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人文醫學是當務之急


8月19日晚9時許,9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小兒外科之父”張金哲先生用電子郵件致信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下了他對 “請醫生說說心里話”欄目的感想,并由此回溯了醫改的緣由和當前醫改應著力的三個方面。寥寥數言,娓娓道來,卻令人有撥云見日、豁然開朗之感。所引例證,點到為止,卻切中肯綮,勝似千言萬語。先生殷殷之情,令人感佩。不敢私存,特與讀者分享。――編者
光明日報《請醫生說說心里話》,讓人們得以了解各個行當的醫生們在當下的真實狀況和他們的內心感受。醫患之間彼此尊重,當從了解、理解開始。同時,醫生們的傾訴,也透露出一些共同性的問題。化解目前日益增多的醫患矛盾,一方面需要醫患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一方面也有賴于醫改的持續深入。
醫患矛盾根源是看病貴、看病難,看不好、不滿意。如果看病不要錢,把病治好,什么意見都沒有了。
然而,深奧是醫學的特性,至今還搞不清為何“人有旦夕禍福”,由此造成了它的神秘性,并進一步發展為特有的強霸性――只能聽大夫的,有意見也必須服從。有史以來,從巫醫而發展為神秘行醫模式,醫生宣布診斷和醫囑,病人絕對服從。現代科學依靠實驗,又把醫學推向生物醫學(因為不能用人做試驗),使醫學迅速發達,連心臟都可以換。但正因為都是動物試驗,忽視了人的特點,特別是兒科,嬰兒不會說話,和處理試驗動物一樣。由此形成的生物醫學觀點,統治了幾百年的現代醫學。
現在是信息時代,神秘行醫模式受到沖擊。醫事法律明文規定了病人的知情權與參與權,醫學模式向人文醫學轉變――人們要求循證醫學和透明行醫。但百年生物醫學觀點統治,不可能立即轉變,矛盾逐漸激化,于是提出醫改。
醫改,應改革的有三個方面:醫療技術方面、醫療觀點方面和醫療管理方面。
所謂醫療技術方面,就是要求把病治好。但可悲的是,醫療技術被壟斷資本所利用,一心發展昂貴的醫療方法,借著醫學的強霸性,再昂貴你也要購買,多快好省已無人提及。這是看病貴的真正根源。
所謂醫療觀點方面,最典型的如兒科陪住問題。誰都知道孩子離不開媽媽,孩子病了更需要媽媽。但是兒科醫護多不支持陪住,更反對家長參與醫療。其觀點依據是,媽媽對醫療的作用,沒有動物試驗的根據。
現在,我國的醫改重點在醫療管理方面。人不患寡而患不公,我國城鄉差別、工農差別,乃至特需的貓膩,都是矛盾。中國香港看病一律免費,連吃飯都管。他們的醫患矛盾就少,未聞有“殺醫砸院”的新聞。
醫患關系的扭曲很復雜,徹底解決需一定的時日和條件。
醫療是高科技、高風險、高奉獻的服務行業。病人(包括兒科的患兒和媽媽)是必須尊重的服務對象。世界各國對醫生也都很尊重,醫生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也較高。反之,互不尊重,必然矛盾日深,甚至惡性爆發。當務之急,醫生能做的是積極轉向人文醫學觀點,檢查自己的服務觀、人生觀、世界觀,從我做起改進醫患關系。
來源: 光明日報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