性的刺激,使兒童在類似情境下不良行為發生頻率降低,甚至消除的方法。負強化法通常與懲罰結合起來使用,厭惡刺激或懲罰性刺激包括強烈的否定性言語、警告、瞪眼、暫停某項活動、用力抓住,以及能引起被試不適感的刺激,如彈橡皮圈(被試手腕上套橡皮圈,不良行為發生后,自已拉彈橡皮圈)、刺耳的聲音、難聞的氣味、輕微的電擊等。

范例1:某一兒童有吮大拇指的不良行為,老師征得了家長的同意,在兒童的拇指上涂上黃連粉,當兒童一吮拇指就會產生苦的感覺,為了逃避這個厭惡刺激,兒童就不把大拇指含在嘴里。若干次以后,兒童知道不吮拇指可避免苦的感覺,并形成了回避條件反對,從而改掉了吮拇指的習慣。

范例2:這是利用陰性強化對有自傷行為的小男孩進行干預的個案。先讓男孩坐在椅子上,前面的小桌上有一輛玩具卡車,它能記錄小男孩玩弄卡車的時間。如果到一定時間沒有用手碰車,蜂鳴器就會發出叫聲,叫聲之后3秒小男孩還不觸碰卡車,他就會受到電擊。干預者教會他一受到電擊就把手放到車上,經過幾次成功的逃避反應后,他學會了回避反應。之后,他知道不受電擊就要設法不讓卡車發出聲音,這必須把手一直放在卡車上,這使他學會了回避反應。后來,逐漸用其他玩具代替卡車。之后,又撤去蜂鳴器和電擊,男孩仍能玩玩具而不再有打頭的自傷行為。

負強化是通過逃避或回避厭惡刺激來實現不良行為矯正的。對于兒童來說,因為已有語言和意識,所以實施負強化時,可通過語言這個中介,如批評、訓導、斥責等來清除不良行為,建立良好行為。

2、操作要點:

(1)選擇適當的強化物。特定的事物是否起強化作用要取決于行為者的特點。陽性強化時,刺激物應該是行為者喜愛的;陰性強化時,刺激物應該是行為者所厭惡的。各人的好惡及其程度不同,選擇的強化物就應因人而異。

(2)確定強化程序。行為強化的實施可以連續也可以間隙。連續強化,只要出現目標行為就提供強化;間隙強化,對目標行為按一定程序間隙地給予強化。

通常,在剛開始學習一個行為時,連續強化對行為的獲得比較有效。在行為習得以后,間隙強化則會使行為發生率較高且較難消退。

間隙強化的程序安排有多種。有按比例、時間間隔、持續時間等的不同安排,這種安排又有固定的與可變的之分。如,固定比例程序、可變比例程序、固定時間間隔程序、可變時間間隔程序、固定持續時間程序、可變持續時間程序。一般,可變程序的效果較好,但固定程序的操作較為容易。

(3)及時調整。按計劃實施強化后,必須密切觀察強化的效果,要根據進展的情況及時和適當地作出調整。

3、注意事項:

(1)、運用負強化法要注意:負強化法通常是在其他方法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時采用的。所選擇的厭惡刺激或懲罰物必須及時呈現,行為與呈現間隔時間越短,效果越大;厭惡刺激會對兒童產生不適感,在選擇厭惡刺激時要慎重,要為社會道德所容許,不會影響兒童的心身發展與人身安全。另外,負強化常常有懲罰性質,有消極的影響,會引起兒童的不良情緒反應,如哭、鬧等;易導致兒童模仿成人的懲罰行為來對待別的兒童。因此,運用中最好與正強化法結合起來使用。

(2)、正強化法的實施要注意:所選擇的強化行為應是具體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所選擇的強化物要與被試的需要相吻合,在所需行為發生之后,應及時呈現;給予強化物時,物質獎勵要與精神獎勵(口頭贊揚)結合起來進行;強化時,在數量上應把握好分寸,既使行為者感到愉快,又不使強化物很快失去吸引力;在撤銷強化物時,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會性強化物代替,以繼續維持所需行為。

(3)、注意結合運用。行為強化時可以把陽性強化與陰性強化結合使用。對行為者以自己的行為逃避或回避了厭惡刺激后,可以再給予令行為者喜歡的刺激物來鞏固其行為。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實操課頻道為您提供的“心理咨詢師實操 行為強化”的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實操案例、方法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進入題庫下載。

課程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