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莫把"創收" 當績效 擋住中醫藥發展的路


中醫院莫把“創收”當績效
章關春
某縣級綜合性醫院門診推拿科,幾乎天天門庭若市。當問起推拿醫生獎金時,50歲出頭的科主任苦笑著說,他們只拿院內最低檔的行政后勤人員平均獎。因為醫院實行“績效獎金制”,醫生獎金按收益分配比例“多收多得”。他解釋說,一般推拿20分鐘1次,每次收三四十元,一位推拿醫生每天業務毛收入最多五六百元,扣除這樣那樣的成本后,再按照純收入“院方得大頭,個人得小頭”,分到推拿醫生手里的獎金也就少得可憐。他們享受后勤人員平均獎還算“照顧”。
科主任補充道,推拿醫生很辛苦,過去那個憑票供應的年代,發給別的醫生每月27斤糧票,給他35斤,醫院還通過食堂每天中午免費供應他一個營養菜。當年,推拿醫生是人們羨慕的職業,而如今的經濟待遇卻“低人一等”。但他說,對自已的職業人生不后悔,畢竟病人需要推拿醫生。
衛生部三令五申,“嚴禁醫生收入與醫療服務收費掛鉤”。但據了解,在基層醫院,針灸、推拿等中醫的獎金相對較低,并非個別。原因主要是這些醫院把“創收”作為“績效”,作為收益分配的依據,由于中醫尤其是針灸、推拿等收費“廉價”,針推醫生少拿獎金是必然的。
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按收分配”,勢必促使醫院和醫生出現“逐利“傾向,這既是導致看病貴的癥結所在,也是“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從優勢反而成為“劣勢”的原因之一。“按收分配”違背了醫院的公益性,也嚴重挫傷了中醫藥人員的積極性。
新醫改方案明確,公立醫院“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這就是說,醫院的績效工資應從病人是否滿意的服務質量和實際付出的崗位工作量兩個方面加以綜合確定,顯然,那種把醫院“創收”當“績效”,實施“以收定獎”的做法應予糾正。近日,北京推出的《北京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就體現了這樣的思路。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以促進提高公益服務水平為導向”,可見,醫院推行績效工資制的目的是為更好滿足群眾醫療保健需求,包括為群眾提供更好的中醫藥服務。因此,醫院的工資獎金分配都要有利于調動中醫藥人員的積極性,而不應把“創收”當“績效”,以致于傷了中醫人的心,擋了中醫藥發展的路。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