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間不必刻意回避醫療費用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沈曉初在民生訪談中表示,上海將試點在醫療機構內設立第三方告知機構,請社會組織開展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社工、醫保人員、非患者所屬科室老師等與患者進行經濟方面的溝通,包括經濟承受能力、不同檔次床位的報銷和選擇等,接受診療過程中涉及經濟方面的咨詢。不再讓醫生和患者直接談論錢的問題。(4月18日《新聞晨報》)
錢,是患者做出是否看病、如何看病的重要參考。看病的整個過程,不同程度上是一個權衡花費與效果的過程。對于醫生也是如此。假如看病以病情為唯一依據,不受經濟因素過多影響,則診療勢必最接近病情需要。然而現實是,醫生看病,必須時時掂量錢的問題,必須花不少精力與患者談錢的事,談得不好,就容易引發診療費用與效果期待不一致的紛爭。
醫患之間不談錢,的確有純化兩者關系的作用,問題是他們之間能做到不談錢嗎?病情隨時變化,診療不斷更新,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費用的不斷調整。總不能醫生作一個決定,患者就先咨詢第三方,然后再回來與醫生商量吧?如此豈不增加來回折騰,影響效率和療效?每一種檢查和治療,都與錢有關,醫生談病情和治療,總離不開錢的影子,若刻意避錢不談,反而脫離現實。何況,醫生不談錢,反而讓患者心里沒底,擔心醫生對經濟顧慮少了,可能增加負擔。
由此看來,第三方告知機構可以有,但醫患之間也沒必要避談費用。合理的做法是,該談錢時還得談,特別當患者對費用產生質疑時,醫生有滿足患者知情權的義務,并讓他們綜合經濟和病情來選擇方案。而第三方告知機構可以作為服務機構存在,為患者量體裁衣、合理決策,成為醫患間的緩沖。更重要的是,這一機構可起監督作用,站在患者的立場上,對所有醫療費用實施監督,確保醫生診療到位,花費公正合理。如此,才有望減少醫患因費用問題產生紛爭。
來源:健康報
編輯推薦:
2014年臨床執業醫師頂級輔導課程(簽訂協議?不過退費?免費重學)
國內獨家揭秘:2013年臨床執業醫師真題解析(免費高清直播公開課)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