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校醫學網:中國醫生“脫編”會到來嗎?


很多人都羨慕《杜拉拉升職記里》杜拉拉的升職之路,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從職場菜鳥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白骨精”。 雖然杜拉拉并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但現實版的“杜拉拉”也比比皆是。然而,一旦你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即使你有孫悟空的十八般武藝,也會因為年限不夠, 被壓制得服服帖帖,跳不出既有的“編制身份”這個如來佛對你條條框框的束縛。
7月1日,國務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施行,雖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并未明確提及“編制”的概念,但醫生們普遍反映,若按條例完全執行合同制和參保,“編制”已經基本喪失意義。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是希望,這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具備更徹底的“脫編”意味。醫務人員翹首企盼的“脫編”或許在可預見的將來就可實現。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未來一旦傳統身份松綁,在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的同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事業編制瓦解,醫生在職業發展、收入、福利、生存壓力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受?“脫編”后是否會真的出現醫療版“杜拉拉”?
事業單位編制意味著什么?
中國,公立醫院醫生都擁有一個耀眼的光環――事業單位編制,而編制意味著一系列福利待遇。盡管很多人抱怨公立醫院體制僵化,但誰也不愿輕易離開,因為他們害怕成為無依無靠的“社會人”,失去職位、職稱、科研等機會。即便政府允許多點執業,公立醫院醫生依然無法掙脫“繩索”。
但是,這一系列福利待遇也更像一條條“隱形的繩索”,將醫生緊緊地捆綁在公立醫院。醫生作為一種專業性門檻高、投入周期很長、不容易商品化的職業,與公立醫院這樣的堡壘結合,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態結構。可以做一個類比,同樣是技術精英,讀醫科的和讀計算機的高材生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計算機畢業生可以跑到IT企業去任職,而最成功IT企業全部是民企;于是他們在整個人生和職業長河中不斷的向上游走,乃至擁有股份,做到老總。相比之下,醫生一旦進入公立醫院,幾乎就是在一個醫院呆到老,和他的崗位、職位、編制、福利牢牢鎖定,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越沒有“解套”的可能。
事業編制瓦解會如何影響醫生?
毋庸置疑,這個“條例”將直接影響到事業編群體中龐大的醫務人員的切身利益。一夜之間,不僅是工資待遇,不僅是養老福利的剝離,更重要的還有身份的變化。改革涉及調整的利益如此之大,但很多醫生面對即將到來的身份變化和利益調整非常淡定,甚至根本沒有利益的觸動感,平靜地接受了今后將與企業人員一樣交社保,一樣面對聘任和績效考核壓力,一樣能進能出。事業編制瓦解到底會如何影響醫生的利益?
1、 對收入的影響
近日某醫學網站做了一項“事業單位改革會如何影響你的待遇”的調查,在投票的約2000人次中,認為薪酬待遇會提高和不會變化太大的合計46%,認為會降低的占20%。這意味著大部分醫生實際上是對自己的醫術有很大信心的。只是當前公立醫院的制度之下,讓許多人不能冒尖,不敢冒尖,只能循規蹈矩。
一位公立醫院醫生解釋說,“因為醫院能創收,薪酬大部分來自經營性收入。醫院規模越大,級別越高,收入可能更多。‘塔尖’的醫生年收入幾十萬元至過百萬元也可能,勞動強度當然與醫院規模成正比。”一位公立醫院醫生解釋,收入構成中基本工資只占較小部分,1000-4000元不等,大頭是獎金,以主治醫生為例,市三甲醫院平均的獎金可達6000-10000元。當然,在編人員會有較多的政策性補貼,比如住房補貼,差別可能就一兩千元而已。
南方醫院楊醫生也證實,一線醫生基本工資都不高,二三千元,獎金占大頭,6000-8000元間,再加上補貼和年終獎。而獎金多少,主要看所在科室的創收能力。因此,有編、無編反倒不重要,若合同工所在科室效益好,收入可能還會高出冷門科室的在編醫生一截。
醫生們的底氣來自這一職業本身的較強技術要求。從醫30多年的彭飛教授就表示:“醫務人員的特殊性在于,他們有自己的技術,相比編制,技術才是‘鐵飯碗’。”但他同時指,放開編制捆綁,政府也應該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可以自己開診所,按醫療技術水平收費,對有能力的醫生來說是更大的福利。
2、 對養老金的影響
與企業職工相比,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優勢大,是一直受到社會詬病的問題。這次《條例》明確提出“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部分中老年在編醫生因擔憂退休后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心存顧慮,強調國家應做好銜接工作。但年輕醫生,以及年資高但能力強者,對編制所附著的一系列“特權”可謂平淡許多。
進了事業單位卻無編制,意味著不能享受體制內的一些福利為何愿意留下來?已經試點“合同制”多年的廣州某大醫院醫生劉淑面對記者的提問表示,曾經也有老家醫院要人,有編制的,“但廣州大醫院的平臺與小縣城肯定不一樣,所以即使沒編制也想去。” 單位會幫交五險一金,每月個人扣繳社保400元左右,公積金醫院與個人交費總額是720元。 “有保障,大醫院職業前景也不錯,見得多,學得多。”劉淑認為,有無編制對她影響不大。
“取消編制,我是120%贊成。”說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廣州某公立醫院擔任血液科室主任的童兵有許多話說。自稱“愛折騰”的他,曾被編制牽絆,深深體會過那種想走走不了的情境。“除非你一輩子呆在原單位,不然每走一次,都要脫層皮。”
“如果全國統一聘任制,大家均購買社保,像我這樣的人員流動就更無障礙了。不用擔心離開原單位,以后養老和退休會受影響。”童兵非常支持改革,并希望取消編制、購買社保等措施進一步落實到位。
3、 對職業發展的影響
技術一流的醫生,向來希望能實行多點執業、自己開診所。但在現有的制度下,醫生一旦脫離公立醫院,就可能喪失被認知和信任的價值,甚至淪為被行內歧視的對象。同時,公立醫院醫生又很難培養自己的忠實客戶群,也不能自我宣揚,自我規劃,一旦扔到市場中也可能被湮沒,這也客觀上阻嚇了醫生的自我革新。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公立醫院目前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既是醫生多點執業的“絆腳石”,也是醫院管辦分開的“攔路虎”,改革必然利大于弊。給醫生身份“松綁”,有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自由流動,也將倒逼醫院設計善待醫生的管理制度。
廣州某三甲醫院副院長表示, 醫務人員編制“松綁”之后,還要做好兩個最根本的配套改革,一是要給醫生執業的自由:二是要提升醫務人員勞動技術的價值,實施診療服務市場定價。不然,還不能算真正有“自由”。
某省屬三甲醫院院長表示,打破終身制有很多的優點,可以讓大家有緊迫感、危機感,工作態度會認真等等。從管理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但很重要的一條是,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后怎樣去考核。如果政策做得規范,那對于把醫護人員由“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是個很好的起步。只有這些人變成“社會人”了,改革才能再走下一步。
都說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改革常常是漸而不進寸步難行,但這一次的改革很平靜,很多醫務人員并沒有產生失落感,這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體制外的滋潤和市場的魅力。過去很多人依賴和迷戀舊體制,其實并沒有理性的利益權衡,而是出于一種慣性和惰性,擔心改革后工資待遇會下降,養老金會減少。可改起來之后發現并非如此,改革失去的是穩定的鐵飯碗,得到的卻是與自己的付出更匹配的收入。筆者認為,如果這項措施落實到位,還將減少論資排輩,更加凸顯能力,有利于打破晉升“天花板”,也讓大家伙能看到醫療體系“杜拉拉升職記”的希望。”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